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涂装车间烘干室的废气通过()治理

题目
单选题
公司涂装车间烘干室的废气通过()治理
A

文丘里

B

蓄能式热力焚烧炉(RTO)

C

高烟囱直排

D

直燃式热氧化炉(TO)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涂装车间吸新鲜空气点和排放废气点之间在水平方向的距离应不小于( )m。

A.5

B.10

C.15

D.20


正确答案:B

第2题:

D汽车制造厂对载货汽车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改造内容为:冲压车间新增冲压设备5台(套);焊装车间新增车身焊接生产线1条、车架焊接生产线1条;涂装车间改造车身涂装生产线、车架涂装生产线;新建污水处理站1座;新增总装配线1条。
技术改造过程中使用的原辅材料主要包括:钢材、煤炭、油料、碳酸钠脱脂剂、磷化剂、钛盐钝化剂、PVC聚氯乙烯底漆胶、丙烯酸树脂汽车漆、电泳漆(溶剂主要为丁醇、丁醚等,用于底漆)、苯乙烯腻子等。
车身焊接包括自动化焊接和手工电弧焊。手工电弧焊采用碱性焊条,焊条中含锰、 碳、铬等成分。
车身涂装生产包括:车身涂装、底漆、面漆等工艺。车身涂装工艺采用三涂层三烘干涂装工艺,底漆采用高泳透力、高耐蚀阴极电泳工艺,面涂釆用湿碰湿两遍涂装工艺。涂装传输过程全部实现自动化,漆前表面处理、电泳采用悬挂运输方式,中间涂层和面漆涂装线采用地面传输方式。前处理设备采用密封型结构以防止灰尘侵入。烘干室采用热风循环对流烘干方式。生产线设中央控制室监控设备运行状况。
车身涂装工艺生产过程包括:漆前处理(脱脂、磷化、钝化、去离子水洗、除锈)、 阴极电泳涂底漆、电泳底漆烘干、打磨、PVC底涂、PVC烘干、喷中涂漆、中涂烘干、喷涂面漆、面漆烘干、检查、修饰等。
前处理所用的原料为:含有表面活性剂碳酸钠的脱脂剂,含有磷酸、磷酸二氧锌、磷酸二氧镍的磷化剂,含有钛盐的钝化剂,含有丁醇、丁醚的电泳漆溶剂,PVC聚氯乙烯底漆胶,含有丙烯酸树脂、氨基树脂、二甲苯、丁醇的车身漆,含有苯乙烯的打磨腻子等。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涂装车间属于微小气候。针对微小气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涂装车间应保持稳定的温度,确保风流的内部循环
B.涂装车间的新鲜风流应来自室外
C.涂装车间应保持人均风量大于4m3/h
D.涂装车间设计的夏季温度应为22℃-30℃
E.涂装工艺应全部实现自动化

答案:B
解析: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规定如下:

第3题:

喷漆、凉干、调漆、烘干等易燃易工艺过程均在密闭通风室内进行。整个涂装车间采用局部喷淋,满足国家安全法规的设计要求,在易着火的设备旁都设置了自动消防装置:调漆室、喷漆室、流平间大于75℃自动喷水。()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4题:

铸造车间生产工艺见图4-1。商品芯砂(含石英砂、酚醛树脂、氯化铵),以热芯盒工艺(200~300℃)生产砂芯;采用商品型砂(含膨润土、石英砂、煤粉)和砂芯经震动成型、下芯制模具,用于铁水浇铸。

图4-1 铸造车间生产工艺流程图
  铸件清理工部生产性粉尘产生量100kg/h,铸造车间设置通风除尘净化系统,粉尘捕集率95%,除尘效率98%。机加车间使用的化学品有水基乳化液(含油类、磷酸钠、消泡剂、醇类)、清洗剂(含表面活性剂、碱)、机油。
  涂装车间设有独立的水旋喷漆室、晾干室和烘干室。喷漆室、烘干室废气参数见表4-1。喷漆室废气经20m高排气筒排放,晾干室废气经活性炭吸附处理后由20m高排气筒排放;喷漆室定期投药除渣。
表4-1 涂装车间喷漆室、烘干室废气参数

