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鱼早在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已饮誉大江南北。毛主席的著名诗句“()”,让武昌鱼声名大噪。

题目
单选题
武昌鱼早在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已饮誉大江南北。毛主席的著名诗句“()”,让武昌鱼声名大噪。
A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B

秋来倍忆武昌鱼,梦著只在巴陵道

C

迢迢建业水,中有武昌鱼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毛泽东诗词“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引用了我国历史上一著名典故,我们想知道这一典故的由来,可从“武昌鱼”入手,查找下列工具书中的( )。

A.《新华字典》
B.《文献通考》
C.《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D.《佩文韵府》

答案:D
解析:
D项是类书,含有大量成语、典故、诗词文句等方面的资料;AC两项都是字典;B项是经籍考,是历代经籍的汇编。

第2题:

早在秦汉时期,台湾在三国是称为


正确答案: 夷洲

第3题:

鳊鱼的种类比较多,“武昌鱼”,指的是()。

A.长春鳊

B.三角鲂

C.团头鲂

D.鲳鱼


参考答案:C

第4题:

鳊鱼的种类比较多,“武昌鱼”,指的是()。

  • A、长春鳊
  • B、三角鲂
  • C、团头鲂
  • D、鲳鱼

正确答案:C

第5题:

毛主席《水调歌头游泳》词“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典故来历?


正确答案:长沙水,指长沙南门口“白沙井”井水,名“沙水”。民谣:“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沙水清澈甘美,驰名远近。武昌鱼,因主要产地在湖北省古武昌县(今鄂城县)的梁子湖而得名。三国时吴主孙皓(孙权的孙子)从建业(今南京)迁都武昌(今湖北鄂城县),当时的人反对迁都,编出童谣:“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词中这两句化用民谣,用形象化的说法,点明行踪。

第6题:

“才钦长江水,又食武昌鱼”说的是清蒸武昌鱼,该菜属于()

  • A、湖南菜
  • B、湖北菜
  • C、江西菜
  • D、安徽菜

正确答案:B

第7题:

昌黎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的是海滩、海洋海岸生态系统、武昌鱼


正确答案:错误

第8题:

中国点心早在()多年前已出现,而小麦粉及面食技术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形成大约在商周时期。

A.2000

B.2500

C.3000

D.3500


参考答案:C

第9题:

团头鲂为什么又称“武昌鱼”?


正确答案: 武昌鱼历来以肉味腴美,被视为席上佳品而名扬千古,蜚声中外。然而,武昌鱼名字的来由却鲜为人知。武昌鱼最早得名于三国时期,据史料记载吴王孙皓由建业(今南京)迁都武昌(今湖北省鄂州市),官僚、绅士、地主及其他富裕阶层不悦,反对迁都;百姓溯流供给,不胜其苦。民间流传一首童谣: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后来武昌鱼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宋代诗人周端朝在他的作品中留有“晓梦惊辞赤壁鹤,夜栖看打武昌鱼”的雅韵。不过,真正让武昌鱼蜚声中外的还是毛泽东主席的名句。1956年,伟大领袖毛泽东妙用三国典故,在《水调歌头•游泳》中写道“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1957年,此首词的公开发表,使武昌鱼美名广为传诵,并很快成为湖北省武汉地区的特产。不过据有关学者考证,毛泽东当年所说的武昌鱼,并非专指某一种鱼,而不过是泛指罢了。
盛产团头鲂的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隶属于古时的武昌县。据武昌县志物产记载:有鲂,即鳊鱼,产樊口者甲天下。樊口是梁子湖与长江相通的港口。樊口出产的鳊鱼,包括长春鳊、三角鲂和团头鲂三种。由于这三种鱼外形相仿,被统称为“鳊鱼”,其中长春鳊和三角鲂是国内广泛分布的种类,只有团头鲂是当地特产。随着团头鲂人工繁殖和池塘饲养的兴起,该品种已推广到国内外,现已成为我国淡水养殖的一个优良品种。久而久之,水产工作者把养殖生产的团头鲂冠以武昌鱼的美名。从此,武昌鱼即团头鲂之说广为流传,“武昌鱼”也由过去人们的泛指而成为团头鲂的专称。

第10题:

正宗的清蒸武昌鱼剞的是()。

  • A、兰草花刀
  • B、隔指花刀
  • C、波浪花刀
  • D、牡丹花刀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