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位于7度抗震设防区、Ⅱ类建筑场地、110m高,房屋平面及其结构布置均匀、对称、规则,且房屋质量和其结构的侧向刚度沿高度

题目
单选题
对位于7度抗震设防区、Ⅱ类建筑场地、110m高,房屋平面及其结构布置均匀、对称、规则,且房屋质量和其结构的侧向刚度沿高度分布较均匀的丙类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办公楼。在进行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时,()计算方法适合。
A

可采用底部剪力法

B

可采用不考虑扭转影响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C

应采用考虑扭转耦联振动影响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D

应采用考虑扭转耦联振动影响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并用弹性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补充计算。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拟建于8度抗震设防区,Ⅱ类建筑场地,高度66m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其平面布置有四个方案,各平面示意如题40图所示(单位:m);该建筑质量和结构侧向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试问,如果仅从结构平面规则性方面考量,其中哪一个方案相对比较合理(  )


A. 方案一
B. 方案二
C. 方案三
D. 方案四

答案:C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3.4.3条,抗震设计的混凝土高层建筑,其平面布置宜符合下列规定:
  ①平面宜简单、规则、对称,减少偏心;
  ②平面长度不宜过长,L/B宜符合《高规》表3.4.3(见题40解表)的要求;
  ③平面突出部分的长度L不宜过大、宽度B不宜过小(《高规》图3.4.3),l/Bmax、L/B宜符合《高规》表3.4.3(见题40解表)的要求;
  ④建筑平面不宜采用角部重叠或细腰形平面布置。
题40解表 平面尺寸及突出部位尺寸的比值限值



方案一:L/B=66/13=5.07>5,不合理;
  方案二:L/B=6/3.6=1.67>1.5,不合理;
  方案三:L/B=50/15=3.3<5,l/Bmax=6/21=0.286<0.3,l/b=6/6=1<1.5,合理;
  方案四:根据《高规》条文说明第3.4.3条,该方案属于对抗震不利的方案,不合理。
  答案选C项。
  【考点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建筑平面规则性。
  【解题思路】
  本题解题分析步骤如下:
  ①根据《高规》第3.4.3条,从平面形状、平面尺寸及凸出部位尺寸的限制等内容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②根据规范要求,对给出的四种方案逐一分析、判别。

第2题:

底层框架一抗震墙房屋,应在底层设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抗震墙应沿纵横方向均匀、对称布置
B.7度5层,可采用嵌砌于框架内的砌体抗震墙
C.8度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
D.设置抗震墙后,底层之侧向刚度应大于其上层之侧向刚度

答案:D
解析:

第3题:

下列哪一项符合规则结构的相应要求?()

A.房屋平面局部突出部分的宽度不大于其长度,且大于该方向总长的30%

B.房屋立面局部收进的尺寸不大于该方向总尺寸的25%

C.楼层刚度不小于其相邻下层刚度的70%

D.在房屋抗侧力构件的布置基本均匀对称的情况下,房屋平面内质量的分布可不均匀对称


参考答案:B

第4题:

9度区的A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其平面局部突出部分的尺寸一般应小于总宽度的30%,当质量和刚度平面分布基本均匀对称,且突出部分的尺寸与其宽度的比值为( ),可按平面规则的结构进行抗震分析。

A.≤1
B.≤1.5
C.≤2
D.≤3

答案:B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4.3.3条表4.3.3。

第5题:

对抗风结构和抗震结构布置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Ⅰ.对抗风结构,增大结构侧向刚度和房屋结构重量对抗风作用有利;Ⅱ.对抗风结构,减轻房屋重量,对抗风作用有利;Ⅲ.对抗震结构,结构自重轻,侧向刚度小,周期长,将使地震作用减小;Ⅳ.对抗震结构,增大结构侧向刚度和房屋结构重量对抗震作用有利

A.Ⅰ、Ⅲ
B.Ⅱ、Ⅳ
C.Ⅰ、Ⅳ
D.Ⅱ、Ⅲ

答案:A
解析:
对抗风结构,增加结构侧向刚度和房屋结构重量对抗风作用有利;而对抗震结构,结构自重轻,侧向刚度小,周期长,将使地震作用减小。

第6题:

某12层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楼,各层结构平面布置如图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房屋高度为34.0m。首层层高为3.2m,其他各层层高均为2.8m。该房屋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其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建于III类建筑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考虑非承重墙体刚度,折减后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0.60s,试问,该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a1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0.074 (B)0.090
(C)0.093 (D)0.100


答案:C
解析:
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表3.3.7-1,amax=0.12
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表3.3.7-2,Tg=0.45s
Tg1=0.6sg=2.25s
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3.3.8条第1款,η2=1.0,γ=0.9
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图3.3.8,地震影响系数在曲线下降段,

第7题:

下列关于建筑设计的相关论述,( )不正确。

A.建筑及其抗侧力结构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并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
B.建筑的立面和竖向剖面宜规则,结构的侧向刚度宜均匀变化
C.为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及承载力突变,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可自上而下逐渐减小
D.对不规则结构,除按规定进行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和内力调整外,对薄弱部位还应采取有效盼抗震构造措施

答案:C
解析:

第8题:

对多层和高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中的不规则、有框支层抗震墙结构和Ⅳ类场地上的结构,其适用的最大高度应比《抗震规范》所列的数值适当降低。()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第9题:

对建筑和结构设计而言,下列为提高其抗震能力的描述中,( )是正确的。Ⅰ.建筑及其抗侧力结构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Ⅱ,建筑的立面和竖向剖面宜规则;Ⅲ.结构的侧向刚度宜均匀变化;Ⅳ.结构的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

A.Ⅰ、Ⅱ、Ⅲ、Ⅳ
B.ⅠⅡⅢ
C.Ⅰ、Ⅲ、Ⅳ
D.Ⅰ、Ⅱ、Ⅳ

答案:A
解析:

第10题:

下列符合规则结构的相应要求的是( )。

A.房屋的平面局部突出部分的宽度不大于其长度,且不大于该方向总长的30%
B.房屋立面局部收进部分不大于该方向总尺寸的25%
C.楼层刚度不小于其相邻上层刚度的50%
D.在房屋抗侧力构件的布置基本均匀对称的情况下,房屋平面内质量的分布可不均匀对称

答案:B
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