(注:《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规定,二甲苯允许排放浓度限值为70mg/m3;排气筒高度20m时允许排放速率为1.7kg/h。)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指出制芯工部和浇铸工部产生的废气污染物。 计算清理工部生产性粉尘有组织排放的排放速率。 指出机加车间产生的危险废物。 判断喷漆室废气二甲苯排放是否达标,说明理由。 针对烘干室废气,推荐一种适宜的处理方式。


答案:
解析:
制芯工部和浇铸工部产生的废气污染物如下:   (1)制芯工部产生的废气污染物主要是挥发性酚、醛类、氯化氢、氨气。   (2)浇铸工部产生的废气污染物主要是粉尘、SO2、NOx。清理工部生产性粉尘有组织排放的排放速率计算过程如下:   依题干,铸件清理工部生产性粉尘产生量为100kg/h,粉尘捕集率95%,除尘效率98%,故粉尘有组织排放速率为:100×95%×(1-98%)=1.9kg/h。   注意:未被捕集的粉尘最终不会进入排气筒排放,应为无组织排放。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的规定,机加车间产生的危险废物主要是废乳化液、含碱的废清洗剂、废机油。喷漆室废气二甲苯排放是否达标不能确定。理由如下:   (1)根据题中所给相关信息,喷漆室二甲苯的排放浓度为25mg/m3,《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的规定限值70mg/m3,所以排放浓度达标。   (2)喷漆室二甲苯的排放速率=60000×25×10-6=1.5kg/h,《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规定,排气筒高度20m时允许排放速率为1.7kg/h,1.5kg/h<1.7kg/h,所以排放速率达标。   但由于题中未给出排气筒周围200m半径范围内最高建筑物高度,若排气筒高度不满足要求,则排放速率按标准严格50%后二甲苯排放不达标。适宜的处理方式为:   针对烘干室的废气,可采取燃烧氧化方法进行处理,后采用活性炭吸附。烘干室废气成分是非甲烷总烃和二甲苯。非甲烷总烃是有机物,易燃,产物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燃烧剩余物主要是苯系物,使用活性炭吸附去除。

第5题:

D汽车制造厂对载货汽车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改造内容为:冲压车间新增冲压设备5台(套);焊装车间新增车身焊接生产线1条、车架焊接生产线1条;涂装车间改造车身涂装生产线、车架涂装生产线;新建污水处理站1座;新增总装配线1条。
技术改造过程中使用的原辅材料主要包括:钢材、煤炭、油料、碳酸钠脱脂剂、磷化剂、钛盐钝化剂、PVC聚氯乙烯底漆胶、丙烯酸树脂汽车漆、电泳漆(溶剂主要为丁醇、丁醚等,用于底漆)、苯乙烯腻子等。
车身焊接包括自动化焊接和手工电弧焊。手工电弧焊采用碱性焊条,焊条中含锰、碳、铬等成分。
车身涂装生产包括:车身涂装、底漆、面漆等工艺。车身涂装工艺采用三涂层三烘干涂装工艺,底漆采用高泳透力、高耐蚀阴极电泳工艺,面涂采用湿碰湿两遍涂装工艺。涂装传输过程全部实现自动化,漆前表面处理、电泳采用悬挂运输方式,中间涂层和面漆涂装线采用地面传输方式。前处理设备采用密封型结构以防止灰尘侵入。烘干室采用热风循环对流烘干方式。生产线设中央控制室监控设备运行状况。
车身涂装工艺生产过程包括:漆前处理(脱脂、磷化、钝化、去离子水洗、除锈)、阴极电泳涂底漆、电泳底漆烘干、打磨、PVC底涂、PVC烘干、喷中涂漆、中涂烘干、喷涂面漆、面漆烘干、检查、修饰等。
前处理所用的原料为:含有表面活性剂碳酸的脱脂剂,含有磷酸、磷酸二氧锌、磷酸二氧镍的磷化剂,含有钛盐的钝化剂,含有丁醇、丁醚的电泳漆溶剂,PVC聚氯乙烯底漆胶,含有丙烯酸树脂、氨基树脂、二甲苯、丁醇的车身漆,含有苯乙烯的打磨腻子等。
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涂装车间属于微小气候,针对微小气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涂装车间封闭式车间人均新风量宜设计为20m3/h
B.涂装车间生产过程应对产尘设备采取循环措施
C.涂装车间应保障人均通风量大于4m3/h
D.涂装车间设计的夏季温度应为22℃~30℃
E.涂装工艺应全部实现自动化

