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塑料袋会给环境带来污染,所以现在超市不再免费提供塑料袋,有需要的顾客,可以向超市购买。★超市提供免费塑料袋。(  )

题目
判断题
因为塑料袋会给环境带来污染,所以现在超市不再免费提供塑料袋,有需要的顾客,可以向超市购买。★超市提供免费塑料袋。(  )
A

B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的一个小镇上43家商店从2007年5月开始自行停止向顾客提供免费塑料袋,改为出售环保购物袋。这是全球第一个“不使用塑料袋”的地方。

A.美国

B.日本

C.中国

D.英国


正确答案:A

第2题:

下列提供的服务,属于“便民服务”的是()。

A.提供住宿、餐饮服务

B.设立润滑油超市,提供小品种润滑油

C.提供洗车、修车业务

D.免费为顾客提供开水


正确答案:D

第3题:

根据材料,回答5~6题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从2008年6月1日起,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5.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的做法是为了

A.增加零售商利润 B.保护塑料袋生产商利益

C.降低消费者对塑料袋的需求 D.增加国家税收收入


正确答案:C

第4题:

(一)①2007年12月31日,国家有关部门正式发布通知: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该举措的主要试点为超市、集市以及农贸市场等消费集中地。“限塑令”实施的主要手段是购物袋收费,消费者对此褒贬不一,但这一举措在推动“限塑令”有效实施方面却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2014年5月,为更好地了解公众对“限塑令”的态度与看法,本课题组展开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②第一,市民对“限塑令”的认知与态度。调查数据显示,84%的市民表示知道“限塑令”的实施是为了限制和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遏制“白色污染”;12.5%的市民听说过“限塑令”,但不知道具体内容和意义;其余3.5%则完全不了解“限塑令”。另一方面,83%的市民对“限塑令”持肯定态度,7.5%的市民持否定态度,另有9.5%认为“限塑令”实施与否无所谓。根据市民对以上问题的回答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市民对“限塑令”的认知已达到相对较高的水平,支持程度也比较乐观,但仍有将近20%的市民对“限塑令”的颁布实施表示不理解。
③第二,“限塑令”对公众行为的影响。为了更好地研究“限塑令”颁布后市民行为的改变,课题组采用了问卷调查与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其中问卷结果显示,大多数人认为实施“限塑令”以后确实减少了塑料袋的使用,但效果并不明显。然而,在实地观察中发现,在农村集市、小商店等地方,商家仍然为顾客免费提供塑料袋;相反,在城市,大超市基本上是有偿提供塑料袋的。数据显示,“限塑令”在超市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各大小超市塑料袋的使用率不到30%,环保布袋的使用率却超过30%。
④第三,通过“限塑令”执行看市民环保意识。从访谈中得知,市民在超市不用塑料袋的主要原因是塑料袋有偿提供,这说明“限塑令”对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作用不大。人们减少塑料袋使用仅仅因为收费,而不是因为了解塑料袋危害环境才主动减少使用。问卷调查中“您了解塑料袋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吗?”一题的分析结果显示,对塑料袋给环境造成的危害一点也不了解的仅占1%;大部分市民对塑料袋危害的了解仅停留在表面,如影响市容市貌、不易分解等,但是当问及更具体的危害时,则纷纷表示不知道。实际上,塑料袋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而且会给人、生物、大气及土壤环境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由此可见,目前对“限塑令”的执行应重在加强对市民的环保宣传,进一步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
⑤第四,公众对“限塑令”未来的展望。针对由商家赚取塑料袋销售利润这一问题,课题组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90.5%的市民认为对于这笔费用应成立专门的基金应对塑料袋污染问题。我国目前在对待环保问题时,主要是政府财政在提供资金,缺少相应的非政府组织的参与。若把塑料袋收入作为专项资金用于发展环保事业、成立环保基金,将其返还到环保事业上来,无疑会带来更大的效益。同时,对于是否应该扩大限塑范围这一问题,47%的市民表示赞同且认为时机已经成熟。调查中还听到一些不同的声音,反映出新政策在执行中面临的困难。以医院为例,“限塑令”的实施可能会给就诊者造成诸多不便另外,12%的市民表示目前尚不适合扩大限塑范围。在他们看来,“限塑令”实施以来,执行效果并不明显,甚至还有7.5%的市民希望可以恢复以前免费使用塑料袋的制度。
⑥此外,调查结果显示,77%的市民认为政府应加强对“限塑令”的执行与监管力度。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市民的环保意识已得到相应的提高;同时,政府应加强监管,巩固前期政策的成果并取得更大成就。

