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36岁,因发热.头痛.皮肤紫癜天入院。查体:神智淡漠,脉搏:体温:39.2℃,全身散在紫癜,颈部有肿大淋巴结,

题目
多选题
患者女性,36岁,因发热.头痛.皮肤紫癜天入院。查体:神智淡漠,脉搏:体温:39.2℃,全身散在紫癜,颈部有肿大淋巴结,质软,有压痛,直径0.2~0.54cm。咽部充血,扁桃体度肿大。胸骨无压痛,双肺呼吸音略粗糙,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肝肋下未及,脾肋下刚可触及。余查体未见异常。提示:血常规检查:WBC://12×109/L,HB:69g/L,PLT:47×109/L。入院后应立即行哪些检查( )
A

出凝血时间

B

胸部X片

C

骨髓穿刺

D

咽拭子培养

E

腹部B超

F

头颅CT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共用题干)

患者女性,29岁。因急性发热伴头痛、皮疹4天入院。体检:体温39.1℃,全身皮肤有散在分布的斑丘疹及红斑疹,浅表淋巴结可触及,牙龈出血。肝脾肋下未触及。血象:WBC 3.8×109/L,PLT 7.8×109/L。

本例最可能的临床诊断是

A.流行性出血热

B.伤寒

C.登革热

D.钩端螺旋体病

E.病毒性肝炎


正确答案:C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登革热的诊断。患者急性起病,高热(39.1℃),皮肤斑疹,牙龈出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应考虑登革热可能。

第2题:

女性,45岁。因皮肤紫癜.发热.头痛4天人院。体查:神智恍惚,全身皮肤有散在瘀斑、瘀点,巩膜中度黄染,双肾区有叩痛,神经系统检查未见阳性体征。血常规:WBCl0.5×10^9/L,RBC 2.4X10^12/L,HB 73g/L,PLT 38Xl0^9/L:尿蛋白(++++),肝功能化验发现间接胆红素增高,KFIT、PT正常。该患者最适的诊断是:

A.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并缺铁性贫血
B.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 Evans综合征
D. 血友病
E. 过敏性紫癜

答案:B
解析:

第3题:

患者女性,因发热,体温38.9℃入院,呈贫血貌,全身散在出血点,淤癍,口腔多发溃疡,血常规示三系降低,最可能的诊断是

A、缺铁性贫血

B、急性白血病

C、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D、再生障碍贫血

E、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答案:D
解析: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骨髓造血功能衰竭,骨髓增生低下,三系细胞不同程度地减少,所以主要的临床表现是进行性贫血、出血、感染及外周全血细胞减少。

第4题:

女性,15岁,发热伴血尿两天来诊,查体:面色苍白,全身皮肤黏膜未见黄染,皮肤有散在出血点,未见齿龈增生,左腋下淋巴结肿大,胸骨压痛(+),肝肋下未及,脾轻度肿大。血常规示:Hb 70g/L,WBC 19.2×109/L,PLT 60×109/L


答案:B
解析:

第5题:

患儿男,5岁。因发热2天,出现左上下肢无力1天入院。2天前无明显诱因发热,体温40.3℃,伴头痛、呕吐,非喷射性,于外院输液对症治疗,体温降至正常。入院前1天,患儿出现左侧上下肢无力,不能站立,无发热及抽搐。查体:双下肢对称分布针尖大小紫红色皮疹,高出皮面,压之不退色,左上下肢肌力4级,右上下肢肌力正常,四肢痛温觉存在。

该患儿的初步诊断是

A、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B、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儿偏瘫
C、过敏性紫癜
D、过敏性紫癜、小儿偏瘫
E、小儿偏瘫

答案:D
解析:
本例以发热、急性偏瘫为首发症状,在入院查体即发现双下肢典型皮疹,初步诊断过敏性紫癜与急性偏瘫。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并有小血管炎。病变广泛。过敏性紫癜可以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头痛、瘫痪或颅内出血等。

