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停用、报废印章应怎样处理?

题目
问答题
已停用、报废印章应怎样处理?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业务印章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物印章暂时停用后一个月内没有再次启用的,应将印章做正式停用处理

B.自营网点暂时停用的实物印章应上交至上级银行会计与营运部门

C.代理网点暂时停用的实物印章应上交至上级邮政代理金融业务局

D.邮政代理金融业务局收到代理网点上交的暂时停用的实物印章后,应于五个工作日内,交至银行同级会计与营运部门保管


答案:BCD

第2题:

报废的钻孔应怎样处理?


正确答案:
报废的钻孔必须及时封孔。

第3题:

原则上,实物业务专用印章暂时停用后六个月内没有再次启用且确认不再使用的,应将印章做正式停用处理。()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4题:

因机构撤并、更名、歇业、更换支付系统行号,或印章损毁、印章样式变更等涉及运营专用印章停用、变更的,原印章保管人员应最晚在停用第二日将印章交营业部经理或内控经理及指定保管人员双人封存入保险柜保管。


正确答案:错误

第5题:

保全业务印章可以使用的有()。

  • A、业务处理专用章
  • B、“原件已核”印章
  • C、“注销”印章
  • D、“退保”印章

正确答案:A,B,C

第6题:

因()等导致临柜业务印章停用、变更的,应在停用当日办理印章停用手续,将停用的印章及时上缴,

A、机构拆并

B、机构更名

C、印章损毁

D、印章规格内容变更


答案:ABCD

第7题:

已发现的最早的印章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 玺印到底起源于什么时候,这要从古代文献资料的记载和遗存的实物结合起来看,不能单凭某一家的论断来决定。一种说法认为玺印起源于三代,这是根据唐杜佑的《通典》:“三代之制,人臣皆以金玉为印,龙虎为钮”的说法。
另一种说法是根据《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中的记载:“季武子取卞,使公冶问玺书,追而与之。”这襄公二十九年即公元前五百四十四年,相当于春秋中叶。这是比较可靠的关于玺印的最早记载。其中的“玺书”就是用印章封发的官府文书。在汉代人所著的纬书中,如《春秋运斗枢》、《春秋合诚图》等书则把玺印提早到黄帝和尧舜时代。比如《春秋运斗枢》中载:“黄帝时,黄龙负图,中有玺章,文曰天王符玺。”而《春秋合诚图》中则说:“尧坐舟中与太尉舜临观,凤凰负图授尧,图以赤玉为匣,长三尺八寸,厚三寸,黄玉检,白玉绳,封两端,其章曰:天赤帝符玺。”说得煞有介事,但这些书都是汉代方士编造的,其中大多为荒诞不经的传说,是不能完全使人相信的。
还有认为玺印是起源于殷代的,一方面认为这与殷代书契的刻制有关,(比如其时能刻制出精美的甲骨文)。而且,在黄濬所著的《邺中片羽》中载有三方从河南安阳殷墟中出土的铜玺,这是现在已知最早的印章,或可说是类似古玺的古物,但文字古奥,无法释读。有的认为这只是象征血缘集团的记号,就如同族徽一般。也有认为这可能是古代铸铜器铭文用的母范,不一定就是玺印。安阳殷墟由于出土了甲骨而举世瞩目,这一地区的考古发掘工作,在解放前搞了十五次,解放后也一直在做,但是在殷商文化层中,至今还不曾出土过一件玺印,以上三玺出土情况不详,由于不是经过科学发掘而获得,不知道原来存在的地层,也无其它可供旁证的共存遗物,难以科学地确定其时代。不过,从其中一方的图案与商代铜器上所铸的族徽相似的情况来看,也有可能是商代或西周作品。所以,关于印章的起源,到现在还没有定论。但根据历史情况和印章最初的作用,再把古代文献资料和遗存的实物结合起来看,普遍认为,我国的印章最早起源于春秋而盛行于战国,而我们现在可以确知的,最早的遗存玺印,也大多正是战国时期的。

第8题:

原则上,实物业务专用印章暂时停用后()个月内没有再次启用且确认不再使用的,应将印章做正式停用处理。

A、1

B、3

C、6

D、12


参考答案:D

第9题:

印章停用应注意()

  • A、对年久、字迹不清的印章,应申请更换
  • B、经稽核人员审查后截角上缴制发机关
  • C、并在登记簿上注明停用日期
  • D、印章停用之后可自行销毁

正确答案:A,B,C

第10题:

怎样确定钢丝绳应预报废?


正确答案:①钢丝绳被烧坏或整股折断。
②钢丝绳表层钢丝被磨损腐蚀达到钢丝直径40%时应立即更换,钢丝绳直径减少7%也报废。
③超负荷使用过的钢丝绳不能再继续使用。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