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实施青年教师成长“导师制”,作为导师的李老师手把手地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体现了李老师()

题目
单选题
学校实施青年教师成长“导师制”,作为导师的李老师手把手地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体现了李老师()
A

廉洁从教、勤恳敬业

B

因材施教,乐于奉献

C

团结协作,甘为人梯

D

治学严谨,勇于创新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古诗文默写:(8分,每小题2分)

①苔痕上阶绿,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禹锡《陋室铭》)

②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③《望岳》中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雄心与豪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德高望重的李老师退体后仍然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这正如龚自珍的《已亥杂诗》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①草色入帘青
②风正一帆悬
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第2题:

青年教师小王一心想提高教学水平,他主动向特级教师李老师学习,经常跟班听课。小王上课时,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甚至教学语言都尽量与李老师相仿,但教学效果就是不佳。
为什么小王的努力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 )

A.小王在促进自我成长的过程中,一味模仿特级教师,因此没有做到“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B.小王在对待自我上,注重了模仿,但忽视了对自己教学的反思
C.小王关注了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语言,但他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存在,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
D.小王在“如何促进自我成长”这一问题上与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不符合

答案:A,B,C,D
解析:
A、B、C、D项均指出了小王的努力没有收到预期效果的原因。

第3题:

导师制是新入职教师成长的有效策略。()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

第4题:

有一次上课时,初二(3)班的刘强不好好听课,而把旁边的同学推来搡去,扰乱了课堂纪律。青年教师小李发现后先是高声呵斥,说刘强是“害群之马”“朽木不可雕也”;又将刘强推出教室,在楼道走廊罚站。
(1)小李老师的做法违背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哪些要求?
(2)小李老师侵犯了学生的哪些合法权益?
(3)你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样做才对7


答案:
解析:
(1)小李老师违背了“爱国守法”“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规范。 ①材料中小李高声呵斥,说刘强是“害群之马”“朽木不可雕也”,侵犯了学生的人身权,让刘强在走廊罚站等行为侵犯了刘强的受教育权,违背了“爱国守法”的职业道德规范。作为教师要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②材料中小李对刘强高声呵斥、辱骂、走廊罚站等行为违背了“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规范。作为教师要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③材料中的小李把刘强推出教室,在楼道走廊罚站,违背了“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规范。作为教师要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小李老师发现学生违反纪律时高声呵斥,说学生是“害群之马”“朽木不可雕也”,侵犯了学生的人身权(名誉、人格尊严);又将学生推出教室,在楼道走廊罚站,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3)课堂问题行为的应对:运用积极的言语和非言语手段调控;合理利用惩罚,避免体罚;课后进行心理辅导。

第5题:

家境贫寒的李老师在学校向学生和学生家长出售自家种的西瓜,对李老师的行为评价正确的是()。

A.解决了李老师的经济困难
B.李老师有销售权
C.违反法律法规,应当追责
D.违反法律法规,但情有可原

答案:C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学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

第6题:

老教师汪某因教学任务摯重婉拒担任青年教师导师,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


答案:错
解析:

第7题:

今年春季,教育局召集100名青年教师志愿前去7所西部小学支教,规定每个人只能去一所学校,每所学校至少有一名老师前往,已知每所学校的青年教师人数各不相同,那么接收青年教师人数排第四的学校最多有( )人

A.25
B.24
C.23
D.22
E.21

答案:D
解析:
用极值法,要求排第四的学校人数最多,其余学校之和必须最少,因此排名第5、6、7的三所学校人数应为3,2,1.故前4名的人数之和为100-(1+2+3)=94;要想使第4名尽量多,则前3名应尽量少,故前4名应谅尽量近,故有94÷4=23.5又由每所学校的人数互不相同,所以掉名1、2、3、4的四所学校的人数应为25,24,23,22

第8题:

星期天,李老师买了一套新装。星期一,他穿在身上早早就来到了学校。“李老师早!”“李老师好!”同学们三、五结伴地向他问候。之后,乘李老师不注意,孩子们对李老师指指点点:“瞧,李老师换了新装!”“真漂亮、真大方”“李老师可真精神!”大家窃窃私语,议论纷纷。

李老师很自然地走在孩子们中间,似乎有意让他们目不转睛地看个够,任他们说三道四地评论。好象充耳不闻,反而问他们星期天过得可好。

上课铃响了,李老师庄重地走进了教室。大家不再议论新装了,都瞪着一对黑眼珠,精神专注地听老师讲课。请分析李老师的做法。


答案: 对气质的认识,气质是不以人的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心理活动的典型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它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言语、行动中,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稳定的动力特征。 主要表现在情绪体验的快慢、强弱、表现的隐显以及动作的灵敏或迟钝方面,因而它为人的全部心理活动表现染上了一层浓厚的色彩。 它与日常生活中人们所说的“脾气”、“性格”、“性情”等含义相近。 气质与性格的差别:气质没有好坏之分,且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不易改变的。性格是后天形成的, 较易改变。某种气质的人更容易形成某种性格,性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饰、改变气质。气质的可塑性小,性格的可塑性大。 气质不影响活动的性质,但可以影响活动的效率;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活动的社会价值和成就的高低;人的气质本身无好坏之分,气质类型也无好坏之分。 解析: 在实践中应用:由于人们的气质各不相同,所以要求在教育工作中必须采取因材施教、个别对待的方法。 例如,严厉的批评对于胆汁质或多血质的学生会促使他们遵守纪律,改正错误,但对抑郁质的学生则可能产生不良后果。 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考虑学生的气质特点。又如,在改变作息制度和重新编班时,多血质的学生很容易适应,无需特别关心,而对于粘液质、抑郁质的学生则需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照顾,才能使他们逐步适应新的环境。


第9题:

李老师是一位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非常高,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经常要求学生不要讲脏话,不要乱扔废纸……而这位教师讲课情急时常常“笨猪”“死脑子”不绝于耳。吸烟后,随手将烟蒂抛在课粜下面……教育后的班级会怎么样呢?虽然李老师没少磨嘴皮子,没少用各种惩罚手段,但是班上说脏话、粗话,纸屑杂物随处可见。李老师百思不得其解。
问题(一):请你帮助分析一下,李老师教育的班级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后果?
问题(二):作为班主任应怎样教育学生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答案:
解析:

第10题:

学校派李老师带学生去电影院看电影,出来时由于电影院门口路灯昏暗,学生不小心从楼底上摔倒,头部严重损害,应该为此事故负主要责任的是( )

A.学校
B.李老师
C.李老师和电影院
D.李老师和学校

答案:A
解析: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九条规定了12种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后,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责任的情形。其中第四种情形是“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第十种情形是“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负有组织、管理未成年学生的职责期间,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但未进行必要的管理、告诫或者制止的”。因此,本题所述情形中,应承担主要赔偿责任的是学校。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