下列哪一说法与原文不符?

A.大多数市民对“限塑令”持肯定的态度
B.“限塑令”在超市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C.环保意识提高使人们减少使用塑料袋
D.某些特定场合限塑可能给人带来不便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细节理解。
A选项对应文段第②段“83%的市民对‘限塑令’持肯定态度”,A选项符合文意。
B项对应第③段“‘限塑令’在超市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B选项符合文意。
C项对应第④段“这说明‘限塑令’对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作用不大,人们减少塑料袋使用仅仅因为收费”,故C项与原文不符。
D项对应第⑤段“以医院为例,‘限塑令’的实施可能会给就诊者造成诸多不便”,D选项符合文意。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第5题:

“限塑令”十年,该反省的很多
  
  【背景链接】
  
  十年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限塑令”,规定当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商品零售市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十年后的2018年年底,广州发布意见,提及加大“限塑令”执行力度,倡导使用菜篮子、布袋子,减少包装性废物。
  
  【提出观点】
  
  “限塑令”已走过10年,用塑料袋要付钱,这种观念确实在许多大型商场深入人心。但是与这种环保倡议相抗衡的是,广大中小型超市、店铺和肉菜市场,没过几年,就重新广泛把塑料袋当做了销售商品的标配。因此这些年来,白色污染并未从根源上减少。因为实施效果参差不齐,更没有明显的处罚案例,限用塑料袋的理想被大大稀释。
  
  【综合分析】
  
  一、培养出了购买塑料袋的习惯性消费。如今的现状是,人们上超市鲜有自带购物袋的,大部分是直接在埋单的时候加买塑料袋。许多质量良好的塑料袋可能还不用1元一个,相比于大单购物来说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因此,尽管塑料袋不再免费,反而“培养”出一种习惯性消费,这在不少市民中相当有市场。
  
  二、商家没有动力推广重复使用环保购物袋的观念。既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购买塑料袋已经成为大型超市一项稳定的收益,不提供免费胶袋也不再会吓跑客人。那么广大商家自然也不会再有动力去限制塑料袋的使用、推推广环保购物袋。相反,提供有LOGO的质量好的塑料袋还能反复使用,起到明显的品牌宣传效果。
  
  三、做到真正“限塑”,行政收到很难奏效。在市场供需双方的共同消解之下,限塑令已经很难起到当初的效果。一方面是环保袋的泛滥,成为家家户户新的“废物”,另一方面,塑料袋的使用在买卖原则下继续盛行。如果要真正限制塑料袋的使用,行政手段是很难奏效的。毕竟使用塑料袋不等于立刻污染环境,远没有控制公开吸烟那么迫切。何况很多超市还自称其塑料袋是“可降解材料”。这就让行政部门更不容易展开处罚。
  
  【应对措施】
  
  要限制消费者行为,始终要回归到经济手段。这就意味着必须增加使用塑料袋的成本。比如使用塑料袋,埋单就要自动生成附加一定百分比的支出,类似常见的餐饮“服务费”。此举短期内必然很容易引发消费者的心理抗拒,甚至影响超市的口碑。但是如果有关部门在背后持续发力促成的话,那么将来还是有可能形成行规的。至于消费者,因为有了这个明显负担的增加,相比于直接购买袋子,也更会有一种交“环保税”的直观感受。
  
