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比较拉丁美洲与非洲气候类型的异同,简要说明原因。

题目
问答题
比较拉丁美洲与非洲气候类型的异同,简要说明原因。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比较拉丁美洲与非洲气候类型的异同,简要说明原因。


正确答案:相同点:热带气候为主,分布广泛,缺少寒带气候,由于非洲和拉美大部分地区位于回归线之间的热带。
不同点:
1.拉丁美洲有温带气候,而非洲没有原因,拉美最南端纬度比非洲高,有温带气候分布,而非洲的纬度限制了其形成温带气候。
2.非洲气候类型呈南北对称分布,而拉美气候类型更为复杂原因。
原因:赤道从非洲中部穿过,且地形以高原为主,地表起伏不大,海岸平直,而赤道从拉美北部穿过,且地形复杂,地形对气候影响大。

第2题:

简要说明刘恒与苏童小说“欲望叙事”的异同。


正确答案: 刘恒作品在突出人生悲剧的欲望意义的同时写出了欲望的躁动与生命的虚无,也就体现了西方现代主义的虚无意识对“新写实小说”的浸染。读这样的作品,很容易感到人生的苦闷与无奈。而苏童在描写人的欲望之惑方面有新的探索。其中,《妻妾成群》(后改编为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通过几个女人争风吃醋的故事,颠覆了传统批判男权主义的反封建主题,进而凸显了欲望之谜:“不明白为什么每逢阴雨就会想念床笫之事”,“不明白女人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但纵欲的结果是报应接踵而至,欲望虚幻的主题也因此在最后呈现了出来。
刘恒、苏童在刻画欲望支配人生、欲望扭曲人性、欲望困惑人心方面达到了相当的深度,表现出西方现代主义非理性思潮对他们的深刻影响。一方面,可以看出当年以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王安忆的《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铁凝的《麦秸垛》、《棉花垛》为代表的“性文学”对他们的影响。“性文学”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崛起,昭示了文学在探索人性上达到的本能深度。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他们在写实的故事中融入现代派手法的自然与娴熟。应该说,这也是“新写实小说”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伏羲伏羲》中那些刻画欲望的奇特语言:“正在爆炸的太阳,颜色发黑,像个埋在火烬里的烧焦了的山药蛋„„”、“她涌着血的腔子里堵了冰块”,还有《黑的雪》中对于“梦”的强调,以及《妻妾成群》中对于那口象征“死亡”的井的几度点化,《罂粟之家》中对于象征欲望的“罂粟”意象的渲染等。此外,还应该看到,他们的作品有相当一部分又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狗日的粮食》和《伏羲伏羲》中弥漫的北方乡村气息和《妻妾成群》、《罂粟之家》、《米》中对南方乡村生存状态的独特描绘,对于当代乡土小说的创新都有所贡献。

第3题:

比较拉丁美洲独立革命与美国独立战争的异同。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1)相同点:
①背景:北美和拉美独立战争都是在经济发展、民族和民主意识增强、启蒙思想的影响下爆发的。
②目的:都要求摆脱殖民统治,争取国家独立,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美国在于推翻英国殖民统治,发展资本主义;拉美在于摆脱西、葡殖民统治,赢得国家独立。
③性质:都是以独立战争形式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
(2)不同点:
①背景:独立战争前,北美殖民地在一定程度上享有经济上的繁荣和政治上的自由。18世纪中叶,形成了新兴的美利坚民族,在英国和法国启蒙思想的熏陶下,北美殖民地还产生了启蒙思想的代表人物,政治、思想发展较为成熟。但是,拉美独立运动则不同。西、葡在拉丁美洲实行专制统治,使拉丁美洲政治、经济、思想长期处于落后停滞的状态。
②过程:美国独立战争局限于北美13州,而拉美独立革命席卷了整个拉美;美国独立战争中,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结成联盟,起了领导作用;而拉美的资产阶级力量薄弱,只是作为一般力量参加革命,运动领导权掌握在土生白人地主手中。
③后果及影响:美国独立战争对法国大革命和拉美独立革命构成了重大影响,美国赢得彻底独立,而且实行了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取得了一些民主成果,独立与内部民主改造的任务完成得比较彻底;而拉美国家独立很不彻底,尤其是内部民主改造基本没有进行。没有从根本上动摇旧的社会经济基础,独立后保留了大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了拉美的经济发展,使拉美又成为美英等国经济渗透的对象,面临着殖民主义的新威胁,争取经济独立和民主革命成为拉美的新任务。

