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胸骨角的位臵及临床意义。

题目
问答题
试述胸骨角的位臵及临床意义。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胸骨角为胸骨柄与胸骨体连结处微向前突的横嵴。其两侧平对第2胸肋关节,是计数肋骨的重要标志。胸骨角平面通过第4胸椎体下缘水平,可作为纵隔分部和一些胸腔内器官分段的体表标志。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说出胆囊三角的位臵及其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胆囊三角是胆囊管、肝总管、肝下面围成的三角形区域,称胆囊三角。该三角内有胆囊动脉。
当炎症造成胆囊三角的粘连,手术时分离胆囊管及胆囊动脉困难,若不慎,导致出血或损伤肝总管。
由于胆囊动脉从肝右动脉发出处,常被右肝管掩盖,易误扎肝右动脉,造成肝右叶缺血、坏死。

第2题:

试述膈的位臵、功能、裂孔及通过的结构。


正确答案:膈位于胸、腹腔之间,胸廓下口内面及腰椎前面。
膈有三个裂孔,即主动脉裂孔,约平第12胸椎高度,内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食管裂孔,平第10胸椎高度,内有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腔静脉裂孔,平第8胸椎高度,内有下腔静脉通过。
膈为重要的呼吸肌,收缩时膈顶下降,胸廓的上、下径增大,助吸气。舒张时膈顶上升,胸廓的上、下径减少,助呼气。此外,膈与腹肌同时收缩,增加腹压,可协助排便、呕吐及分娩等活动。

第3题:

试述胸骨角的位置及桩床意义。


正确答案:胸骨角为胸骨柄与胸骨体连结处微向前突的横嵴。其两侧平对第2胸肋关节,是计数肋骨的重要标志。胸骨角平面通过第4胸椎体下缘水平,可作为纵隔分部和一些胸腔内器官分段的体表标志。

第4题:

说出腰上三角和腰下三角的位臵境界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1.腰上三角位于第12肋的下方。内侧界为竖脊肌外缘,外下界为腹内斜肌,上界为下后锯肌,底为腹横肌起始部的腱膜,腱膜深面有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与第12肋平行排列、走行。腱膜前方有肾和腰方肌。肾脏手术腹膜外入路必经此三角。
2.腰下三角位于腰部下方,其下界为髂嵴,外上界为腹外斜肌后缘,内上界为背阔肌前下缘,底为腹内斜肌。此三角为腹后壁的薄弱区,是形成腰疝的基础;三角的前方与阑尾盲肠相对应,故盲肠后位阑尾炎时,此区有明显压痛。

第5题:

试述斜方肌的位臵、起止和作用。


正确答案:斜方肌位于项部和背上部的浅层。
斜方肌起于自枕外隆凸至第12胸椎棘突的背部中线处,止于锁骨的外侧段、肩峰和肩胛冈。
斜方肌的上部肌束收缩,可上提肩胛骨;下部肌束收缩,可下降肩胛骨;中部或全部肌束收缩可使两侧肩胛骨向脊柱靠近。

第6题:

试述膀胱三角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在膀胱底的内面,两侧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三者连线之间的区域,称为膀胱三角。此区缺少黏膜下层,黏膜与肌层紧密相贴,无论在膀胱膨胀或收缩时都保持平滑状态;两输尿管口之间的输尿管间襞,在膀胱镜检查时,可作为寻找输尿管口的标志;膀胱三角为肿瘤和膀胱结核的好发部位。

第7题:

简述股三角的位臵、境界及其内容。


正确答案:股三角为股前区的一个三角形区域。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侧界为缝匠肌内侧缘,内侧界为长收肌内侧缘,前壁为阔筋膜,后壁为髂腰肌、耻骨肌和长收肌。其内容从外到内为股神经、股动脉及其分支、股静脉及其属支、股管及其容纳的股深淋巴结和脂肪组织。

第8题:

试述上颌窦的位臵、各壁的组成及开口部位。


正确答案:上颌窦位于鼻腔两侧的上颌骨体内,呈四棱锥体形。上颌窦有5个壁,前壁由上颌体的前外侧面构成;后壁由上颌体的后面构成,毗邻颞下窝和翼腭窝;上壁为上颌体的眶面并与眶腔相隔;下壁即上颌骨的牙槽突;内侧壁即上颌体的鼻面并与鼻腔相隔。上颌窦在其内侧壁上部开口于中鼻道的半月裂孔。

第9题:

说出子宫的位臵、姿势及固定装臵。


正确答案:子宫位于盆腔内,介于膀胱和直肠之间。下端突入阴道,两侧连有输卵管和子宫阔韧带。正常子宫姿势呈前倾前屈位。子宫的固定装臵包括韧带、盆底肌和阴道等。
子宫的韧带有限制子宫侧移子宫阔韧带;维持子宫前倾前屈位的子宫圆韧带和骶子宫韧带;防止子宫下垂的子宫主韧带;牵拉子宫颈向后上,维持子宫前屈的骶子宫韧带。
盆底肌和阴道等对子宫有承托作用。

第10题:

试述胸骨角的位置及其意义。


正确答案: 胸骨角为胸骨柄与胸骨体连结处微向前突的横嵴。其两侧平对第2胸肋关节,是从前面数肋顺序的重要骨性标志。胸骨角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水平,可作为纵隔分部和某些器官分段的体表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