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1】某公司中标一座城市跨河桥梁,该桥跨河部分总长101.5m,上部结构为30m+41.5m+30m三跨预应力混

题目
问答题
*【案例 1】某公司中标一座城市跨河桥梁,该桥跨河部分总长101.5m,上部结构为30m+41.5m+30m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采用支架现浇法施工。项目部编制的支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内容有:为满足河道18m宽通航要求,跨河中间部分采用贝雷梁-碗扣组合支架形式搭设门洞;其余部分均采用满堂式碗扣支架;满堂支架基础采用筑岛围堰,填料碾压密实;支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分为门洞支架和满堂支架两部分内容,并计算支架结构的强度和验算其稳定性。项目部编制了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案,其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有:(1)优化配合比,选择水化热较低的水泥,降低水泥水化热产生的热量;(2)选择一天中气温较低的时候浇筑混凝土;(3)对支架进行检测和维护,防止支架下沉变形;(4)夏季施工保证混凝土养护用水及资源供给;(5)混凝土浇筑施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和施工员在现场进行了口头安全技术交底【问题】1.支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还应补充哪些验算? 说明理由ꎮ2. 模板施工前还应对支架进行哪些试验? 主要目的是什么?3.本工程搭设的门洞应采取哪些安全防护措施?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城市桥梁按跨越障碍物的性质进行分类,有( )。

A.跨河桥
B.钢架桥
C.高架桥
D.跨海桥
E.栈桥

答案:A,C,D,E
解析:
(3)按跨越障碍物的性质分类按桥梁跨越障碍物的性质可分为跨河(江、湖、海)桥、跨线(铁路、公路)桥、高架桥和栈桥等。

第2题:

某公司中标一座跨河桥梁工程, 所跨河道流量较小, 水深超过 5 m, 河道底土质主要为黏土。 项目部编制了围堰施工专项方案, 监理审批时认为方案中以下内容描述存在问题:
顶标高不得低于施工期间最高水位;
钢板桩采用射水下沉法施工;
围堰钢板桩从下游到上游合龙。
问题:
1.针对围堰施工专项方案中存在的问题, 给出正确做法。


答案:
解析:
①围堰顶标高不得低于河道一年中的最高水位0.5-0.7m,包括浪高。②黏土层不得用射水下沉,应用锤击或振动。
③钢板桩应从上游到下游合龙。

第3题:

某公司中标一座跨河桥梁,该桥跨河部分总长101.5m,上部结构为30m+41.5m+30m 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采用支架现浇法施工,下部结构为重力式桥墩、扩大基础。承包单位将扩大基础工程分包给具有相应资质分包单位乙公司。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扩大基础基坑开挖完成后,施工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人员、质检人员,同时请监理单位、建设单位代表参加对基底平面位置、基底标高以及地基稳定性和承载力进行了检查和验收,发现基地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施工单位采取了加固措施并满足设计要求后随即进入下一道工序。
事件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箱梁桥其施工工艺:地基处理→支架系统搭设→安装底模→
(D)→调整标高、安装侧模→钢筋、预应力安装→内膜安装→混凝土浇筑→(F)→预应力张拉→预应力孔道压浆、封锚→落架、模板支架拆除。
事件三:为满足河道18m 宽通航要求,跨河中间部分采用贝雷梁——碗扣组合支架形式搭设门洞;其余部分均采用满堂式碗扣支架(见下图),采用筑岛围堰。某公司中标一座跨河桥梁,该桥跨河部分总长101.5m,上部结构为30m+41.5m+30m 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采用支架现浇法施工,下部结构为重力式桥墩、扩大基础。承包单位将扩大基础工程分包给具有相应资质分包单位乙公司。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扩大基础基坑开挖完成后,施工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人员、质检人员,同时请监理单位、建设单位代表参加对基底平面位置、基底标高以及地基稳定性和承载力进行了检查和验收,发现基地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施工单位采取了加固措施并满足设计要求后随即进入下一道工序。
事件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箱梁桥其施工工艺:地基处理→支架系统搭设→安装底模→
(D)→调整标高、安装侧模→钢筋、预应力安装→内膜安装→混凝土浇筑→(F)→预应力张拉→预应力孔道压浆、封锚→落架、模板支架拆除。
事件三:为满足河道18m 宽通航要求,跨河中间部分采用贝雷梁——碗扣组合支架形式搭设门洞;其余部分均采用满堂式碗扣支架(见下图),采用筑岛围堰。



