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骨牵张成骨技术的适应证不包括()

题目
单选题
颌骨牵张成骨技术的适应证不包括()
A

小下颌畸形

B

垂直牵张成骨

C

上颌骨发育不全

D

颅颌面畸形综合征

E

一次正颌外科手术可以满意矫治的颌面畸形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颌骨牵张成骨在临床上的三个临床分期为

A、间歇期、牵张期、稳定期

B、安放牵张器、间歇期、牵张期

C、间歇期、稳定期、延长期

D、牵张期、稳定期、成骨期

E、以上都不对


参考答案:A

第2题:

颌骨牵张成骨技术的适应证不包括

A、小下颌畸形

B、垂直牵张成骨

C、上颌骨发育不全

D、颅颌面畸形综合征

E、一次正颌外科手术可以满意矫治的颌面畸形


参考答案:E

第3题:

促使牵张成骨技术成功应用于临床的主要学者是

A、Paul Magnuson

B、Vittorio Putti

C、Ilizarov

D、Harry Finkelstein

E、Alessandro Codivilla


参考答案:C

第4题:

简述牵张成骨(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的含义及其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应用


正确答案:牵张成骨(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DO)是根据骨组织的生物学特点,通过特殊装置施加特定牵张力,以延长或扩宽骨骼,达到矫治畸形和整复缺损的外科技术。其基本生物学原理是:当骨组织在缓慢而稳定的牵引和张力作用下,细胞的增生和合成将被活化而新生或再生骨组织。牵张成骨最早用于延伸四肢长骨的矫形外科,由于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避免植骨,可早期施术等独特的优越性和合理性,90年代以来,DO引起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学界的极大重视和关注。Mc Carthy1992年首次应用DO技术成功延长了4例先天性颅面发育不全患者的下颌骨,其后DO在颅面部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包括各种口内牵张器的研制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当今治疗颅颌面畸形和整复颌骨缺损的一个新的很有发展前景的领域。牵张成骨术在矫治颌骨发育不足(包括长度和宽度),整复下颌骨节段性骨质缺损,矫正唇腭裂继发颌骨畸形以及第一、二鳃弓发育不全综合征等方面独具优势。

第5题:

颌骨牵张成骨技术的间歇期一般为

A:2~4天
B:3~5天
C:4~6天
D:5~7天
E:6~8天

答案:D
解析:
颌骨牵张成骨技术的间歇期是指从安放牵引器到开始牵引的时间,一般为5~7天。

第6题:

颌骨牵张成骨间歇期一般为

A、1~3天

B、3~5天

C、5~7天

D、6~8天

E、8天以上


参考答案:C

第7题:

颌骨牵张成骨技术的间歇期一般为

A.2~4天

B.3~5天

C.4~6天

D.5~7天

E.6~8天


正确答案:D
颌骨牵张成骨技术的间歇期是指从安放牵引器到开始牵引的时间,一般为5~7天。

第8题:

牵张成骨术中适当的牵张速率非常重要,在颅颌面骨的牵张过程中,目前认为较为适宜的牵张速率是哪一项

A.0.5mm /d

B.1.5mm/d

C.2.0mm/d

D.1.0mm/d

E.2.5mm/d


正确答案:D
牵张速度指每日牵开的骨断端的距离,公认以1mm/d较理想。

第9题:

简述牵张成骨术的基本疗程及实施要点


正确答案: 牵张成骨术的基本治疗程序与技术可归纳为四个阶段:
1.骨切开术:在患者计划部位施行骨切开术(osteotomy)或骨皮质切开术(corticotomy),并安置牵张器。
2.原位固定期:也称间歇期或潜伏期。借助牵张器,将切开的两骨段原位固定5~7d。
3.牵张期:是DO术的关键阶段,该期的时间长短视增长或扩宽的总量而定。但需掌握与控制三要素,即:=1/*GB3①牵张速率,指每日牵开的骨断端之间的距离,公认以1mm/d较理想。=2/*GB3②牵张频率,以2~4/d为佳,即每次牵开0.25~0.5mm;=3/*GB3③保持牵张力和方向的稳定。
4.即结束牵张,在矫正位固定至拆除牵张器的时期,一般为6~8周。

第10题:

简述牵张成骨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正确答案:牵张成骨的基本原理: 当机体组织受到缓慢而稳定的牵引和张力时,细胞的合成与增殖功能即被活化,从而促使受力区的组织细胞增殖、再生。DO术即利用这一基本生物学原理,将切断后仍保留骨膜、软组织附着及血供的两骨段,通过安置其上的牵张器,施以特定强度与频率,以及方向恒定而缓慢的牵引和张力,使两骨段按预定计划分化;牵开间隙则有规律地由新生骨组织取代,从而达到使缩短的骨骼伸长,弯曲的骨骼变直,缩窄的骨骼赠宽,以及使缺损的骨段为新生骨质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