第4题:

问答题
简要说明排比和层递的异同。

正确答案: 层递和排比往往都由三项以上构成,各句之间往往都有共同的词语,两种修辞方式十分相似。但它们还是有区别的。其区别主要表现在:
1、二者的表达内容不同。
层递叙述或者说明的各项事物,在内容的排列上时逐层递升或递降的,各项内容具有层级性,呈纵式阶梯关系;而排比所叙述或说明的各项则是相关相似的几个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它们之间是横式并列关系,没有明显的层级性。
2、形式不同。
层递不要求结构形式的相同或相似,也不必一定使用提挈语;而排比的结构必须相同或相似,不相似的要用提挈语串联起来。
3、修辞作用不同。
层递的作用是使语言产生层级美,增强语句的深刻性;而排比的作用在于增强语势,加强节奏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着重点不同。
层递着重于内容意义关系的特点,而排比着重于结构形式的特点。
5、层递的内容可以用排比的形式表达,但排比不一定有层递的内容。
解析: 暂无解析

第5题:

问答题
简要说明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的异同。

正确答案: 相同点: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都属于一种语言变体,都是语言发展变化的结果,都以共同语作为基础。
不同点:社会方言与地域方言词有区别,它没有完整的符号系统和语法结构体系,只是为了某种需要而创造的特殊用语;而地域方言词已经形成一种词汇系统,有完整的语法和词汇体系。地域方言之间的主要差别表现在语音上,同时也反映在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方面;而社会方言的主要差别则在一般词汇方面,语音、语法方面没有差别。
解析: 暂无解析

第6题:

非洲南北两端的地中海式气候有何异同点?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非洲南北两端同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具有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的特点。但由于两地所跨纬度、地形、寒流等因素对大气环流的干扰各不相同,因而在气候特征上有所差异。非洲北部地中海沿岸,夏季炎热干燥,7~8月份平均气温在25℃以上,属炎夏型,只有在摩洛哥西北部大西洋沿岸,由于受加那利寒流影响,有冷水上翻,夏季气温较低(月平均气温在20°~21℃间),属凉夏型,但面积很小。该地区全年降水量自西向东为900~350毫米,夏季降水仅占年降水量的1%左右,而且蒸发异常强烈,气候极为干燥;冬季则温和多雨,1~2月份平均气温为12°~13℃左右,该季降水可占全年降水量的40~50%,而蒸发微弱,气候尤为湿润。非洲西南端(包括南纬33°以南、东经21°以西的开普区),也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但因西临大西洋,沿岸有本格拉寒流北上,并发育了上翻冷水;南面为印度洋,厄加勒斯暖流末梢通过本*区南端沿岸,故夏季除个别地方外,最热月平均气温皆低于22℃,属凉夏型。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夏季(12月至2月)降水约占年降水总量的7~10%,比北部地中海沿岸为多,冬季可占45~50%。这与南纬33°以南陆地面积小和南面有印度洋及厄加勒斯暖流有关。

第7题:

简析非洲大陆气候类型及自然带呈对称分布的原因。


正确答案: ①赤道横穿中部,纬度对称,气压带、风带对称分布;②整个非洲大陆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形单一;③海岸线比较平直,海湾少。

第8题:

