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单选题《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基本抒情方法是()A 借事抒情B 直抒胸臆C 借比喻抒情D 借景抒情
查看答案
问题:单选题《后赤壁赋》的作者是()A 苏轼B 王安石C 欧阳修
问题:单选题下列作家中,善用“欲擒故纵,引君入彀”论辩手法的是()A 荀子B 韩非子C 孟子D 庄子
问题:单选题自然与人生 贺麟 自然在表面上似乎与人生相反,在本质上却正与人生相成。人若不接近自然,就难于真正了解人生。通常一般人总以为只要在社会上多酬酢,接触各式各样的人,就可以了解人生。他们不知道超出人生,回到自然,也可以帮助了解人生的真义。我曾说:要想真正了解人生,必须“深入无人之境”。所谓“无人之境”,是很可以耐人寻味的境界,其含义之一,应是自然。德国诗人席勒有一句话:“人生反而把人生掩蔽住了”,成天在人群中忙来忙去的人,反而不能认识人生的真面目。所以我们这里讨论自然与人生的关系,主旨虽在教人回到自然,但也未尝不是归根于认识人生。自然与人生间这一种相反相成的关系,稍微了解辩证法原则的人,想来不难领悟。 所谓人类回到自然的自然,是指具体的、有机的、美化的、神圣的外界而言,这个意义的自然,可以发人兴会、欣人耳目、启人心智、慰人灵魂,是与人类精神相通的。这是有生命有灵魂的自然。人生需要自然来作育。人生需要自然供给力量。自然是人生的“净化教育”。自然是人生力量的源泉。 人类对于自然感觉有这样伟大的意义,乃是近代精神的特征。崇拜自然,回到自然,认自然是神圣,皆是代表近代精神的看法,对传统的精神,多少有些革命的意味。因为中古时代的人受神学观念的支配,仰望天国,悬想来世,反对世界,蔑视自然,同时受礼教法律的束缚,颇有矫揉造作,违反人性,不近人情的趋势。所以回到自然的运动,也就是一种摆脱传统的宗教和礼法的拘束,促人性自然发展的运动,在人的精神上颇有解放革新的力量。 接近自然,对于人类的身心,有许多的好处。这一些好处可以概括为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使人新鲜、活泼,加强活动,恢复健康等。因此接近自然可以治疗文明社会里好些的病态。如像自杀、疯狂、虚伪、狡诈,在常常接近自然的农夫、农妇、渔人、樵子,就不会多有。第二层意思是使人强健、壮旺,增加生命力量等意思。这一种效果,也只有在接近自然中才能找寻得到。就语言来说,可以分两种:一种是矫揉造作的语言,这种语言是外交辞令、交际的工具,每每言不由衷,是在文明社会里,摆绅士架子的装饰品,根本是没有力量的语言。另外一种语言,是发乎本心,出乎真情,基于机体的真实需要而产生的语言,虽出言未必雅驯,但坦白率真,特别有支配行为和感动他人的力量。就一个民族来说,假如一个民族,还能够保持朴厚的天真,便是有元气、有精神、有生命的民族。反之.假如一个民族,已经丧失掉纯朴的天真,只有虚伪的形式,没有诚朴的素质,专门注意仪式礼节方面的繁文缛节,这种民族,表面上也许文明,实际上就是生命力枯竭的民族。 (节选自《文化与人生》,商务印书社,1996) 下面对文中思想内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 赞颂无为而治的思想,崇尚自然,顺应天道而反对斗争。B 赞颂仁者爱人的思想,提倡礼治,强调传统的伦常关系。C 赞颂大公无私的思想,灭除私欲,主张公正地处理事务。D 赞颂以法治国的思想,反对礼制,依据法令而严明赏罚。
问题:问答题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耶?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填,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战国策•赵威后问齐使》) 本段集中体现了赵威后的什么思想?
问题:问答题鸟儿只觉得光阴在匆匆忙忙中逝去了。然而,它们不知道时间是无限的,永恒的,逝去的只是鸟儿自己。它们像着了迷似的那样剧烈,那样急速地振翩翱翔。它们没有想到,这会招来不幸,会使鸟儿更快地从这块土地上消失。鸟儿依然忽喇喇拍着翅膀,更急速、更剧烈地飞过去……森林中有一泓清澈的泉水,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悄然流淌。这里是鸟群休息的地方,尽管是短暂的,但对于飞越荒原的鸟群来说,这小憩何等珍贵!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这样,一天过去了,又去迎接明天的新生。鸟儿在清泉旁歇歇翅膀,养养精神,倾听泉水的絮语。鸣泉啊,你是否指点了鸟儿要去的方向?泉水从地层深处涌出来,不间断地奔流着,从古到今,阅尽地面上一切生物的生死,荣枯。因此,泉水一定知道鸟儿应该飞去的方向。鸟儿站在清澄的水边,让泉水映照着身影,它们想必看到了自己疲倦的模样。它们终于明白了鸟儿作为天之骄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鸟儿想随处都能看到泉水,这是困难的。因为,它们只顾尽快飞翔。不过,它们似乎有所觉悟,这样连续飞翔下去,到头来,鸟群本身就会泯灭的,但愿鸟儿尽早懂得这个道理。我也是群鸟中的一只,所有的人们都是在荒凉的不毛之地上飞翔不息的鸟儿。(东山魁夷《听泉》) 鸟儿不知疲倦地飞翔,为什么会“招来不幸”?
问题:问答题更譬诸操舟,如以兼旬之期,行千里之地者,其间风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伍。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而后得从容以进度其顺。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达也。(梁启超《论毅力》) 文中“我”的几种不同情况构成什么关系?作者通过这种关系来说明什么?
问题:填空题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问题:问答题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具体分析“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问题:多选题《长恨歌》中造成内容转折的句子是()A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B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C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D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问题:单选题霸王别姬的故事出自()A 《尚书》B 《史记》C 《春秋》
问题:单选题下列作品属于钱钟书散文集的是()A 《围城》B 《谈艺录》C 《写在人生边上》D 《管锥编》
问题:问答题忽然在前面田野里一片绿的蚕豆和黄的菜花中间,我仿佛又看见了一线光,一个亮,这还是我常常看见的灯光。这不会是爱尔克的灯里照出来的,我那个可怜的姐姐已经死去了。这一定是我的心灵的灯,它永远给我指示我应该走的路。(巴金《爱尔克的灯光》) 作者为什么说,我仿佛“又”看见了一线光,一个亮?为什么说“这还是我常常看见的灯光”?
问题:单选题《黄州新建小竹楼记》在构思方面,主要运用的艺术手法是()A 象征B 对比C 比喻D 拟人
问题: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一项是()A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B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C 将袭郑,夫人将启之D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
问题:单选题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事信”“言文”的是()A 韩愈B 柳宗元C 欧阳修D 王安石
问题:问答题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指的是什么地方?暗示着什么?
问题:单选题最能够继承杜甫格律诗成就的唐代诗人是()A 杜牧B 柳宗元C 韦应物D 李商隐
问题:单选题《红楼梦》后20回的作者是()A 曹雪芹B 高鹗C 兰陵笑笑生
问题:问答题姑娘跨进了门槛。——一幅厚的门帘放下来遮住了她。“傻瓜!”有人在后面咬牙切齿地咒骂。“一位圣人。”不知从什么地方传来了这个回答。(屠格涅夫《门槛》) “傻瓜!”的咒骂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