怎样运用阴阳理论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

题目
问答题
怎样运用阴阳理论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人体五脏阴阳是怎样划分的?


正确答案:脏腑分阴阳,则五脏属里,藏精气而不泻,故为阴;六腑属表,传化物而不藏,故为阳。五脏再分阴阳,则心肺居于上属阳,而心属火,主温通,为阳中之阳;肺属金,主肃降,为阳中之阴。肝、脾、肾居于下属阴,而肝属木,主升发,为阴中之阳;肾属水,主闭藏,为阴中之阴;脾属土,居中焦,为阴中之至阴。

第2题:

简述阴阳学说在解释人体病理变化方面的应用。


参考答案:就发病机理而言,关系到正气与邪气两个方面。阴阳学说认为人体正气有阴精和阳气之分,病因有阴邪和阳邪之别。在病邪的作用下,机体的阴阳失调会产生偏盛、偏衰、互损、转化、格拒、亡失诸方面的病理变化。就阴阳偏盛而言,就会有“阳胜则热”(实热证的病机)、“阳胜则阴病”(热证伴有伤津的病机),“阴胜则寒”(实寒证的病机)、“阴胜则阳病”(寒证伴有伤阳的病机)等不同的病理状态。就“阴阳偏衰”而言,就有“阳虚则寒”(虚寒证的病机)、“阴虚则热”(虚热证的病机)的病理变化。就阴阳互损言之,由于阴阳互根互用,所以有“阳损及阴”、“阴损及阳”两种病理过程,二者均可发展为阴阳两虚证。就阴阳转化言之,在一定条件下,阳证可以转化为阴证、阴证可以转化为阳证。此外还有阴阳亡失中的亡阴、亡阳,以及阴阳格拒中的“阳盛格阴”(真热假寒证的病机)和“阴盛格阳”(真寒假热证的病机)的不同病理。

第3题:

经络学说如何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


正确答案 :经络能运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起着抗御外邪、保卫机体作用。病理状态下,经络是病邪传注的途径。①体表受邪,可通过经络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皮毛、孙脉、络脉、经脉,逐次向里传变而波及脏腑。②脏腑病变可通过经络的传导反映于外。故临床上可用经络学说阐释五脏六腑病变所出现的体表特定部位或相应官窍的症状和体征,并可用“以表知里”的思维方法诊察疾病。③脏腑病变相互传变,亦可用经络学说理论解释。

第4题:

怎样运用阴阳理论概括分析各种证候?


正确答案:确定证候是中医学诊断疾病的核心,而辨别阴证、阳证又是诊断疾病的重要原则,在临床诊断疾病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八纲辨证中,表证、热证、实证属阳;里证、寒证、虚证属阴。在脏腑辨证中,脏腑精气阴阳失调无外乎阴阳两大类。总之,只有分清阴阳,才能抓住疾病的本质,做到执简驭繁。

第5题:

怎样运用阴阳学说指导预防疾病?


正确答案: 阴阳学说认为,机体与外界环境是密切相关的,机体必须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在正常情况下,机体对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若当外界条件变化剧烈或机体适应能力降低,不能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时,便引起疾病的发生。因此,我国在两千多年前便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原则。根据这一原则,对家畜要加强饲养管理,以增强其适应能力。另外,祖国兽医学提出的“春夏养阴,秋冬养阳”及用药要“四时调理”等,都是从协调畜体和阴阳出发,以期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第6题:

怎样运用阴阳理论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


参考答案:阴阳学说认为,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是阴阳两个方面保持对立统一的结果,而疾病的发生则是阴阳出现偏盛、偏衰、互损等协调平衡关系遭到破坏的结果。因此,阴阳学说用阴阳偏盛、阴阳偏衰、阴阳互损等来概括疾病的病理变化。阴阳偏盛的基本病理变化是:阴盛则阳病,阴盛则寒;阳盛则阴病,阳盛则热。阴阳偏衰的基本病理变化是:阴虚则阳亢,阴虚则热;阳虚则阴盛,阳虚则寒。由于阴阳之间存在着互根互用的关系,当阴阳偏衰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阴损及阳、阳损及阴的病理变化,终致阴阳两虚。

第7题:

怎样运用阴阳理论来概括分析药物的性味及功能?


正确答案: 中药的性能,主要依据药物的四气、五味和升降浮沉而定。四气中的寒凉属阴,温热属阳;五味中的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升降浮沉中的升浮属阳,沉降属阴。

第8题:

如何运用阴阳理论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


正确答案:阴阳学说认为,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是阴阳两个方面保持着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的结果。疾病的发生,是阴阳出现偏盛、偏衰、互损,协调平衡关系遭到破坏的结果。因此,阴阳学说用阴阳偏盛、阴阳偏衰、阴阳互损等来概括疾病的病理变化。阴阳偏盛的基本病理变化是:阴盛则阳病,阴盛则寒;阳盛则阴病,阳盛则热。阴阳偏衰的基本病理变化是:阴虚则阳亢,阴虚则热;阳虚则阴盛,阳虚则寒。由于阴阳之间存在着互根互用的关系,当阴阳偏衰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阴损及阳、阳损及阴的病理变化,终致阴阳两虚。

第9题:

阴阳学说概话人体病理变化的总纲是什么? 


正确答案:中医学把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称为病理总纳。

第10题:

阴阳学说对人体病理变化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阴阳学说,是以“阴平阴秘”的协调平衡状态来阐释人体的生理平衡,所以它对于人体病理变化的基本观点,也就是以正常的“阴平阳秘”协调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在机体阴阳之间出现“偏盛”、“偏衰”来阐释机体的各种病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