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鲍富莱蒙王子的妃子鲍富莱蒙夫人,原为比利时人,因与鲍富莱蒙王子结婚而取得法国国籍。后来,鲍宙莱蒙夫人欲离婚以便与罗马

题目
问答题
原告鲍富莱蒙王子的妃子鲍富莱蒙夫人,原为比利时人,因与鲍富莱蒙王子结婚而取得法国国籍。后来,鲍宙莱蒙夫人欲离婚以便与罗马尼亚的比贝斯柯王子结婚,但是当时的法国法律禁止离婚,而德国法律规定则相反,于是,鲍富莱蒙夫人为了达到与王子离婚的目的,只身移居德国,并归化为德国人,随即她在德国获得离婚判决,然后在柏林与罗马尼亚的比贝斯柯王子结婚,婚后她以德国公民的身份回到法国。鲍富莱蒙王子在法国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宣告她在德国的入籍、离婚以及再婚无效。虽然法国冲突法规定,离婚依当事人的本国法,但法国最高法院认为,鲍富莱蒙夫人取得德国国籍的动机,显然是为了逃避法国法律禁止离婚的规定,因而构成了法律规避,终于判决她在德国的离婚和再婚都属无效(但该法院认为它无权受理她入德国国籍的问题)。  请问:(1)什么是法律规避?  (2)依据当事人因改变连结因素而导致适用的另一国家的法律,该行为是否必然非法?  (3)我国对此问题的态度如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促使反致问题在国际私法中得到广泛讨论并在立法中开始采用的是()

A.鲍富莱蒙案

B.福果案

C.特鲁弗特案

D.巴蓓科克诉杰克逊案


参考答案:B

第2题:

在国际私法中,作为法律规避制度的典型案例是法国高法于1878年审理的:()

A、佛莱诉佛莱别居案

B、鲍富莱蒙离婚案

C、巴布科克诉杰克逊夫妇侵权案

D、贝尔诉肯尼迪案


参考答案:B

第3题:

1878年法国最高法院审理的鲍富莱蒙案是有关反致问题的著名案例。()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错

第4题:

采用了“侵权行为自体法”说的一个最有名的案例为()。

  • A、鲍富莱蒙案
  • B、福果案
  • C、特鲁弗特案
  • D、巴蓓科克诉杰克逊案

正确答案:D

第5题:

国际私法上引起对法律规避问题开始深入研究的案件是()。

  • A、贝科克小姐诉杰克逊案
  • B、鲍富莱蒙案
  • C、安里斯案
  • D、福果案

正确答案:B

第6题:

采用了“侵权行为自体法”说的一个最有名的案例为()。

A.鲍富莱蒙案

B.福果案

C.特鲁弗特案

D.巴蓓科克诉杰克逊案


参考答案:D

第7题:

引起自然人行为能力准据法发生变动的典型案例是:()

A、“李查蒂案”

B、“鲍富莱蒙案”

C、“马尔多纳多案”

D、“福尔果案”


参考答案:A

第8题:

原告莱蒙的妻子莱蒙夫人,原为比利时人,因与莱蒙结婚而取得法国国籍。后来,她想与莱蒙离婚而与一罗马尼亚人结婚,由于法国法律规定不准离婚,而德国法律准允离婚,于是莱蒙夫人只身迁居德国,并申请加入德国国籍,而后在德国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离婚,获得离婚判决后,在柏林与该罗马尼亚人结婚。不久,莱蒙夫人因遇车祸而死亡,原告莱蒙在法国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继承其财产,依国际私法的理论,法院应如何处理本案?( )

A.原告已与死者离婚,没有继承死者遗产的权利

B.当事人规避法国法关于离婚的规定而取得德国国籍,应不予承认,原告有权继承死者的遗产

C.当事人在德国的离婚、再婚行为均属无效,原告有权继承死者的全部遗产

D.当事人在德国的离婚行为无效,但再婚行为有效,原告有权继承死者再婚前的财产,无权继承再婚后的财产


正确答案:BC
【考点】法律规避的效力
【解析】一般来说,在实践中,大多数国家都认为法律规避是非法的,不承认其效力。如法国、 意大利、瑞士、荷兰、德国等国。本题中当事人 取得德国国籍的动机是为了逃避法国法的规定, 构成法律规避,其离婚、再婚行为应均属无效。 依此,本题BC项是正确答案。

第9题:

促使反致问题在国际私法中得到广泛讨论并在立法中开始采用的是()

  • A、鲍富莱蒙案
  • B、福果案
  • C、特鲁弗特案
  • D、巴蓓科克诉杰克逊案

正确答案:B

第10题:

国际私法中反映法律规避原理的著名案件是()

  • A、1889年安东诉巴特罗案
  • B、1882年福果继承案
  • C、1878年鲍富莱蒙诉比贝斯科案
  • D、1878年特鲁福特继承案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