答案:B
解析:

第6题:

共用题干
D汽车制造厂对载货汽车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改造内容为:冲压车间新增冲压设备5台(套);焊装车间新增车身焊接生产线1条、车架焊接生产线1条;涂装车间改造车身涂装生产线、车架涂装生产线;新建污水处理站1座;新增总装配线1条。
技术改造过程中使用的原辅材料主要包括:钢材、煤炭、油料、碳酸钠脱脂剂、磷化剂、钛盐钝化剂、PVC聚氯乙烯底漆胶、丙烯酸树脂汽车漆、电泳漆(溶剂主要为丁醇、丁醚等,用于底漆)、苯乙烯腻子等。
车身焊接包括自动化焊接和手工电弧焊。手工电弧焊采用碱性焊条,焊条中含锰、碳、铬等成分。
车身涂装生产包括:车身涂装、底漆、面漆等工艺。车身涂装工艺采用三涂层三烘干涂装工艺,底漆采用高泳透力、高耐蚀阴极电泳工艺,面涂采用湿碰湿两遍涂装工艺。涂装传输过程全部实现自动化,漆前表面处理、电泳采用悬挂运输方式,中间涂层和面漆涂装线采用地面传输方式。前处理设备采用密封型结构以防止灰尘侵入。烘干室采用热风循环对流烘干方式。生产线设中央控制室监控设备运行状况。
车身涂装工艺生产过程包括:漆前处理(脱脂、磷化、钝化、去离子水洗、除锈)、阴极电泳涂底漆、电泳底漆烘干、打磨、PVC底涂、PVC烘干、喷中涂漆、中涂烘干、喷涂面漆、面漆烘干、检查、修饰等。
前处理所用的原料为:含有表面活性剂碳酸钠的脱脂剂,含有磷酸、磷酸二氧锌、磷酸二氧镍的磷化剂,含有钛盐的钝化剂,含有丁醇、丁醚的电泳漆溶剂,PVC聚氯乙烯底漆胶,含有丙烯酸树脂、氨基树脂、二甲苯、丁醇的车身漆,含有苯乙烯的打磨腻子等。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 6分,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8题为多选题):

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涂装车间具有其特定的微小气候,针对微小气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A:涂装车间应保持稳定的温度,确保风速的内部需求
B:涂装车间的风来自机械通风
C:涂装车间应保障人均通风量大于4m3/h
D:涂装车间设计的夏季温度应为2 2℃~3 0℃
E:涂装工艺应全部实现自动化

答案:B
解析:
由案例中材料可知,D汽车制造厂冲压车间会产生大量的噪音,所以该车间从业人员易患噪声性耳聋。

《职业病防治法》第十八条规定,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其职业病防护设施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式生产和使用。故D汽车制造厂应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控制评价效果报告。