非洲和南美洲气候特征上的异同点及其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非洲与南美洲在气候上有许多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
(1)两洲皆属热带大陆,以热带气候为主;
(2)非洲的气候带分布以赤道为轴心南北完全对称,而南美洲的气候带也有一定的对称性;
(3)两洲的北部和南部季节都相反。形成气候上相同的主要原因是南美洲位于北纬12°和南纬56°之间,赤道横贯大陆北部,而大陆轮廓又是北宽南窄,使全洲70%的面积位于热带范围内。非洲位于北纬36°到南纬34°多之间,赤道横贯大陆中部,南北两端距赤道距离几乎相等,全洲有五分之四的面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两洲在气候上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南美洲是一个温暖的大陆,七月平均气温为0℃~25℃,一月平均气温在10°~28℃之间;非洲是一个炎热的大陆,95%的面积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有四分之一的面积在30℃以上。
(2)南美洲是一个湿润的大陆,70%的面积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其中20%的面积降水达2,000毫米以上,有世界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地区亚马孙平原;非洲是一个干旱的大陆,有三分之一的面积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有世界面积最大的干旱气候地区撒哈拉沙漠区。
(3)非洲的气候类型呈带状分布,而且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呈明显的对称分布;南美洲气候类型在安第斯山以东呈东西带状分布,在北部赤道附近有一定的对称分布特点,而安第斯山以西气候类型则呈南北走向,南北排列的特点。形成上述气候不同的主要原因是赤道横贯非洲中部,南北回归线从大陆北部和南部穿过,大部地区一年中太阳有两次直射,北回归线穿过的北部地区又特别宽,扩大了回归高压带控制的面积;地面又以高原为主,地表起伏不大,便于气流运行;东北信风又来自亚洲内陆,故使非洲气候以炎热干燥气候为主,而且气候类型带状明显,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突出。南美洲赤道穿过大陆最宽的北部,故虽大部属热带,但多雨区面积广;南回归线穿过大陆南部,但陆地面积小,故使南美气候以暖湿气候为主;气候类型只有在北部赤道附近有一定对称;而作为气候上主要屏障作用的安第斯山紧靠西部太平洋沿岸,所以太平洋沿岸很窄的地带,气候类型呈南北走向排列的特点。

第9题:

问答题
我国寒潮的短中期天气过程有哪些主要类型?简要说明各类寒潮天气过程的异同点。

正确答案: 我国寒潮的中短期天气过程有:小槽发展型、低槽东移型、横槽型
共同点:① 冷空气积聚是寒潮爆发的必要条件
② 地面图上有冷高压活动,冷高压前沿有一条寒潮冷锋,冷锋过后一般要引起温度剧降、气压急升及偏北大风
不同点:
① 冷空气源地不同
② 路径不同:分为西北、北方、西方和东北路径 ③ 冷高压南下形式不同:
A.完整的冷高压有规律地向东移来 b.冷高压分裂南下 c.冷高压补充南下 d.冷空气扩散南下
④ 促使寒潮爆发的流场不同
解析: 暂无解析

第10题:

问答题
简要说明刘恒与苏童小说“欲望叙事”的异同。

正确答案: 刘恒作品在突出人生悲剧的欲望意义的同时写出了欲望的躁动与生命的虚无,也就体现了西方现代主义的虚无意识对“新写实小说”的浸染。读这样的作品,很容易感到人生的苦闷与无奈。而苏童在描写人的欲望之惑方面有新的探索。其中,《妻妾成群》(后改编为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通过几个女人争风吃醋的故事,颠覆了传统批判男权主义的反封建主题,进而凸显了欲望之谜:“不明白为什么每逢阴雨就会想念床笫之事”,“不明白女人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但纵欲的结果是报应接踵而至,欲望虚幻的主题也因此在最后呈现了出来。
刘恒、苏童在刻画欲望支配人生、欲望扭曲人性、欲望困惑人心方面达到了相当的深度,表现出西方现代主义非理性思潮对他们的深刻影响。一方面,可以看出当年以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王安忆的《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铁凝的《麦秸垛》、《棉花垛》为代表的“性文学”对他们的影响。“性文学”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崛起,昭示了文学在探索人性上达到的本能深度。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他们在写实的故事中融入现代派手法的自然与娴熟。应该说,这也是“新写实小说”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伏羲伏羲》中那些刻画欲望的奇特语言:“正在爆炸的太阳,颜色发黑,像个埋在火烬里的烧焦了的山药蛋……”、“她涌着血的腔子里堵了冰块”,还有《黑的雪》中对于“梦”的强调,以及《妻妾成群》中对于那口象征“死亡”的井的几度点化,《罂粟之家》中对于象征欲望的“罂粟”意象的渲染等。此外,还应该看到,他们的作品有相当一部分又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狗日的粮食》和《伏羲伏羲》中弥漫的北方乡村气息和《妻妾成群》、《罂粟之家》、《米》中对南方乡村生存状态的独特描绘,对于当代乡土小说的创新都有所贡献。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