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行边坡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锚杆锚固体与地层的锚固长度计算时,荷载效应组合应采用()

题目
单选题
在进行边坡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锚杆锚固体与地层的锚固长度计算时,荷载效应组合应采用()
A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标准组合

B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基本组合,但荷载分项系数均取1.0,组合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采用

C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准永久组合,不计人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D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准永久组合,并计人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岩质边坡可采用锚杆一喷射混凝土支护方法,其中岩石锚喷支护的设计要求有( )。
A.具有严重腐蚀性的岩石边坡不应采用锚喷支护
B.进行锚喷支护设计时,岩石侧压力可视为均匀分布
C.锚杆一喷射混凝土支护系统的锚杆倾角一般宜采用10° ~35°
D.对III类岩体边坡应采用逆作法施工


答案:A,B,D
解析:
根据岩石锚杆支护的一般规定要求,锚喷系统的锚杆倾角一般宜采用10°?20°。

第2题:

下列属于边坡支护结构设计时应进行的计算和验算的有( )。
A.地下水控制计算和验算
B.锚杆锚固体的抗拔承载力和立柱与挡墙基础的地基承载力计算
C.对施工期可能出现的不利工况进行验算
D.边坡支护结构发生失稳时,邻近建(构)筑物的变形验算


答案:A,B,C
解析:
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第3. 3. 6条,边坡支护结构设计时应进行计算和验算的包括:①支护结构的强度计算,立柱、面板、挡墙及其基础的抗压、抗弯、抗剪及局部抗压承载力以及锚杆杆体的抗拉承载力等均应满足现行相应标准的要求;②锚杆锚固体的抗拔承载力和立柱与挡墙基础的地基承载力计算;③支护结构整体或局部稳定性验算;④对变形有较高要求的边坡工程可结合当地经验进行变形验算,同时应采取有效的综合措施保证边坡和邻近建(构)筑物的变形满足要求;⑤地下水控制计算和验算;⑥对施工期可能出现的不利工况进行验算。

第3题:

土层锚杆现场试验检验的内容包括:()

A.确定基坑支护城市的荷载及锚杆布置

B.锚杆承载能力计算

C.杆的稳定性计算

D.确定锚固体长度

E.直径和拉杆直径


正确答案:ABCDE

第4题:

已知作用于岩质边坡锚杆的水平拉力Htk=1140kN,锚杆倾角a=15°,锚固体直径D=0.15m,地层与锚固体的粘结强度frb=500kPa,如工程重要性等级、锚杆工作条件及安全储备都已考虑,锚固体与地层间的锚固长度宜为()。
A.4.0m B.4.5m
C.5.0m D.5.5m


答案:C
解析:

第5题:

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以下关于建筑边坡工程设计所采用的荷载效应最不利组合选项,哪些是正确的?(  )

A、计算支护结构稳定时。应采用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其分项系数可取1.0
B、计算支护桩配筋时,应采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标准组合,支护结构的重要性系数γ0对一级边坡取1.1
C、复核重力式挡墙地基承载力时,应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基本组合,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地基承载力标准值
D、计算支护结构水平位移时,应采用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不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答案:A,D
解析:
A项,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第3.3.2条第2款规定,计算边坡和支护结构稳定性时,应采用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其分项系数可取1.0;B项,根据第3.3.2条第4款规定,计算支护结构配筋时,应采用荷载效应基本组合;C项,根据第3.3.2条第1款规定,复核地基承载力时,应采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D项,根据第3.3.2条第5款规定,计算支护结构变形、锚杆变形及地基沉降时,应采用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不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第6题:

边坡支护结构设计时应进行(  )计算和验算。

A.支护结构的强度计算
B.锚杆锚固体的抗拔承载力和立柱与挡墙基础的地基承载力计算
C.支护结构整体或局部稳定性验算
D.边坡支护结构发生失稳时,邻近建(构)筑物的变形验算

答案:A,B,C
解析:
边坡支护结构设计时应进行下列计算和验算:①支护结构的强度计算:立柱、面板、挡墙及其基础的抗压、抗弯、抗剪及局部抗压承载力以及锚杆杆体的抗拉承载力等均应满足现行相应标准的要求;②锚杆锚固体的抗拔承载力和立柱与挡墙基础的地基承载力计算;③支护结构整体或局部稳定性验算;④对变形有较高要求的边坡工程可结合当地经验进行变形验算,同时应采取有效的综合措施保证边坡和邻近建(构)筑物的变形满足要求;⑤地下水控制计算和验算;⑥对施工期可能出现的不利工况进行验算。

第7题:

下述对建筑边坡锚杆挡墙支护结构的构造要求中错误的是( )。

A.锚杆挡墙支护结构立柱的间距宜采用2m
B.锚杆挡墙支护结构中锚杆上下排距不宜小于2.5m,水平间距不宜小于2.0m
C.第一排锚杆位置距坡顶的距离不宜小于4.0m
D.锚杆倾角宜采用10°~35°

答案:A,C
解析:

第8题:

土层锚杆现场试验检验的内容包括:( )。

A.确定基坑支护承受的荷载及锚杆布置

B.锚杆承载能力计算

C.杆的稳定性计算

D.确定锚固体长度

E.锚孔直径和拉杆直径


正确答案:ABCDE

第9题:

某重要性系数为1.0的岩石边坡工程,支护方式采用永久性锚杆挡土墙支护,锚杆倾角15°,采用单根钢筋,单根锚杆受到的水平拉力标准值为300kN,螺纹钢筋直径为16mm,钢筋与砂浆间黏结强度设计值为2.7MPa,锚固体直径为150mm,锚固体与土层间黏结强度特征值为165kPa,依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锚杆锚固段长度宜为( )m。
A. 3 B. 5 C. 6.0 D. 6. 5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第7. 2. 1条、第7. 2. 3条及第7.2.4 条,
Nak=Htk/cosa=300/cos15°=310. 6kN;
Na=yQ/Nak= 1.3×310. 6=403. 8kN;
锚杆锚固体与地层的锚固长度应满足:

第10题:

关于建筑边坡有下列主张:
Ⅰ.边坡塌滑区内有重要建筑物、稳定性较差的边坡工程,其设计及施工应进行专门论证;
Ⅱ.计算锚杆面积,传至锚杆的作用效应应采用荷载效应基本组合;
Ⅲ.对安全等级为一级的临时边坡,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应不小于1.20;
Ⅳ.采用重力式挡墙时,土质边坡高度不宜大于10m。
试问,依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的有关规定,针对上述主张的判断,下列何项正确(  )

A. Ⅰ、Ⅱ、Ⅳ正确
B. Ⅰ、Ⅳ正确
C. Ⅰ、Ⅱ正确
D. Ⅰ、Ⅱ、Ⅲ正确

答案:B
解析:
Ⅰ项正确,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第3.1.12条规定,下列边坡工程的设计及施工应进行专门论证:①高度超过本规范适用范围的边坡工程;②地质和环境条件复杂、稳定性极差的一级边坡工程;③边坡塌滑区有重要建(构)筑物、稳定性较差的边坡工程;④采用新结构、新技术的一、二级边坡工程。
Ⅱ项错误,根据第3.3.2条第3款规定,计算锚杆面积、锚杆杆体与砂浆的锚固长度、锚杆锚固体与岩土层的锚固长度时,传至锚杆的作用效应应采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Ⅲ项错误,根据第5.3.2条表5.3.2,查表得安全等级为一级的临时边坡,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应不小于1.25。
Ⅳ项正确,根据第11.1.2条规定,采用重力式挡墙时,土质边坡高度不宜大于10m,岩质边坡高度不宜大于12m。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