温度和风速并不是准确的对应关系,故A项错误。《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 1-2010)第6.1.5条规定,当数种溶剂(苯及其同系物、醇类或醋酸酯类)蒸气或数种刺激性气体同时放散于空气中时,应按各种气体分别稀释至规定的接触限值所需要的空气量的总和计算全面通风换气量。除上述有害气体及蒸气外,其他有害物质同时放散于空气中时,通风量仅按需要空气量最大的有害物质计算。由此可知人均通风量并不是固定数值,故C项错误。在该标准中,有关车间内工作地点的夏季空气温度规定条文已被删除,故D项错误。由材料中“前处理设备采用密封型结构以防止灰尘侵入。烘干室采用热风循环对流烘干方式。生产线设中央控制室监控设备运行状况。”可知,涂装车间并非自然通风,而属于机械通风,故B项正确。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 13861-2009)中规定了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具体参见该规范表1。本案例涉及的危险和有害因素主要是指表1中的“物的因素”,其主要分为:(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缺陷;防护缺陷;电伤害;噪声;振动危害;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运动物伤害;明火;高温物质;低温物质;信号缺陷;标志缺陷;有害光照;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结合材料分析可知,A、B、C、E项均属于涂装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碳酸钠的主要特征是易溶于水,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及CO2而生成NaHCO3,并结成硬块。石英砂粉尘的主要危害是导致硅肺病这类职业病的发生。二者均不具有爆炸危险性,故B、C项错误。

当心弧光标志应放置在焊接车间,故B项错误。涂装车间是可以进入的,故放置禁止靠近标志肯定是不合适的,故D项错误。涂装工艺使用的化学品具有毒性及可燃性,所以A、C、E项正确。

由于涂装生产工艺过程中的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高温物质、噪声、易燃液体和气溶胶等,故涂装车间应根据上述因素采取适当的职业卫生防治措施,D、E项属于该汽车制造厂的安全防治措施,范围较广,无针对性。

《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目录》规定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种类,具体包括:(1)头部护具类如安全帽。(2)呼吸护具类。防尘口罩、过滤式防毒面具、自给式空气呼吸器、长管面具。(3)眼(面)护具类。焊接护目镜和面罩、防冲击眼护具。(4)防护服类。阻燃防护服、防酸工作服、防静电工作服。(5)防护鞋类。保护足趾安全鞋、防静电鞋和导电鞋、防刺穿鞋、胶面防砸安全靴、电绝缘鞋、耐酸碱皮鞋、耐酸碱胶靴、耐酸碱塑料模压靴。(6)防坠落护具类。安全带、安全网、密目式安全立网。结合材料可知A、E项都不属于特种劳动防护用品。D项虽属于特种劳动防护用品,但从事车身焊接作业的电焊工无需配备。

第7题:

D汽车制造厂对载货汽车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改造内容为:冲压车间新增冲压设备5台(套);焊装车间新增车身焊接生产线1条、车架焊接生产线1条;涂装车间改造车身涂装生产线、车架涂装生产线;新建污水处理站1座;新增总装配线1条。
技术改造过程中使用的原辅材料主要包括:钢材、煤炭、油料、碳酸钠脱脂剂、磷化剂、钛盐钝化剂、PVC聚氯乙烯底漆胶、丙烯酸树脂汽车漆、电泳漆(溶剂主要为丁醇、丁醚等,用于底漆)、苯乙烯腻子等。
车身焊接包括自动化焊接和手工电弧焊。手工电弧焊采用碱性焊条,焊条中含锰、碳、铬等成分。
车身涂装生产包括:车身涂装、底漆、面漆等工艺。车身涂装工艺采用三涂层三烘干涂装工艺,底漆采用高泳透力、高耐蚀阴极电泳工艺,面涂采用湿碰湿两遍涂装工艺。涂装传输过程全部实现自动化,漆前表面处理、电泳采用悬挂运输方式,中间涂层和面漆涂装线采用地面传输方式。前处理设备采用密封型结构,以防止灰尘侵入。烘干室采用热风循环对流烘干方式。生产线设中央控制室监控设备运行状况。
车身涂装工艺生产过程包括:漆前处理(脱脂、磷化、钝化、去离子水洗、除锈)、阴极电泳涂底漆、电泳底漆烘干、打磨、PVC底涂、PVC烘干、喷中涂漆、中涂烘干、喷涂面漆、面漆烘干、检查、修饰等。
前处理所用的原料为:含有表面活性剂碳酸钠的脱脂剂,含有磷酸、磷酸二氧锌、磷酸二氧镍的磷化剂,含有钛盐的钝化剂,含有丁醇、丁醚的电泳漆溶剂,PVC聚氯乙烯底漆胶,含有丙烯酸树脂、氨基树脂、二甲苯、丁醇的车身漆,含有苯乙烯的打磨腻子等。
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涂装车间属于微小气候,针对微小气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涂装车间封闭式车间人均新风量宜设计为20m3/h