  当然,要实现真正从源头降低塑料袋的使用,首先还是要消灭广大肉菜市场中出现买菜必有袋的情形。其次,就要在经济上真正增加购买负担,才能让消费者形成明显的心理对比,进而产生反省,重新约束自己的不环保行为。


答案:
解析:
无解析,请查看标题题目及内容 瑞牛题库考试软件 www.niutk.com

第6题:

我国政府规定: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超薄塑料袋,所有超市、商场和集贸市场不得免费提供塑料的购物袋,并要求提高废弃塑料的回收利用水平。为什么要这样做?请举例说明你家中废弃塑料制品是怎样处理的。


回收废弃塑料主要有两大好处: 一是减少废弃塑料的数量,减少“白色污染”; 二是节约石油资源。因为有些塑料回收后可以再利用。塑料的分类是回收废弃塑料的最大困难。

第7题:

某超市为顾客提供免费寄存服务。一日超市顶上商户水管漏水,水淹到低层寄存柜,致王某放在柜中的手机进水损坏。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超市有过失,应当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B.漏水属不可抗力,超市不承担赔偿责任
C.超市系无偿保管且无重大过失,不予赔偿
D.主要责任在漏水商户,超市承担部分赔偿责任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法律常识。《合同法》第三百七十四条规定:“保管期间,因保管人保管不善造成保管物毁损、灭失的,保管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保管是无偿的,保管人证明自己没有重大过失的,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本题中,王某手机进水损坏是因超市顶上商户水管漏水而致,超市无重大过失,且超市系免费提供寄存服务,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因此,ABD项不符合题意。

第8题:

自今年6月起,全国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在商品零售场所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对超波塑料袋的“封杀”和结束使用塑料袋的“免费午餐”,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和消费习惯产生很大的影响。新规定实施后,要让消费者在享受方便的同时,为环保尽一份力,需要( )

A、企业会同厂家并发可重复性使用的布袋、小型便利的购物车及其其他形式的产品

B、超市设立顾客自带购物车的存放处,增加出租购物车的服务项目,设置整理台

C、积极开展对消费者的宣传教育

D、搞好塑料袋回收


正确答案:ABCD

第9题:

根除超薄塑料袋

【背景链接】
近日,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决定。从2020年5月1日起,超薄塑料袋、一次性用品在北京将受到使用限制,单位和居民不执行垃圾分类将面临处罚。
【公考角度解读】
[提出观点]
一次性超薄塑料袋,不仅会造成白色污染,可能200年也无法降解,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根除超薄塑料袋,遏制白色污染,须标本兼治“下猛药”。
[综合分析]]
我国自2008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限塑令”,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应该说,“限塑令”的施行在限制塑料袋使用、遏制白色污染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然而,与各大超市相比,一些集贸市场、临时摊点等经营户为省钱和招揽生意,仍在继续使用超薄塑料袋、免费提供塑料袋,白色污染问题难以根除。
造成这一尴尬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监管执法不力,如农贸市场是超薄塑料袋使用重灾区,却很少有人去查处。各种超薄塑料袋被公开或半公开地售卖,生产超薄塑料袋的厂家生意也一直红火。二是违法成本不高,即便有关部门查到违规的塑料袋,处罚也十分有限,难以对违规者形成震慑。
[参考对策]
各地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完善“限塑令”,强化源头治理,辅以配套细则,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
要强化监管执法,提升违法成本,在塑料袋生产审批、监控、执法等环节形成合力,严堵超薄塑料袋进入市场。
规范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鼓励全生物降解塑料替代产品研发和推广。
还应大力倡导绿色生活理念,增强公众环保意识,改变公众消费习惯,从根本上降低塑料袋消耗量,减少环境污染。
资料来源:
经济日报:根除超薄塑料袋必须“下猛药” 付 彪


答案:
解析:

第10题:

甲超市出于竞争需要,可以购买乙超市的商誉。

A

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