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
错
第1题:
A、道家
B、儒学
C、佛学
D、名家
第2题:
简述先秦时期的“名实”之争?
(1)中国人关注语言与社会实际的关系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是一个社会制度发生大变革的时期,一些表示称谓和社会伦理道德的名词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引起了先秦诸子对名、实关系的注意。“名”指名称、词语。“实”指名所指示的观念、实际。
(2)最早提出名实问题的是春秋时代的孔子,他把语言和政治伦理联系在一起,认为“君不君,臣不臣”的社会现实都是由于名实的颠倒,他把“正名”看做社会和政治改革的核心。提出通过“正名”重建旧礼制。
(3)其正名的涵意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用政治伦理标准来匡正一些表示名分的词的含义;另一方面,是要求人们在运用语言时,按各自的名分来选择词语。
(4)孔子之后的先秦学者,如墨子、荀子等也对名实问题发表看法。荀子提出的“约定俗成”的理伦,第一次阐明了语言的社会本质,正确地说明了词的意义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4)孔子由语言的社会功用而提出的正名问题在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人们认识到语言是对客观实际的反映,是人性、天道、事物本质属性的表现,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中介。
第3题:
A、邓析
B、尹文
C、邹衍
D、吕不韦
第4题:
名家辩论名实问题,强调名实相符,发展古代逻辑学,代表人物()和(),后者的“()”是古代最重要的一个辩题。
第5题:
先秦时期,讨论名实仅是名家的专利。
第6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7题:
先秦时期提出“壹教”思想、铲除私学的学派是()
A道家
B法家
C墨家
D名家
第8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9题:
根据先秦文献的记载,先秦时期,其家庭道德的核心是智。
第10题:
名家最关注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