B.涂装车间生产过程应对产尘设备采取循环措施

C.涂装车间洁净室人均新风量大于40m3/h

D.涂装车间设计的夏季温度应为22~30℃

E.涂装工艺应全部实现自动化

答案:C
解析: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第6.6.1条规定,工作场所的新风应来自室外,新风口应设置在空气清洁区,新风量应满足下列要求:非空调工作场所人均占用容积<20m3的车间,应保证人均新风量≥30m3/h;如所占容积20m3时,应保证人均新风量≥20m3/h。采用空气调节的车间,应保证人均新风量≥30m3/h。洁净室的人均新风量应≥40m3/h。 第6.6.2条规定,封闭式车间人均新风量宜设计为30~50m3/h。微小气侯的设计宜符
合的要求:冬季温度20~24℃、风速≤0.2m/s、相对湿度30%~60%;夏季温度25~
28℃、风速40.3m/s、相对湿度40%~60。

第8题:

涂装车间因为有大量涂装废气,因而()。

A、要保持良好的排风

B、保持车问负压排风好

C、保持正压,废气不泄漏

D、定期让废气燃烧后排放


参考答案:A

第9题:


第四题



某新建专用设备制造厂,主要工程包括铸造、钢材下料、铆焊、机加、电镀、涂装、装配 等车间;公用工程有空压站、变配电所、天然气调压站等;环保设施有电镀车间废水处理站、全厂废水处理站、危险废物暂存仓库、固体废物转运站等。



商品芯砂(含石英砂、酚醛树脂、氯化铵),以热芯盒工艺



(200~300℃)生产砂芯;采用商品型砂(含膨润土、石英砂、煤粉)和砂芯经震动成型、下芯制模具,用于铁水浇铸。





铸件清理工部生产性粉尘产生量100kg/h,铸造车间设置通风除尘净化系统,粉尘捕集率95%,除尘效率98%。机加车间使用的化学品有水基乳化液(含油类、磷酸钠、消泡剂、醇类)、清洗剂(含表面活性剂、碱)、机油。



涂装车间设有独立的水旋喷漆室、晾干室和烘干室。喷漆室、烘干室废气参数见表4 -10喷漆室废气经20m高排气筒排放,晾干室废气经活性炭吸附处理后由20m高排气筒排放;喷漆室定期投药除渣。





【问题】



1.指出制芯工部和浇铸工部产生的废气污染物。



2.计算清理工部生产性粉尘有组织排放的排放速率。



3.指出机加车间产生的危险废物。



4.判断喷漆室废气二甲苯排放是否达标,说明理由。



5.针对烘干室废气,推荐一种适宜的处理方式。




答案:
解析:

1.指出制芯工部和浇铸工部产生的废气污染物。


答:(1)制芯工部产生的废气污染物主要是TSP和非甲烷总烃。


(2)浇铸工部产生的废气污染物主要是氯气和氨气。


2.计算清理工部生产性粉尘有组织排放的排放速率。


答:(1)根据题中所给条件,铸件清理工部生产性粉尘产生量100kg/h,粉尘捕集率95%,除尘效率98%。


(2)有组织排放的生产性粉尘包括未被捕集的生产性粉尘和已捕集生产性粉尘中未被除去的部分。


(3)生产性粉尘有组织排放的排放速率为:100*(1- 95%)+100*95%*(1- 98%)=6. 9kg/h。


3.指出机加车间产生的危险废物。


答: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的规定,机加车间产生的危险废物主要是废乳化液、含碱的清洗剂、废机油。


