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定项题设A、B两个城市的距离为40千米,其中城市的人口为900万,B城市的人口为 100万。根据雷利法则,A、B两个城市的商圈边界分别为(  )千米A10、30B20、40C30、10D100900

题目
不定项题
设A、B两个城市的距离为40千米,其中城市的人口为900万,B城市的人口为 100万。根据雷利法则,A、B两个城市的商圈边界分别为(  )千米
A

10、30

B

20、40

C

30、10

D

100900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A.城市人口≥150万人的特别重要城市
B.城市人口为50万~150万人的重要城市
C.城市人口为20万~50万人的中等城市
D.城市人口为≤20万人的小城市

答案:D
解析:

第2题:


A.城市非农业人口≥150万人的特别重要城市
B.城市非农业人口为50万~150万人的重要城市
C.城市非农业人口为20万~50万人的中等城市
D.城市非农业人口为≤20万人的一般城镇

答案:C
解析:

第3题:

利用零售引力法则确定两城市A和B商圈范围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

A.城市A的面积

B.两城市之间的距离

C.城市A的人口数量

D.城市B的面积

E.城市B的人口数量


正确答案:BCE
解析:此题中所涉及内容,新教材中已删除。

第4题:

根据城市规模划分新标准,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城区常住人口( )万以下的城市为小城市。

A.50
B.60
C.70
D.80

答案:A
解析:
《国务院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国发[2014)51号)规定: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
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的城市为小城市,其中20万以上50万以下的城市为I型小城市,2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小城市;

第5题:

按城市人口划分城市类型,城区常住人口100~500万的城市为( )。

A、小城市
B、中等城市
C、大城市
D、特大城市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城市性质与城市规模。城区常住人口100~500万的城市为大城市。参见教材P12。

第6题:


A.城市非农业人口≥150万人的特别重要城市
B.城市非农业人口为50~150万人的重要城市
C.城市非农业人口为20~50万人的中等城市
D.城市非农业人口≤20万人的一般城镇

答案:C
解析:

第7题:

甲、乙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为40公里,其中甲城市的人口为9百万人,乙城市的人口为1百万人。那么甲城市的商圈边界为()公里。

A:30
B:20
C:15
D:10

答案:A
解析:
雷利法则的计算公式为:。式中,d表示甲城市与乙城市之间的距离;Pa表示甲城市的人口数;Pb表示乙城市的人口数;Dab表示甲城市的商圈边界。题中,甲城市的商圈边界是:

第8题:

A、B两座城市相距50公里,A城市的人口数是200万,8城市人口数为800万,试用零售引力法则计算城市A商圈的距离为约( )。

A.33公里

B.100公里

C.17公里

D.20公里


正确答案:C

第9题:

根据城市规模划分新标准,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的城市为小城市
B.城区常住人口2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小城市
C.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上100万以下的城市为中等城市
D.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大城市
E.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

答案:A,C,D,E
解析:
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上100万以下的城市为中等城市;
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大城市,其中3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I型大城市,100万以上3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大城市;
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
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

第10题:

某城市2008年的城市人口数为2000万人,城市人口的年均增长率为1%,则4年后该城市的人口为( )万人。

A.2050
B.2081
C.2061
D.2040

答案:B
解析:
综合增长法是利用历年城市人口的年均增长量数据,通过复利公式,计算预测规划期限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数学表达式为:。式中,Yt为t年的城市人口预测值;Y0为某年的城市人口数;R为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T为年限;t为时间变量。(t=1,2,3……,n)。并通过相同方法预测区域人口,计算出城镇化水平。代入公式得:该城市的人口=2000×(1+1%)4=2081。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