第6题:

6岁男孩,因发热、轻咳2天就诊。查体:体温39.2℃,全身散在针尖样红色皮疹,右手甲沟有化脓灶,心肺未见异常。需要考虑

A、丹毒

B、败血症

C、麻疹

D、风疹

E、猩红热外科型


参考答案:E

第7题:

患者,女性,18岁。因再生障碍性贫血入院。查体:体温38.3℃,面色苍白,全身皮肤散在出血点。医嘱:胸腺细胞球蛋白0.5g +0.9%氯化钠100ml,VD,qd。

输液3天后,护士发现沿患者的静脉走行出现条索样红线,并有肿痛,该护士判断患者可能出现了
A.静脉炎
B.毛囊炎
C.过敏性紫癜
D.药物过敏
E.药物刺激性

答案:A
解析:
1.长期输液的患者要注意保护血管,其中一个原则就是由远到近,因此应先选择远端血管注射。
2.静脉炎的表现是沿静脉走行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红、肿、热、痛;可伴畏寒、发热等。从该患者的表现看是出现了静脉炎。

第8题:

患儿男,4岁8个月。因发热2天,左侧肢体瘫痪1天入院。2天前无明显诱因发热,体温40.3℃,伴头痛、呕吐2次,为胃内容物,非喷射性,于外院输液对症治疗,体温降至正常,入院前1天,患儿出现左侧肢体无力,不能站立,无发热及抽搐。查体:双下肢对称分布针尖大小紫红色皮疹,不高出皮面,压之不退色,左侧肢体肌力4级,右侧肢体肌力5级,四肢痛温觉存在。

该患儿的初步诊断是

A.过敏性紫癜

B.过敏性紫癜、小儿偏瘫

C.小儿偏瘫

D.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E.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儿偏瘫


正确答案:B

第9题:

患者女性,因发热,体温38.9℃入院,呈贫血貌,全身散在出血点,瘀斑,口腔多发溃疡,血常规示三系降低,最可能的诊断是

A.缺铁性贫血
B.急性白血病
C.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D.再生障碍贫血
E.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答案:D
解析:
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贫血、出血和感染,肝、脾、淋巴结多无肿大。根据起病急缓和病情轻重及病程长短分为急性再障和慢性再障两型。
1.急性再障(重型再障Ⅰ型) 较少见,起病急,发展快,早期即可出现出血及感染,随病程延长出现进行性贫血。多发生口腔、牙龈、鼻腔等黏膜及皮肤广泛出血,内脏出血多见,如消化道出血、血尿、子宫出血等。多数病例有眼底出血,约1/2病人可发生颅内出血,是本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皮肤、黏膜及肺部反复感染,多合并败血症,感染不易控制。如不经治疗,多在6~12个月内死亡。
2.慢性再障 较多见,起病缓慢,病程长,多以贫血为主要表现,感染、出血症状较轻,经恰当治疗病情可缓解或治愈,预后相对较好。少数病例病情恶化(重型再障Ⅱ型),表现同急性再障,预后极差。
辅助检查
1.血象 全血细胞减少,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急性再障网织红细胞显著减少,慢性型可轻度增多,但绝对值低于正常,白细胞减少,以中性粒细胞减少为主,淋巴细胞相对增多,血小板均减少。
2.骨髓象 急性再障增生低下或极度低下,粒、红两系均明显减少。巨核细胞显著减少,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嗜碱细胞也相对增多。慢性型增生降低或呈灶性增生,但巨核细胞均减少。【该题针对“贫血”知识点进行考核】

第10题:

患者,女性,36岁,以高热、寒战,皮肤黏膜出血1周入院。查体:肝、脾及淋巴结肿大,胸骨压痛。

应首先考虑
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B.过敏性紫癜
C.淋巴瘤
D.急性白血病
E.再生障碍性贫血

答案:D
解析:
1.根据病例分析患者最可能是急性白血病。
2.感染是患者出现高热的原因。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