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作家韩某于2008年12月30日创作完成了《自然之惑》一文,2009年1月30日发表在某晚报上,2009年2月16日

题目
单选题
科普作家韩某于2008年12月30日创作完成了《自然之惑》一文,2009年1月30日发表在某晚报上,2009年2月16日韩某在Q省著作权管理机构办理了著作权登记,并与w出版社签订了于2009年6月出版包括《自然之惑》在内的文集的合同。韩某对其作品《自然之惑》的著作权保护期自 ( )
A

作品发表之日起算

B

作品创作完成之日起算

C

作品登记之日起算

D

作品出版之日起算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根据下列内容,回答题。
曹某怀疑其妻与韩某有不正当关系,于某日晚跟踪其妻来到韩某住处,
曹某发现其妻坐在韩某床上。披头散发正在哭泣。曹某大怒而殴打其妻,
与韩发生争吵。
曹某知道韩某有钱,决定借机敲诈他一笔,谎称解决问题,将韩某骗至其表妹杨某(
不在家)的住所.曹某对韩某进行捆绑、殴打。在不堪忍受的情况下,
韩某承认与曹妻有不正当关系,提出用金钱补偿。在曹某的胁迫下,
韩某数次打电话要家人将20万元放在某公园的指定场所,韩某的家人并未照办。
此时,杨某回家,知道实情后,并未制止,与曹某一起致信韩某的妻子称:
韩某系卑鄙小人,现在我等控制之中,速送20万元至某公园指定地点,见钱放人,
不得报警,否则后果自负。因害怕。韩妻将钱放至指定地点,并通知曹某,
曹某留下杨某看管韩某,自己去取赃款。在曹某取钱之际,韩某哀求杨某,
杨某心动将韩某放走,并与韩某一起去派出所报警,带领公安人员去公园捉拿曹某
,但此时曹某早已携款逃走。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B: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C: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D: 对于未遂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答案:A,B,C
解析:
我国《刑法》第22条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AB项正确。第23条规定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项正确。第24条规定,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D项错误
。故本题答案选ABC。

第2题:

根据《著作权法》规定,下列选项中依照本法不享有著作权的是()

A.中国某作家在国外出版的小说
B.外国某歌手在国外发行的作品
C.某演出公司在中国创作的作品
D.外国某作家在中国未发表的小说

答案:D
解析:

第3题:

作家马某2007年2月初在杂志上发表一篇小说,取得稿酬3800元,自2月15日起又将该小说在晚报上连载10天,每天稿酬450元。马某当月需缴纳个人所得税( )。

A.420元中

B.924元

C.929.6元

D.1320元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出版再连载视为两次稿酬,(3800-800)×20%×70%+450×10×(1-20%)×20%×70%=924(万元)

第4题:

某文化单位委托知名作家李某创作一部反映国有企业改革的文学作品并为其提供创作的一切便利条件,作家李某最后将作品完成。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

  • A、著作权的归属可由某单位与作家李某在合同中约定
  • B、如果在合同中没有约定,著作权属某单位所有
  • C、如果合同中没有约定,著作权属作家李某
  • D、如果合同中没有约定,著作权属某单位与作家李某共同所有

正确答案:A,C

第5题:

