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口蹄疫的主要病理变化有哪些?

题目
问答题
口蹄疫的主要病理变化有哪些?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口蹄疫的主要病理变化:


正确答案: (1)消化道可见水泡、溃疡;
(2)幼畜可见骨骼肌、心肌表面出现灰白色条纹,形色酷似虎斑。

第2题:

生猪口蹄疫的主要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临床症状:病初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或不食、流涎、口腔内及鼻镜、乳房、蹄冠、蹄叉、蹄踵等部位,有水疱或破裂后形成红色糜烂。
病理变化:(1)在口腔、蹄部有水疱和烂斑;(2)心脏病变、心包膜有弥漫性及点状出血,心肌切面有灰白或淡黄色斑点或条纹(虎斑心)。

第3题:

口蹄疫的主要临床症状有哪些?


正确答案:
牛,体温升高40℃-41℃,水疱破裂后,降为为常温。口粘膜、舌面等形成水疱或糜烂,大量流泡沫样口涎,挂于口角或下唇。蹄冠、蹄叉、乳房等部出现局部发红,微热、敏感等症状,不久逐渐形成粒大到蚕豆大的水疱,水疱破裂后表面出血,形成糜烂。羊多见烂蹄冠。猪与牛相似,但鼻盘常出现水疱,轻者一周,重者二周或更长时间才能愈合,病畜跛行,重者蹄匣脱落,多取良性经过。幼畜常发生恶性口蹄疫,死亡率高,主要表现为出血性肠炎和心肌麻痹而死。

第4题:

问答题
牛、羊、猪口蹄疫感染情况、不同亚型口蹄疫免疫抗体水平的监测方法有哪些?如何对结果进行判定?

正确答案: (1)免疫抗体检测方法及判定标准:(1)方法:O型口蹄疫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或液相阻断ELISA,亚洲Ⅰ型口蹄疫用液相阻断ELISA。(2)判定:正向间接血凝试验,免疫21天抗体效价≥25为免疫合格;液相阻断ELISA,免疫21天抗体效价≥26为免疫合格。
(2)牛、羊口蹄疫感染情况使用非结构蛋白抗体ELISA方法检测。检测结果阳性的,采集其食道-咽部分泌物(O-P液)用RT-PCR方法检测,若检测结果为阴性应间隔15天再采样检测一次,RT-PCR检测阳性的判定为阳性畜。
(3)对猪的检测:从屠宰场采集猪颌下淋巴结用RT-PCR方法进行检测,结果为阳性的判定为阳性猪,对阳性猪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解析: 暂无解析

第5题:

口蹄疫的临床症状有哪些?如何防治口蹄疫?


正确答案: 症状:该病潜伏期1~7天,平均2~4天。患牛精神沉郁,闭口,流涎,开口时有吸吮声,体温可升高到40~41℃。发病1—2天后,病牛齿龈、舌面、唇内面可见到蚕豆到核桃大的水疱,涎液增多并呈白色泡沫状挂于嘴边。采食及反刍停止。水疱约经一昼夜破裂,形成溃疡,这时体温会逐渐降至正常。在口腔发生水疱的同时或稍后,趾间及蹄冠的柔软皮肤上也发生水疱,也会很快破溃,然后逐渐愈合。有时在乳头皮肤上也可见到水疱。
预防:
(1)积极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2)定期注射口蹄疫疫苗。常用的疫苗有口蹄疫弱毒疫苗、口蹄疫亚单位苗和基因工程苗,牛在注射疫苗后14天产生免疫力,免疫力可维持4--6个月。
(3)一旦发病,则应及时报告疫情,同时划定疫区,严格实施封锁、隔离、消毒、紧急接种及治疗等综合措施;应用口蹄疫高免血清或康复动物血清进行被动免疫,按每千克体重0.5~1毫升皮下注射,免疫期约2周。
(4)解除疫区封锁,必须在最后1头病畜痊愈、死亡或急宰后14天,经全面大消毒才能解除。

第6题:

简述口蹄疫的主要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正确答案: 临床症状:病初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或不食、流涎、口腔内及鼻镜、乳房、蹄冠、蹄叉、蹄踵等部位,有水疱或破裂后形成红色糜烂。
病理变化:
(1)在口腔、蹄部有水疱和烂斑;
(2)心脏病变、心包膜有弥漫性及点状出血,心肌切面有灰白或淡黄色斑点或条纹(虎斑心)。

第7题:

简述口蹄疫的病理变化。


正确答案: 1.口腔黏膜、鼻盘、蹄部、乳头水疱和溃烂
2.瘤胃黏膜可见水疱和溃烂
3.致死动物尤其是幼畜,常见左心室内、外壁和室中隔甚至心肌表面发生明显脂肪变性和坏死,切面见黄白相间针尖大小的斑点和条纹,称为“虎斑心”。
4.消化道可见水泡、溃疡;
5.幼畜可见骨骼肌、心肌表面出现灰白色条纹,形色酷似虎斑

第8题:

口蹄疫的主要病理变化有哪些?


正确答案: (1)消化道可见水泡、溃疡;
(2)幼畜可见骨骼肌、心肌表面出现灰白色条纹,形色酷似虎斑。

第9题:

问答题
恶性高血压肾和脑的主要病理变化有哪些?

正确答案: (1)肾:细动脉坏死(纤维素性坏死),常并发血栓形成。小动脉表现为增生性动脉内膜炎,内膜明显增厚,其内有多数平滑肌细胞增生,并呈向心性排列形成内膜洋葱皮样改变。
(2)脑:细小动脉发生类似肾的改变,常引起局部缺血、微梗死和脑出血。
解析: 暂无解析

第10题:

问答题
何为猪伪狂犬病?其有哪些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

正确答案: 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MorbusAujeszky)是由疱疹病毒科的伪狂犬病病毒引起家畜和野生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猪伪狂犬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随年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主要有:
(1)新生仔猪及周龄以内的仔猪,常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至41℃以上,病猪精神萎顿,不食,呕吐或腹泻。随后可见动物出现兴奋不安,步态不稳,运动失调,全身肌肉痉挛,或倒地抽搐。有时呈不自主地前冲、后退或转圈运动。随着病程发展,出现四肢麻痹,倒地侧卧,头向后扬,四肢乱动,最后死亡,病程1—2天,死亡率很高。
(2)四月龄左右的猪,多表现轻微发热,流鼻液,咳嗽,呼吸困难,有的出现腹泻,几天后恢复。也有部分出现神经症状而死亡。
(3)妊娠母猪主要发生流产、产死胎或木乃伊。产出的弱胎,多在2—3天死亡。流产率可达50%。
(4)成年猪一般呈隐性感染,有时可见呼吸道卡他性炎症症状。
(5)鼻腔卡他性或化脓性炎症,咽喉部粘膜和扁桃体水肿,并有纤维素性坏死性伪膜覆盖。
(6)肺水肿,淋巴结肿大,脑膜充血水肿,脑脊液增多。
(7)胃肠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
(8)镜检脑有非化脓性脑膜脑炎变化。
(9)流产胎儿的肝、脾、淋巴结及胎盘绒毛膜有凝固性坏死。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