事件四:为了保证支架的承载力以及消除支架和支架地基引起的非弹性变形,对支架进行了堆砂袋预压,压重为支架需承受全部荷载的1.05 倍,并在跨中支架顶部设置了标高观测点。观测点预压前标高为185.756m,进行分级预压,100%预压荷载时观测点的标高为185.701m。预压稳定后进行了分级卸载,卸载后观测点的标高为185.725m。经计算,该桥达到了设置预拱度的条件,恒载、活载、混凝土温度、徐变、收缩引起挠度见下表,并按二次抛物线设置预拱度。跨中底板的设计标高为185.956m。



事件五:梁体浇筑后进行了预应力的张拉,然后拆除支架。为保证施工安全,拟定分三部分(A、B、C)(见下图),分批分次拆除支架。



【问题及答案】
1. 事件一中,基坑检查验收项目是否完善?说明理由。并指出施工单位对基底加固处理一般有哪些类型?
2. 写出事件二中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箱梁桥施工工艺中D、F 工序名称。
3. 写出事件三中1、2、3 的名称,并说明支架应验算得内容?
4. 根据事件四,计算梁自重和施工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变形。计算该支架跨中需要设置的预拱度以及底板的立模标高。(保留小数点后三位)
5. 事件五,排列A、B、C 三部分合理的拆除顺序。
6. 根据背景资料,该桥梁需编制哪些专项方案?


答案:
解析:
1.
不完善。应同时检查基底平面尺寸大小;检査基底基底土质均匀性、检査基底处理和排水情况;检查施工日志及有关试验资料。
基底加固处理:换填土法、挤密土法、胶结土法、土工聚合物法。
2.
D—支架加载预压;F—混凝土养护
3.
1-—顶托;2—立杆悬臂端;3—顶层水平钢管。
验算得内容:强度、刚度、稳定性。
4.
梁自重和施工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变形=(185.725-185.701)m=0.024m。
该支架跨中需要设置的预拱度=(9+5+24+6)mm=44mm。
底板的立模标高=(185.956+0.044)m=186.000m。
5.
合理的拆除顺序:先拆除B,然后同步拆除A 和C。
6.
门洞支架工程、满堂支架工程、筑岛围堰工程、模板工程、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施工。

第4题:

按上部结构的行车道位置分,桥可以分为( )

A.上承式、中承式、下承式

B.跨河桥、跨线桥

C.高架桥、栈桥

D.人行桥、运水桥

答案:A
解析:
P31-34

1、按用途划分,有公路桥、铁路桥、公铁两用桥、农用桥、人行桥、运水桥(渡槽)及其他专用桥梁(如通过管路、电缆等) 。 2、按主要承重结构所用的材料来分,有污工桥、钢筋混凝土桥、预应力混凝土桥、钢桥、钢-混凝土结合梁桥和木桥等。
3、按跨越障碍的性质来分,有跨河桥、跨线桥(立体交叉桥) 、高架桥和栈桥。
4、按上部结构的行车道位置分为上承式桥(桥面结构布置在主要承重结构之上) 、中承式桥、下承式桥。

第5题:

桥梁按跨越障碍物性质划分,有( )。
A、跨河桥
B、跨线桥
C、高架桥
D、运水桥
E、栈桥


答案:A,B,C,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桥梁的主要类型。运水桥属于按用途划分。参见教材P43。

第6题:

桥梁按跨越障碍的性质,可分为()。

A、 跨河桥
B、 钢桥
C、 高架桥
D、 栈桥
E、 农桥

答案:A,C,D
解析:
2018新教材P108 按跨越障碍的性质,可分为跨河桥、跨线桥(立体交叉)、高架桥和栈桥。

第7题:

