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应沿其周围每隔15~30m设一点,房角、纵横墙连接处以及沉降缝的两旁均应设置沉降观测点。

题目
判断题
高层建筑应沿其周围每隔15~30m设一点,房角、纵横墙连接处以及沉降缝的两旁均应设置沉降观测点。
A

B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多层砖砌体房屋构造柱与墙连接处的构造要求正确的是( )。

A.应砌成马牙槎,沿墙高每隔500mm设拉结钢筋
B.应砌成直槎,沿墙高每隔500mm设拉结钢筋
C.应砌成马牙槎,沿墙高每隔1000mm设拉结钢筋
D.应砌成直槎,沿墙高每隔1000mm设拉结钢筋

答案:A
解析:
2020版教材P10
(2 )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φ 6水平钢筋和φ 4分布短筋平面内点焊组成的拉结网片或φ 4点焊钢筋网片,每边伸人墙内不宜小于1m。6、7度时底部1/3楼层,8度时底部1/2楼层,9度时全部楼层,上述拉结钢筋网片应沿墙体水平通长设置。

第2题:

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宜在下列部位( )。

A.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
B.沿外墙角10-15m处
C.不同地基基础及地质条件差异处
D.窗台下
E.上部荷载不同处,沉降缝两侧
确认答案

答案:A,C,E
解析:
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宜在下列部位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不同地基基础及地质条件差异处,上部荷载不同处,沉降缝两侧。观测点通常会建在建筑工程上,且横向与纵向相对称,他们之间的最佳距离在20m左右,平均布置在建筑工程四周。

第3题:

挡上墙沿水平方向每隔]0—25m要设缝宽为()的伸缩缝或沉降缝。

A.10mm

B.25mm

C.20~30mm

D.20mm


正确答案:C

第4题:

依据《湖南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规程》DBJ43/T306-2014第3.1.7条,砌体女儿墙应每隔12m设置(),其外粉刷应每隔3m设分隔缝。

  • A、伸缩缝
  • B、沉降缝
  • C、抗震缝
  • D、变形缝

正确答案:A

第5题:

墙身沿线路方向一般每隔()m左右结合墙高或地基条件的变化或按设计要求设置伸缩缝或沉降缝,挡墙沉降伸缩缝,应贯穿基础垫层设置,缝宽()cm。


正确答案:10~15;2

第6题:

关于变形缝的做法,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伸缩缝应沿房屋全高设置,地下室、基础可不设缝
B.防震缝应沿房屋全高设置,地下室、基础可不设缝
C.沉降缝应沿房屋全高设置,地下室、基础可不设缝
D.沉降缝应沿房屋全高设置,地下室、基础亦应设缝

答案:C
解析:
因为设置沉降缝的目的是让缝两侧的结构严格分开,才能各自产生沉降。

第7题:

下列关于变形缝做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伸缩缝应沿房屋全高设置,地下室、基础可不设缝
B.防震缝应沿房屋全高设置,地下室、基础可不设缝
C.沉降缝应沿房屋全高设置,地下室、基础可不设缝
D.沉降缝应沿房屋全高设置,地下室、基础亦应设缝

答案:C
解析:
伸缩缝:为克服过大的温度应力而设置的缝,沿房屋全高设置,地下室和基础可不断开;抗震缝:为使建筑物较规则,以期有利于结构抗震而设置的缝,沿房屋全高设置,地下室和基础可不断开。沉降缝:指同一建筑物高低相差悬殊,上部荷载分布不均匀,或建在不同地基土壤上时,为避免不均匀沉降使墙体或其它结构部位开裂而设置的建筑构造缝。沉降缝将建筑物或构筑物从基础至顶部完全分隔成段的竖直缝。沉降缝同伸缩缝的显著区别在于沉降缝是从建筑物基础到屋顶全部贯通。所以沉降缝应沿房屋全高设置,且地下室、基础也应该设缝。

第8题:

多层砖砌体房屋构造柱与墙连接处的构造要求正确的是()。

A、应砌成马牙槎,沿墙高每隔500mm设拉结钢筋
B、应砌成直槎,沿墙高每隔500mm设拉结钢筋
C、应砌成马牙槎,沿墙高每隔1000mm设拉结钢筋
D、应砌成直槎,沿墙高每隔1000mm设拉结钢筋

答案:A
解析:
2018新教材P9(一)(2)构造柱与墙体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每边深入墙内不宜小于1m。

第9题:

沉降观测点宜选在()位置布置。

  • A、建筑四角
  • B、每根柱基上
  • C、高低层建筑交接处
  • D、沉降缝两侧
  • E、沿外墙每10-20m处

正确答案:A,C,D,E

第10题:

高层建筑应沿其周围每隔15~30m设一点,房角、纵横墙连接处以及沉降缝的两旁均应设置沉降观测点。


正确答案:正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