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适宜城市建设用地,是指自然条件很差,在现有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要付出很大代价进行改造才能用于建设的用地,这类用地的主要类型

题目
多选题
不适宜城市建设用地,是指自然条件很差,在现有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要付出很大代价进行改造才能用于建设的用地,这类用地的主要类型有()。
A

承载力小于60kPa和厚度在2m以上的泥炭层或流沙层的土类

B

坡度超过10%的坡地

C

经常被洪水淹没,且淹没深度超过1.5m的土地

D

基本农田保护区、地下有开采价值的矿藏、历史文化等类保护区、军事用地等

E

受冲沟、滑坡等工程地质病害严重影响的地段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根据《城市用地分类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用地包括( )两部分

A.建设用地分类和非建设用地分类
B.城乡用地分类和城市建设用地分类
C.城市建设用地分类和乡村建设用地分类
D.现状建设用地分类和规划建设用地分类

答案:B
解析:
用地分类包括城乡用地分类、城市建设用地分类两部分,应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划分。

第2题: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中,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未包括()

A.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标准
B.规划人均城乡用地面积标准
C.规划人均单项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标准
D.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结构

答案:B
解析:
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包括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标准、规划单项城市建设用地标准、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结构三大部分。单项城市建设用地标准包括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交通设施用地、绿地四个单项用地的相关标准。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结构包括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工业用地、交通设施用地、绿地五个单项用地的相关标准。

第3题:

以下关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描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城市居住用地的单项建设用地规划指标是不得小于28.0㎡/人
B.工业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是不宜超过30%
C.各城市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根据其现状人均建设用地水平来确定
D.交通设施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是15%~18%、绿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是8%~15%

答案:A
解析: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规定,城市居住用地的单项建设用地规划指标是不得小于28.0㎡/人。表中规定,关于居住、工业、道路广场、绿地四大类主要用地,其用地其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应按以下规定控制:居住用地25%~40%、工业用地15%~30%(对设有大中型工业项目的中小工矿城市,其比例不宜超过30%)、交通设施用地用地10%~30%、绿地10%~15%。

第4题:

调剂为建设用地的必须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纳入年度建设用地计划,并优先满足()。

  • A、集体建设用地
  • B、城市建设用地
  • C、乡镇建设用地

正确答案:A

第5题:

下列关于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表述,正确的有()。

  • A、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标准为100平方米/人
  • B、用地规模与城市性质、自然条件等有关
  • C、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需要低于现状水平
  • D、规划用地规模是推算规划人口规模的主要依据
  • E、规划人口规模是推算规划用地规模的主要依据

正确答案:B,E

第6题:

某开发商以出让方式取得一宗国有土地的使用权。该用地的地形坡度较小,稍加平整即可使用;用途为住宅用地,土地总面积12300m2(含2300m2代征地),规划容积率为3.6。取得该土地的价款为1230万元,缴纳税费70万元,完成“三通一平”费用50万元。建设后期发生其他基础设施配套费900万元,房屋建筑安装工程费4200万元。该住宅用地建筑密度为50%,全部为中高层住宅。建成后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齐全,具有完整的布局。
依据城市建设用地自然条件工程评估要求,该用地属于(  )。

A、适宜城市建设用地
B、基本适宜城市建设用地
C、不适宜城市建设用地
D、完全适宜城市建设用地

答案:B
解析:
城市用地评价中的工程评估,根据评估用地适于建设的优劣程度,一般将城市用地分为三类:①适宜城市建设用地,指自然条件优越,能适应各项城市设施建设的需要,一般不需要采取工程措施或只需稍加工程措施就能建设的用地。②基本适宜城市建设用地。这类用地虽然某些自然条件有一定缺陷,但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仍可加以利用。例如,地形坡度不大,稍加平整即可使用的土地;轻度洪水淹没区在修建防洪设施之后即可使用的土地;地基承载力较小,只要经过人工加固后就能使用的土地等。③不适宜城市建设用地,指自然条件很差,在现有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要付出很大代价进行改造才能用于建设的用地。

第7题: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中,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未包括()

A: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标准
B:规划人均城乡用地面积标准
C:规划人均单项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标准
D: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结构

答案:B
解析:
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包括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标准、规划单项城市建设用地标准、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结构三大部分。单项城市建设用地标准包括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交通设施用地、绿地四个单项用地的相关标准。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结构包括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工业用地、交通设施用地、绿地五个单项用地的相关标准。

第8题: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采用的“双因子”控制是指允许采用( )。

A.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指标和允许调整幅度
B.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结构指标和允许调整比例
C.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指标和允许调整幅度
D.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结构指标和允许调整比例

答案:C
解析:
“双因子”是指“允许采用的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和“允许调整幅度”,确定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时应同时符合这两个控制因素。
4.2.2新建城市的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应在85.1-105.0㎡/人内确定。
4.2.3首都的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应在105.1-115.0㎡/人内确定。
4.2.4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城市,以及部分山地城市、人口较少的工矿业城市、风景旅游城市等,不符合表4.2.1规定时,应专门论证确定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且上限不得大于150.0㎡/人。
4.3规划人均单项城市建设用地标准
4.3.1规划人均居住用地指标应符合表4.3.1的规定。



4.3.2规划人均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面积不应小于5.5㎡/人。
4.3.3规划人均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面积不应小于12.0㎡/人。
4.3.4规划人均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不应小于10.0㎡/人,其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应小于8.0㎡/人。
4.4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结构
4.4.1五大类主要用地规划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宜符合表4.4.1的规定。



三、《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重点
(掌握1.类别代号;2.类别名称;3.细节)








【注】镇的全部建设用地分为:R、C、M、W、T、S、U、G、E。

第9题:

土地自然条件调查因素对城市建设用地有什么影响?


正确答案: 气候条件调查中的日辐射、雨量等因素影响城市建设中居民居住环境、绿地、城市工业区分布、工程项目设计与施工;地形条件调查中坡度、海拔高度、坡向等因素影响项目选址、规划布局、环境保护、道路网、给排水工程、用地标高、城市景观;地质条件调查中土质、风化层、冲沟、地基承载力影响工程地质、防震设计标准、工程造价等;水文条件则影响城市规划布局、项目选址、污水处理;生物条件影响城市项目选址、环境保护、风景规划、郊区农副业。

第10题:

工业、仓储、运输、基本建设、市政、居住、公共建筑、绿地、道路广场用地,属于城市建设用地的()类型。


正确答案:基本用地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