曹某怀疑其妻与其朋友韩某有不正当关系,遂于某晚跟踪其妻至韩某住所。进屋后,曹某发现其妻子披头散发坐在韩某的床上,正在哭泣。曹某大怒;遂殴打其妻,并与韩某发生争吵。曹某知道韩某非常有钱,决定抓住这个机会狠狠敲诈他一笔,于是谎称到其父母家中解决问题,将韩某骗至其表妹杨某(当时不在家)的住所,并对韩某进行捆绑、殴打。韩某在不堪忍受的情况下,承认与曹妻有不正当关系,提出用金钱补偿,并在曹某的胁迫下,先后数次给家里打电话,要家人将20万元放在某公园的指定场所,韩某的家人并未照办。不久,杨某返回住所,韩某以实情相告,杨某并未加以制止,并与曹一起致信韩某的妻子,信称:韩某系卑鄙小人,现在我的控制之中,为示惩戒,速送20万元至某公园的指定地点,钱到放人,不得报警,否则后果自负。韩妻害怕,将钱放至指定地点,并通知曹某。曹某叫杨某去公园取钱,杨某不敢去。于是,曹某留下杨某看管韩某,自己去取赃款。在曹某外出取钱之际,韩某哀求杨某将自己放掉。杨某心动,将韩某放走,并和韩某一起去派出所报警,带领公安人员去公园捉拿曹某,但此时曹某早已携款逃走。
阅读分析上述案例后,请回答以下问题:
(1)曹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2)杨某私自将韩某放走的行为,是否成立犯罪中止?请说明理由。
(3)杨某的行为有何法定量刑情节?
(4)假设曹某在犯罪过程中杀害了韩某,其行为如何处理?


答案:
解析:
(1)曹某的行为构成绑架罪。绑架罪是指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行为。本案中,曹某对韩某进行殴打、捆绑,并让韩先后数次给家里打电话,要其家人将20万元放在某公园的指定场所,属于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其行为符合绑架罪的犯罪构成要件。
(2)杨某私自将韩某放走的行为,不成立犯罪中止。犯罪中止是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在共同犯罪的部分共同犯罪中,部分共同犯罪人要想成立犯罪中止,必须有效地阻止整个犯罪既遂。本案中,曹某与杨某系共同犯罪,但杨某并没有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故杨某不成立犯罪中止,而是犯罪既遂。
(3)杨某在本案中属于从犯,并有自首情节。转观全案,杨某在共同犯罪中显然只起次要或辅助作用,属于从犯,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杨某将韩某放走,并到公安机关报案,系犯罪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是自首,可以对其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4)曹某的行为构成绑架罪。绑架罪是重罪,可以包容故意杀人罪。在绑架的过程中致人死亡或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第6题:

国内某作家的一篇小说在某晚报上连载3个月,每月取得稿酬3600元,该作家就稿酬收入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元。

A:1209.6
B:576
C:1728
D:796

答案:A
解析:
同一作品在报刊上连载取得收入的,将连载完成后取得的所有收入合并为一次,计征个人所得税。该作家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3600*3*(1-20%)*20%*(l-30%)=1209.6(元)。

第7题:

根据《著作权法》规定,以下不享有著作权的是()

A.中国某作家在国外出版的小说
B.外国某歌手在外国发行的作品
C.某演出公司在中国创作的作品
D.外国作家在中国未发表的小说

答案:D
解析:

第8题:

某市煤矿局副局长韩某得知张某等人任前公示的消息后心存不满,随即编造了张某花50万元买官的虚假举报材料,采用匿名方式分别寄给了省市领导。其后,韩某又打电话给其情妇王某,叫王某指使其侄在网上发帖。该贴点击浏览26800余次,回复850次,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请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韩某政治品行恶劣,有意陷害

B.韩某违反了组织纪律

C.韩某违反了政治纪律

D.韩某违反了工作纪律


参考答案:AC

第9题:

下列行为中,属于正规出版活动的是()。

  • A、研究员李某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物价涨跌原理》一文
  • B、大学教师王某在参与编辑的学报上发表自己的一篇论文
  • C、编辑张某把自己的作品印了5000册,以每册20元的价格卖出
  • D、公司职员郭某购得新加坡出版的《天地》一书,将其自费印刷500册,分送亲友

正确答案:B

第10题:

下列行为侵犯到他人知识产权的是()

  • A、甲模仿某知名作家的写作风格创作小说并以该作家名字公开发表
  • B、甲因无法分辨真假销售某高仿皮具,但未给商标权利人造成损失
  • C、甲开发“A之C”游戏并公开销售,但“AC”商标的权利人是乙
  • D、甲申请注册“AC”琴行,“AC”二字与某知名电脑商标完全重合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