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血红蛋白含量的临床意义描述正确的是()

题目
多选题
有关血红蛋白含量的临床意义描述正确的是()
A

极重度贫血,Hb量<30g/L

B

重度贫血,Hb量在31~60g/L

C

中度贫血,Hb量在61~90g/L

D

轻度贫血,Hb量在>90g/L与低于正常参考的下限之间

E

消化道溃疡可出现Hb>160g/L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有关网织红血细胞计数叙述正确的是

A、与网织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含量有关

B、与网织红细胞中的RNA含量有关

C、运用了细胞化学染色技术

D、运用了流式细胞技术

E、运用了光散射检测系统


参考答案:BCDE

第2题:

与血浆的比密有关的物质是

A.红细胞含量

B.血红蛋白含量

C.白细胞含量

D.血浆内蛋白浓度

E.血小板含量


正确答案:D
血液的比密与红细胞含量、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有关。血浆比密和血浆内蛋白浓度有关。

第3题:

氧离曲线是表示下列哪种关系的曲线()

A、血红蛋白含量与氧解离量

B、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与血红蛋白氧含量

C、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与血氧分压

D、血红蛋白氧含量与血红蛋白氧容量

E、血红蛋白与血红蛋白氧含量


参考答案:C

第4题:

与血浆的比密有关的物质是

A、红细胞含量
B、血红蛋白含量
C、白细胞含量
D、血浆内蛋白浓度
E、血小板含量

答案:D
解析:
血液的比密与红细胞含量、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有关。血浆比密和血浆内蛋白浓度有关。

第5题:

以下关于漏出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蛋白含量<25g/LB、不易凝固C、外观清亮透明D、比密<1.015E、多由炎

以下关于漏出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蛋白含量<25g/L

B、不易凝固

C、外观清亮透明

D、比密<1.015

E、多由炎症引起


参考答案:E

第6题:

有关血红蛋白含量的临床意义描述正确的是

A、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是诊断贫血的重要指标

B、血红蛋白含量增减的临床意义与红细胞计数增加的意义相同,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

C、正常情况下,新生儿血红蛋白的含量要明显高于成人

D、缺铁性贫血时,血红蛋白含量减少的程度比红细胞严重

E、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时,红细胞减少的程度比血红蛋白含量减少的程度严重


答案:ABCDE

第7题:

简述成年人血红蛋白的参考范围、及其含量减少、增多的临床意义。


参考答案:男性130~175g/L(13.0-17.5g/dl);女性115~150g/L(11.5-15.0g/dl);
[临床意义]分为生理性或病理性增高和减低
1.生理性增高:住在高原地区的居民其红细胞和血红蛋 白往往高于平原地区的居民。饮水过少或出汗过多,排除水分过多可导致暂时性的血液浓缩,造成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轻度升高。新生儿则为生理性增高。
2.生理性减低:婴儿从出生3个月起到15岁以前的儿童,因身体发育较快,造成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相对生成不足,因而出现相对的减低,可能比正常成人低约10%~20%。孕妇在妊娠的中后期因血浆容量增加,导致血液被稀释;老年人因为骨髓造血机能减低,可能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减少,也称为生理性贫血,此时需要进行适当的营养与治疗,并不意味着患有贫血性疾病或疾病导致的贫血。
3.病理性升高: (1)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病人,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糖尿病酸中毒等,由于血浆中水分丢失过多,导致血液浓缩,会出现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的明显增加。 (2)慢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子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等因为组织缺氧。

第8题:

诊断贫血时血红蛋白含量正确的是A、男性<160g/L,女性<150g/LB、男性<150g/L,女性<140g/LC、男性<140

诊断贫血时血红蛋白含量正确的是

A、男性<160g/L,女性<150g/L

B、男性<150g/L,女性<140g/L

C、男性<140g/L,女性<130g/L

D、男性<130g/L,女性<120g/L

E、男性<120g/L,女性<110g/L


参考答案:E

第9题:

有关血红蛋白含量的临床意义描述正确的是

A.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是诊断贫血的重要指标
B.血红蛋白含量增减的临床意义与红细胞计数增减的意义相同,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
C.正常情况下,新生儿血红蛋白的含量要明显高于成人
D.缺铁性贫血时,血红蛋白含量减少的程度比红细胞严重
E.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时,红细胞减少的程度比血红蛋白含量减少的程度严重

答案:A,B,C,D,E
解析:
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血红蛋白是确认是否贫血的依据。新生儿的血红蛋白含量参考值明显指出新生儿比成人的血红蛋白含量高。

第10题:

简述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反映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其主要临床应用价值为:
①可作为糖尿病长期病情控制程度的指标,HbAlc(与葡萄糖结合的血红蛋白)升高,提示近2~3个月来糖尿病控制不良,HbAlc愈高,提示血糖水平愈高,病情愈重;
②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HbAlc水平在5左右表示未患糖尿病,HbAlc水平在5.7-6.4%预示进展至糖尿病前期阶段,HbAlc≥6.5表示已患糖尿病。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