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桩基础的桩的截面为400mm×400mm,建筑地基土层由上而下依次为粉质粘土(3m厚)、中密粗砂(4m厚)、微风化软质

题目
单选题
某桩基础的桩的截面为400mm×400mm,建筑地基土层由上而下依次为粉质粘土(3m厚)、中密粗砂(4m厚)、微风化软质岩(5m厚)。对应的桩周土摩擦力特征值分别为20kPa、40kPa、65kPa,桩长为9m,桩端岩土承载力特征值为6000kPa,则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  )。[2016年真题]
A

1120kN

B

1420kN

C

1520kN

D

1680kN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建筑地基主要土层自上而下为:①素填土,厚2.2m;②淤泥,含水率为70%,厚5.0m;③粉质黏土,厚3.0m;④花岗岩残积土,厚5.0m;⑤强风化花岗岩,厚4.0m。初步设计方案为:采用搅拌桩复合地基,搅拌桩直径600mm,长9.0m,根据地基承载力要求算得桩间距为800mm,审查人员认为搅拌桩太密,在同等桩长情况下,改用以下哪个方案最合适?(  )

A、石灰桩
B、旋喷桩
C、挤密碎石桩
D、水泥粉煤灰碎石桩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第7.4.1条第1款,旋喷桩适用淤泥、淤泥质土、素填土、黏性土(流塑、软塑、可塑)、粉土、黄土、砂土(粉细砂和中粗砂)、碎石土,刚度大,承载力高,从而可以有效减小桩数,避免布桩太密。A项,石灰桩对环境污染比较严重,不适用;C项,根据第7.2.1第1款,挤密碎石桩适用对变形要求不严的地基;D项,根据7.7.1条,水泥粉煤灰碎石桩不适用淤泥质土。

第2题:

某重要建筑物的基础埋深为2.0m,荷载标准组合的基底压力为220kPa,场地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基底下湿陷性土层厚度为7.0m,地基湿陷等级为Ⅲ级,其下为性质较好的非湿陷性粉质黏土,则下列地基处理方案中不恰当的是( )。

A.用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基底以下处理深度为7.0m
B.用搅拌桩复合地基,基底以下处理深度为8.0m
C.用C.FG桩复合地基,桩长9.0m
D.用挤密碎石桩复合地基,桩长7.0m

答案:A,C,D
解析:
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9.1.1条、11.1.1、14.1.1条。

第3题:

某厂房(单层、无行车、柱下条形基础)地基经勘察:浅表“硬壳层”厚约1.0?2.0m;其下为淤泥质土,层厚有变化,平均厚约15.0m;淤泥质土层下分布可塑粉质黏土,工程性质较好。采用水泥搅拌桩处理后,墙体因地基不均匀沉降产生裂缝,且有不断发展趋势。现拟比选地基再加固处理措施,下述哪个选项最为有效?
(A)压密注浆法 (B) CFG桩法
(C)树根桩法 (D)锚杆静压桩法


答案:D
解析:

第4题:

某厂房(单层、无行车、柱下条形基础)地基经勘察:浅表“硬壳层”厚约l.0~2.0m;其下为淤泥质土,层厚有变化。平均厚约15.0m;淤泥质土层下分布可塑粉质黏土,工程性质较好。采用水泥搅拌桩处理后,墙体因地基不均匀沉降产生裂缝,且有不断发展趋势。现拟比选地基再加固处理措施,下述哪个选项最为有效?( )
A.压密注浆法 B. CFG桩法
C.树根桩法 D.锚杆静压粧法


答案:C
解析:
根据《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 123 —2000)第6.5. 1条,树根桩法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黏性土、粉土、砂土、碎石土及人工填土等地基土上既有建筑的修复和增层、古建筑的整修、地下铁道的穿越等加固工程。

第5题:

某12层住宅楼采用筏板基础,基础下土层为:①粉质黏土,厚约2.0m;②淤泥质土,厚约8.0m;③可塑~硬塑状粉质黏土,厚约5.0m。该工程采用了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结构封顶后,发现建筑物由于地基原因发生了整体倾斜,且在持续发展。现拟对该建筑物进行阻倾加固处理,问下列哪个选项最合理?(  )