4.判断喷漆室废气二甲苯排放是否达标,说明理由。


答:(1)根据题中所给相关信息,喷漆室二甲苯的排放浓度为25 mg/m3,《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的规定限值70mg/m3,所以排放浓度达标。


(2)喷漆室二甲苯的排放速率=60000*25*10-6=1.5kg/h,《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 16297-1996)规定,排气筒高度20m时允许排放速率为1.7kg/h,1.5kg/h<1.7kg/h,所以排放速率达标。


因此,喷漆室废气二甲苯排放达标。


5.针对烘干室废气,推荐一种适宜的处理方式。


答:针对烘干室的废气,可采取燃烧氧化方法进行处理。

第10题:


某汽车制造厂现有整车产能为1 2万辆/年,厂区设有冲压车间、焊接车间、涂装车间、总装车间、外购件库、停车场、试车跑道、空压站、天然气锅炉房、废水处理站、固体废物暂存间、综合楼等。该厂工作制度为2 5 0天/年,实行双班制。


涂装车间现有前处理(含脱脂、磷化工段)、电泳底漆和涂装生产线。前处理磷化工段采用镍锌锰系磷酸盐型磷化剂,生产过程中产生磷化废水、磷化废液、磷化渣以及清洗管路系统产生的废硝酸。电泳底漆生产线烘干室排放的有机废气采用1套RTO蓄热式热力燃烧装置处理,辅助燃料为天然气。


该厂拟依托现厂区进行扩建,新增整车产能1 2万辆/年。拟新建冲压车间和树脂车间,在现有焊接车间和总装车间内增加部分设备,在涂装车间内新增1条中涂面漆生产线,并将涂装车间现有前处理和电泳底漆生产线生产节拍提高1倍。


拟新建的树脂车间用于塑料件的注塑成型和涂装,配套建设1套RTO装置处理挥发性有机废气。扩建工程建成后工作制度不变。


新建树脂车间涂装工段设干式喷漆室(含流平)和烘干室,采用3喷1烘工艺,涂装所使用的底漆、色漆和罩光漆均为溶剂漆b喷漆室和烘干室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V OCs、含甲苯、二甲苯及其他醚酯醛酮类物质)收集后送RTO装置处理。喷漆室进入RTO装置的VOCs为32kg/h,烘干室进入RTO装置的VOCs为24kg/h,RTO装置的排风量为15 000m3/h。 RTO装置的VOCs去除效率为98%,处理后的废气由20m高排气筒排放。现有工程磷化废水预处理系统设计处理能力为30m3/h,运行稳定达到设计出水要求。扩建工程达产后,磷化废液和磷化废水的污染物浓度不变,磷化废水预处理系统收水情况如表1-1所示。



问题:


1.计算树脂车间涂装工段RTO装置的VOCs排放速率及排放浓度。


2.指出涂装车间磷化工段产生的危险废物。


3.现有磷化废水预处理系统是否满足扩建工程达产后的处理需求,说明理由。


4.指出扩建工程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的特征因子。





答案:
解析:

1.(1)树脂车间涂装工段RTO装置的VOCs排放速率为:(32+24)*(1-98%)-1. 12(kg/h)。


(2)树脂车间涂装工段RTO装置的VOCs排放浓度为:1.12*1 000*1 000/15 000=74. 67(mg/m3)。


2.该涂装车间磷化工段产生的危险废物包括:①磷化废水、磷化废液、磷化渣(这三者中含镍和锌);②废硝酸;③磷化废水预处理系统排放的废水处理污泥。


3.(1)可以满足。


(2)理由:现有工程磷化废水预处理系统设计处理能力为30m3/h。扩建工程达产后,磷化废水排放


量为400m3/日,为2 5 m3/h(按双班制换算)。而磷化废液的排放量为2 4m3/日(折合),为1.5m3/h(按双班制换算),由于磷化废液是间歇排放,废液排放量波动较大,如果磷化废液的间歇排放量超过5 m3/h,将超过磷化废水预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


4.该扩建工程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的特征因子包括:甲苯、二甲苯、非甲烷总烃、VOCs 。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