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理论的治疗观点是( )

题目
单选题
认知理论的治疗观点是( )
A

减少理想自我和现实

B

矫正不良行为习惯,消除病理性条件反射

C

纠正不合理信念和错误思维方法

D

自我挖掘出病人压抑的潜意识冲突

E

解释躯体症状与心理活动的因果关系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列举4种具有代表性的认知学习理论。


正确答案:
认知理论是与联结理论相对立的学习理论,它更强调学习的内部过程及认知结构的建立,强调个体的意识。其代表性的学习理论有:
  (1)早期格式塔的顿悟理论
  ①学习是通过顿悟实现的。
  ②学习的实质在于构造完形。
  ③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不是直接的,而需以意识为中介。
  (2)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
  ①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或表征系统。表征系统主要有动作表征、肖像表征与符号表征三种,它们相互作用,按顺序发展,但彼此不可相互替代。
  ②学习包含三个几乎是同时发生的过程:信息的获得、信息的转换及评价。
  ③学习的核心内容应是各门学科的基本的知识结构。
  ④发现学习也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
  (3)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论
  ①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而不是机械的学习。
  ②学生的学习是接受学习。
  ③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通过同化过程实现的。
  (4)认知建构理论
  ①学习是个体以原有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②学习过程包括两方面的建构:一是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二是对原有经验结构的改造与重组。
  ③合作学习可以使不同的学习者对事物的理解更全面、更丰富。

第2题:

3岁前儿童的玩具、活动对其认知能力发展十分重要,该观点属于( )

A.格式塔的认知理论

B.托尔曼的认知发展理论

C.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D.布鲁纳的认知发展理论


正确答案:C

第3题:

试述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正确答案:
【答案】:从古至今,人们都十分强调帮助儿童直接发现周围世界的重要性。如古希腊的“产婆术”,中国古代孔子的“启发式教学”。这些,建构了教育史上强调积极思维、问题解决和创造性的传统。他们也是布鲁纳提出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基础。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观点可以概括如下:(1)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认知过程。(2)对儿童心理发展实质的看法。(3)重视学习过程。(4)强调形成学习结构。(5)强调直觉思维的重要性。(6)强调内部动机的重要性。(7)强调基础学科的早期学习。(8)强调信息提取。(9)提倡发现
学习。

第4题:

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案:
解析: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相对立,源自于格式塔学派的认知主义学习论,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再度复苏。20世纪60年代,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统治地位认知心理学所代替,认知学习理论得到快速发展。其中,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等都有很大影响。他们认为,学习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的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认知学派的基本观点有:(1)学习实质:学习不是简单的S-R的联结,而是S-O-R的过程,结果形成“认知地图”。(0代表有机体的内部变化)(2)学习结果:不是在强化条件下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形成情境的“认知地图”。它是对局部环境的综合表象,是情境整体的领悟。(3)学习过程:有机体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根据预期进行尝试,不断对周围环境进行认知,形成“目标一对象一手段”三者联系在一起的认知结构,即形成了整体的认知地图。

第5题:

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有哪些?


答案:
解析:
(1)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2)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论;(3)学习的信息加工论;(4)建构主义理论。

第6题:

认知建构理论的学习观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学习是个体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这种建构不是机械地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新的理解。
(2)学习过程包括两方面的建构:一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二是对原有经验结构的改造与重组。
(3)不同的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经验,可能以不同的方式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产生不同的建构结果。

第7题:

儿童社会认知发展通常包括()。

A.观点采择

B.心理理论

C.对权威与规则的认知

D.精神认知


参考答案:ABC

第8题:

简述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基本观点。


正确答案:

(1)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为,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进行的,有意义的学习中一定有迁移。认知结构是迁移得以产生的重要中介。

(2)影响学习迁移产生的关键变量是原有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稳定性和可辨别性。可利用性,即认知结构中要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概括性、包容性更强的先前经验;稳定性,即认知结构中的先前经验必须被牢固地掌握;可辨别性,即认知结构中先前经验的各成分之间及其新旧经验之间能够清晰分辨。

第9题:

比较情绪的外周理论与情绪的认知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案:
解析:
(1)情绪外周理论的观点心理学家詹姆斯和生理学家兰格分别于1884年和1885年提出了内容相同的被后人称为情绪的外周理论的观点,即詹姆斯一兰格学说。他们都强调情绪的产生是植物神经系统活动的产物。詹姆斯认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在詹姆斯看来,人们由于哭泣而悲伤,由于打斗而愤怒等。兰格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特别与血管变化有关。植物神经系统支配作用加强,血管舒张,于是产生愉快的情绪;植物神经系统作用减弱,血管收缩或器官痉挛,于是体验到了恐惧。因此,他认为情绪决定于血管受神经支配的状态、血管容积的改变以及对它的意识。詹姆斯和兰格理论的基本观点相同,他们都认为情绪是对身体生理变化的知觉,生理变化在情绪产生中是第一位的,个体的情绪直接由生理变化引起。(2)情绪的认知理论的观点情绪的认知理论有阿诺德的“评定一兴奋”说、沙赫特一辛格的情绪二因素理论和拉扎勒斯的认知一评价理论。①阿诺德的“评定一兴奋”说。阿诺德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情绪的评定一兴奋学说。该理论认为刺激的情境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一评估一情绪。同一刺激,由于人对它的评估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阿诺德认为,情绪的产生是对刺激情境评定的结果,是大脑皮层兴奋的结果,因此她的学说被称为评定一兴奋学说。该学说认为,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器官产生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传送至丘脑,在此更换神经元,之后 继续上传到大脑皮层,在大脑皮层刺激得到评估,形成一种特殊的态度。这种态度通过外导神经将皮层的冲动传至丘脑的交感神经,将兴奋发放到血管或内脏,所产生的变化使其获得感觉。这种从外周来的反馈信息,在大脑皮层被评价,使纯粹的认识经验转化为被感受到的情绪。②沙赫特一辛格的情绪二因素理论。该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和辛格提出的。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情绪经验来源于对刺激情境和自身生理唤醒的两方面的认知。真正的情绪体验是由对生理唤醒状态赋予的“标记”决定的。这种标记的赋予是一种认知过程。个体利用过去的经验和当前环境中的信息对自身的唤醒状态做出合理的解释,正是这种解释决定着产生怎样的情绪,情绪的产生关键取决于认知因素。③拉扎勒斯的认知一评价理论。拉扎勒斯( 1970)认为在情绪活动中,人需要对刺激事件与自己的关系进行不断的评价。这种评价包括三个层次:初评价:确定刺激事件与自己是否有利害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程度。如认为对自己有贬低和攻击性,就会出现发怒的情绪。这对个体的生存和适应很重要。次评价: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反应行为,在做出反应之前需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怎样做出合适的反应。再评价:评价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有效性和适宜性。这是一种反馈性的行为,必要时要改变自己的行为反应。(3)情绪的外周理论和认知理论的比较詹姆斯和兰格看到了情绪与机体变化的直接关系,强调植物神经系统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他们片面强调植物神经系统的作用,忽视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作用,因而受到批评。总的来说,情绪的认知理论强调大脑中枢的认知过程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其中阿诺德的“评定一兴奋”说强调认知过程对情绪的生理唤醒和主观体验的影响,沙赫特一辛格的情绪二因素理论强调对情境和生理唤醒的认知影响主观体验,拉扎勒斯的认知一评价理论强调情绪反映了刺激事件对于个人的意义。 不同的情绪理论探讨了主观体验、生理唤醒、认知过程之间的关系。

第10题:

简述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1)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而不是机械的学习。
(2)学生的学习是接受学习。
(3)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通过同化过程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