A、 锤击管桩法
B、 锚杆静压桩法
C、 沉管灌注桩法
D、 长螺旋CFG桩法

答案:B
解析:
由于结构已经封顶,ACD三项没有足够的施工空间,无法在封顶后进行施工;锚杆静压桩法是加固这类地基的常用方法,通常先在基础上开孔,然后在需要加固的一侧压入预制桩,提高置换率,提高承载力,减小沉降等。

第6题:

某松散粉土可液化地基,液化土层厚度8m,其下卧为中密砂卵石层。若需消除液化并需将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提高到300kPa,下列哪些处理方法可作为选用方案?(  )

A、旋喷桩复合地基
B、砂石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多桩型复合地基
C、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
D、柱锤冲扩桩复合地基

答案:B,D
解析:
AB两项,对液化地基,可先用碎石桩处理液化土层,再用有黏结强度的桩进行地基处理,旋喷桩不能消除液化;C项,水泥土搅拌桩承载力较低,达不到300kPa;D项,柱锤冲扩桩可通过对桩周土的挤密作用来消除液化。

第7题:

某滨海滩涂地区经围海造地形成的建筑场地,拟建多层厂房,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为:①填土层,厚2.0~5.0m;②淤泥层,流塑状,厚4.0~12.0m;其下为冲洪积粉质黏土和砂层,进行该厂房地基处理方案比选时,下列哪些选项的方法是合适的?(  )

A、搅拌桩复合地基
B、强夯置换法
C、管桩复合地基
D、砂石桩法

答案:A,C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表3.0.1规定,可判断本拟建的多层厂房为乙级。
根据第3.0.2条第2款规定,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设计。在本题中,该建筑物对地基变形有严格要求。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第7.3.1条第1款规定,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适用于处理正常固结的淤泥、淤泥质土、素填土、粘性土(软塑、可塑)、粉土(稍密、中密)、粉细砂(松散、中密)、中粗砂(松散、稍密)、饱和黄土等土层。
根据第1款规定,强夯置换墩的深度由土质条件决定规定,除厚层饱和粉土外,应穿透软土层,到达较硬土层上,深度不宜超过10m。
根据第7.2.1条第1款规定,砂石桩法适用于挤密松散砂土、粉土、黏性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地基,以及可用于处理可液化地基。对饱和黏土地基对变形控制要求不严的工程,也可采用砂石桩置换处理。
强夯置换法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与软塑~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上对变形控制要求不严的工程。

第8题:

某场地土层为:上层3m为粉质土,以下为含有层间潜水的4m厚的细砂,再下面是深厚的粘土层。基坑开挖深度为10m,不允许在坑外人工降低地下水。在下列支护方案中, 选用哪些选项的方案比较合适()
A.单排间隔式排桩 B.地下连续墙
C.土钉墙 D.双排桩+桩间旋喷止水


答案:B,D
解析:

第9题:

某重要建筑物的基础埋深为2.0m,荷载标准组合的基底压力为220kPa,场地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基底下湿陷性土层厚度为7.0m,地基湿陷等级为III级,其下为性质较好的非湿陷性粉质黏土,地基处理方案中()是不恰当的。
A.用灰土桩挤密复合地基,基底以下处理深度为7.0m
B.用搅拌桩复合地基,基底以下处理深度为8.0m
C.用CFG桩复合地基,桩长9.0m
D.用挤密碎石桩,桩长7.0m


答案:A,C,D
解析:

第10题:

某公路桥梁采用振动沉入预制桩,桩身截面尺寸为400mm×400mm,地层条件和桩入土深度如图所示。桩基可能承受拉力,根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桩基受拉承载力容许值最接近下列何值?(  )

A、98kN
B、138kN
C、188kN
D、228kN

答案:C
解析:
根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第5.3.8条式(5.3.8)计算桩基受拉承载力容许值,即:

式中,为振动沉桩对各土层桩侧摩阻力的影响系数,查表5.3.3-6,分别为0.6、0.9、0.7和1.1。
则桩基受拉承载力容许值为:

由此可知,C项数值最为接近。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