【案例】
某公司承接一座城市跨河桥A标,为上、下行分立的两幅桥,上部结构为现浇预应力混凝 土连续箱梁结构,跨径为70m+120m+70m。建设中的轻轨交通工程B标高架桥在A标两幅桥梁中间修建,结构形式为现浇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跨径为87. 5m+145m + 87.5m。 三幅桥间距较近,B标高架桥上部结构底高于A标桥面3. 5m以上。为方便施工协调,经议标,B标高架桥也由该公司承建。
A标两幅桥的上部结构采用碗扣式支架施工,由于所跨越河道流量较小,水面窄,项目部 施工设计采用双孔管涵导流,回填河道并压实处理后作为支架基础,待上部结构施工完毕以后挖除,恢复原状。支架施工前,采用1.1倍的施工荷载对支架基础进行预压。支架搭设时,预 留拱度考虑承受施工荷载后支架产生的弹性变形。
B标晚于A标开工,由于河道疏浚贯通节点工期较早,导致B标上部结构不具备采用支架法施工条件。
【问题】
1.该公司项目部设计导流管涵时,必须考虑哪些要求?
2.支架预留拱度还应考虑哪些变形?
3.支架施工前对支架基础预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4.B标连续梁施工采用何种方法最适合?说明这种施工方法的正确浇筑顺序。


答案:
解析:
本案例第1问主要考查管涵的设计要求。管涵是埋在地下的水管,可作为地面标高以下的水道,是城镇道路路基工程重要组成部分。本案例中公司项目部设计导流管涵时应考虑:河道管涵的断面能满足施工期间河水最大流量要求;管涵强度必须满足上部荷载要求;管涵长度必须满足支架地基宽度要求。
本案例第2问主要考查预留施工拱度。支架和拱架应预留施工拱度,在确定施工拱度值时,应考虑支架受力产生的弹性和非弹性变形,支架基础的沉陷和结构物本身受力后各种变形。其中还应考虑 1/2汽车荷栽(不计冲击力)引起的梁或拱圏的弹性挠度。
本案例第3问主要考查支架基础预压的作用。各种支架和模板安装后,宜采取预压方法消除拼装间隙和地基沉降等非弹性变形;检验地基承载力是否满足施工荷载要求;防止由于地基沉降产生梁体混凝土裂缝。
本案例第4问主要考查悬臂浇筑法及其施工顺序。悬臂浇筑的主要设备是一对能行走的挂篮。挂篮在已经张拉锚固并与墩身连成整体的梁段上移动。 绑扎钢筋、立模、浇筑混凝土、施加预应力都在其上进行。完成本段施工后,挂篮对称向前各移动一节段, 进行下一梁段施工,循序前进,直至悬臂梁段浇筑完 成。悬浇梁体一般应分四大部分浇筑,悬浇顺序为: (1)在墩顶托架或膺架上浇筑0号段并实施墩梁临时固结;(2)在0号块段上安装悬臂挂篮,向两侧依次对称分段浇筑主梁至合龙前段;(3)在支架上浇筑边跨 主梁合龙段;(4)最后浇筑中跨合龙段形成连续梁体系。

第8题:

桥梁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上部结构、桥跨结构和附属结构。()


答案:错
解析:
桥梁上部结构由桥跨结构、支座系统组成。桥梁主要由上部结构,下部结构和附属结构组成。

第9题:

背景资料
某公司中标一座跨河桥梁,该桥跨河部分总长101.5m,上部结构为30m+41.5m+30m 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采用支架现浇法施工。为满足河道18m 宽通航要求,跨河中间部分采用贝雷梁——碗扣组合支架形式搭设门洞;其余部分均采用满堂式碗扣支架(见下图),采用筑岛围堰。

