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想家孟子提出“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的观点,下列各选项对这句古语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题目
单选题
大思想家孟子提出“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的观点,下列各选项对这句古语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B

法律是基石,发挥法制对道德的支撑作用

C

法律具有局限性

D

意欲全面提升公民的法制意识,必须提高人民的道德素质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提出“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的法律思想的是()

A.子产

B.孔子

C.孟子

D.荀子


参考答案:C

第2题:

“徒法不足以自行”的提出者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参考答案:B

第3题:

“徒法不足以自行”、“徒善不足以为政”的提出者是中国古代思想家:()

A、韩非子

B、荀子

C、孟子

D、孔子


参考答案:B

第4题:

孟子的“徒法不足以自行”表明了法的哪一项特性

A.法的联系性
B.法的继承性
C.法的模糊性
D.法的局限性

答案:D
解析:
本句话可以释义为即便是制定得很好的法律,也需要合适的人正确地执行和适用,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如果没有具备良好法律素质和职业道德的专业队伍,法律再好,其作用也是难以发挥的。表明了法律的作用具有局限性。

第5题:

举行祭孟大典,就是要进一步发掘和丰富孟子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使之不断完善与创新,以“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的标准完善公共治理。
文中“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的寓意是:

A.治理国家必须把行善政与行法令结合起来
B.只有善德不足以处理国家的政务,只有法令不足以自己发生效力
C.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
D.强调“善”与“法”相结合的重要性

答案:A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出现在文段的末尾。分析“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的上下文语境。根据“以‘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的标准完善公共治理”可知,这句话启示我们在公共治理当中既要行善政,又要注重法令。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符合上述语境。

第6题:

“徒法不足以自行”,这一观点表明( )。

A.法律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B.在正式公布之前,法律不会自己生效

C.法律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

D.法律永远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


正确答案:C

第7题: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这说明了( )。

A.法的阶级性

B.法的不确定性

C.法的局限性

D.法的继承性


正确答案:C
解析:这句话是古代思想家孟子在强调道德教化作用时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说明了法的局限性。

第8题:

关于法治作用的局限性,可作如下说明( )。

A.法不是调节社会关系的唯一手段

B.“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

C.法律的抽象性、稳定性与现实生活的矛盾

D.法律所要使用的事实无法确定


正确答案:ABCD

第9题:

“徒法不足以自行”这句话表明:

A.法律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B.在正式公布之前,法律不会自己生效
C.法律的作用是有局限的
D.法律永远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

答案:C
解析:
【答案】C。

第10题: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指的是法的作用的哪一局限性

A.法的调整范围是有限的
B.法的特性与社会生活的现实之间存在矛盾
C.法的制定和实施受人的因素制约
D.法的实施受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的制约

答案:C
解析:
如果没有高素质的立法者,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法律,如果没有具备良好法律素质和职业道德的专业队伍,法律再好,其作用也是难以发挥的:题目中的谚语体现了法的制定和实施受人的因素的影响。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