项目部制定了相关施工专项方案,并对支架结构进行验算。对原地基进行压实处理后作为支架基础,支架施工前,对支架进行预压,支架搭设时,施工预拱度应考虑下列因素:
①模板、支架承受施工荷载引起的弹性变形;
②支架地基在受载后的沉降变形。
针对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采取分层、分块浇筑。施工硅酸盐混凝土分块浇筑时,块与块之间的竖向接缝面平行于结构物的长边;在混凝土浇筑完12h 内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保温保湿养护,养护持续7d。养护至72h 时,测温显示混凝土内部温度70℃,混凝土表面温度35℃。
梁体浇筑后进行了预应力的张拉,然后按要求拆除支架。拆除过程中发生支架倒塌,导致工程直接经济损失110 万元。
【问题】
1、写出1、2、3 的名称,并说明支架应验算得内容?
2、除了背景资料考虑的支架预拱度因素外,还应考虑哪些因素?
3、支架结构进行验算时,需要考虑哪些荷载?
4、指出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及养护的不妥之处,并说明正确做法。
5、根据背景资料,该桥梁需编制哪些专项方案?
6、根据交通部颁布的《公路水运建设工程质量事故等级划分和报告制度》(交办安检【2016】146 号),背景中支架倒塌事故属于什么等级?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答: 1-可调顶托;2-立杆悬臂端;3-顶层水平钢管。
2.答:支架预拱度还应考虑:受载后由于杆件接头的挤压和卸落装置压缩而产生的非弹性形变;
3.答:计算时应考虑梁体混凝土重量、模板及支架重量、施工荷载(人、料、机等)、风力、雪荷载、保证设备荷载等。
4.答:错误 1:块与块之间的竖向接缝面平行于结构物的长边。
改正:块与块之间的竖向接缝面平行于结构物的短边。
错误 2:在混凝土浇筑完 12h 内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保温保湿养护,养护持续 7d;
改正:应及时覆盖保温保湿材料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 14 天;
错误 3:混凝土内部温度 70℃,混凝土表面温度 35 ℃;
改正:混凝土内部和表面温差不大于 25 ℃ 。
5.答:门洞支架工程、满堂支架工程、筑岛围堰工程、模板工程、桩基础、打桩船施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施工。
6.答:属于一般质量事故。
理由:一般质量事故,是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100 万元以上 1000 万元以下,或者除高速公路以外的公路项目中桥或大桥主体结构垮塌、中隧道或长隧道结构坍塌,或者小型水运工程主体结构垮塌、报废的事故。而该工程直接经济损失 110 万元,介于 100 万元和~1000 万元之间。

第10题:

某公司中标一座城市跨河桥梁,该桥跨河部分总长101.5m,上部结构为30m+41.5m+30m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采用支架现浇法施工。
项目部编制的支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内容有:为满足河道18m宽通航要求,跨河中间部分采用贝雷梁-碗扣组合支架形式搭设门洞;其余部分均采用满堂式碗扣支架;满堂支架基础采用筑岛围堰,填料碾压密实;支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分为门洞支架和满堂支架两部分内容,并计算支架结构的强度和验算其稳定性。
项目部编制了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案,其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有:
(1)优化配合比,选择水化热较低的水泥,降低水泥水化热产生的热量;
(2)选择一天中气温较低的时候浇筑混凝土;
(3)对支架进行检测和维护,防止支架下沉变形;
(4)夏季施工保证混凝土养护用水及资源供给。
混凝土浇筑施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和施工员在现场进行了口头安全技术交底。
<1>、支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还应补充哪些验算?说明理由。
<2>、模板施工前还应对支架进行哪些试验?主要目的是什么?
<3>、本工程搭设的门洞应采取哪些安全防护措施?
<4>、对工程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进行补充。
<5>、项目部的安全技术交底方式是否正确?如不正确,给出正确做法。


答案:
解析:
<1>、还应补充的有刚度、强度的验算。根据规范的规定,支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应当经过验算。
<2>、模板施工前还应对支架进行预压,主要是为了消除拼装间隙和地基沉降等非弹性变形。
<3>、支架通行孔的两边应加护栏、夜间应设置警示灯、施工中易受漂流物冲撞的河中支架应设牢固的防护设施。
<4>、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有:
(1)充分利用混凝土的中后期强度,尽可能降低水泥用量;
(2)严格控制集料的级配及其含泥量;
(3)选用合适的缓凝剂、减水剂等外加剂,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4)控制好混凝土坍落度,不宜过大,一般在120±20mm即可;
(5)采取分层浇筑混凝土,利用浇筑面散热,以大大减少施工中出现裂缝的可能性;
(6)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之间、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室外最低气温之间的差值均应小于20℃,当结构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抗裂能力时,不大于25~30℃;
(7)混凝土拆模时,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与中心温度之间、表面温度与外界气温之间的温差不超过20℃;
(8)采用内部降温法来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
<5>、不正确。项目部应严格技术管理,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开工前,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应依据获准的施工方案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强调工程难点、技术要点、安全措施、使作业人员掌握要点,明确责任。交底应当全员书面签字确认。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