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模板的支撑是否牢固,对于妨碍浇筑的支撑应加以调整,以免在浇筑过程中产生变形、位移和影响浇筑。A 对B 错

题目
判断题
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模板的支撑是否牢固,对于妨碍浇筑的支撑应加以调整,以免在浇筑过程中产生变形、位移和影响浇筑。
A

B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地面以下部位搭设模板支撑架和脚手架时,应先检查( )

A.地基是否夯实

B.地基是否浇筑了混凝土

C.四周土壁支撑是否牢固


正确答案:C

第2题:

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在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査模板是否符合要求
B.应由低处往高处分层浇筑
C.当浇筑高度超过4m时,应采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使混凝土下落
D.为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
E.混凝土浇筑后,必须保证混凝土均匀密实,充满模板整个空间

答案:A,B,D,E
解析:

第3题: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有专人对高大模板支撑系统进行观测,发现有松动、变形等情况,必须在浇筑的同时,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第4题:

浇筑过程应由专人对高大模板支撑系统进行观测,发现有松动、变形等情况,必须激励停止浇筑,应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正确答案:错误

第5题:

关于混凝土浇筑的技术要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当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宜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否则,应留置施工缝
B.在浇筑与柱和墙连成整体的梁和板时,应在柱和墙浇筑完毕后停歇4~4.5h,再继续浇筑
C.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D.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在底部填以50~100mm厚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浇筑过程中混凝土不得发生离析现象
E.混凝土浇筑前应根据施工方案认真交底,并做好浇筑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尤其应对模板、支撑、钢筋、预埋件等认真细致检查,合格并做好相关隐蔽验收后,才可浇筑混凝土

答案:A,C,D,E
解析:
对于选项B,在浇筑与柱和墙连成整体的梁和板时,应在柱和墙浇筑完毕后停歇1~1.5h,再继续浇筑。
混凝土浇筑的技术要点,还包括:
(1)梁和板宜同时浇筑混凝土,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单向板宜沿着板的长边方向浇筑;拱和高度大于lm时的梁等结构,可单独浇筑混凝土。
(2)浇筑混凝土前,应清除模板内或垫层上的杂物。表面干燥的地基、垫层、模板上还应洒水湿润;现场环境温度高于35°C时宜对金属模板进行洒水降温;洒水后不得留有积水。
(3)混凝土输送宜采用泵送方式。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25mm时,可采用内径不小于125mm的输送泵管;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时,可采用内径不小于150mm的输送泵管。输送泵管安装接头应严密,输送泵管道转向宜平缓。输送泵管应采用支架固定,支架应与结构牢固连接,输送泵管转向处支架应加密。
(4)混凝土宜分层浇筑,分层振捣。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应使混凝土不再往上冒气泡,表画不再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时为止。当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普通混凝土时,应快插慢拔,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L5倍,与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0.5倍,并应避免碰撞钢筋、模板、芯管、吊环、预埋件等,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应不小于50mm。当采用表面平板振动器时,其移动间距应保证捣动器的平板能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
(5)柱、墙模板内的混凝土浇筑时,当无可靠措施保证混凝土不产生离析,其自由倾落高度应符合如下规定,当不能满足时,应加设串筒、溜管、溜槽等装置。
1)粗骨料料径大于25mm时,不宜超过3m;
2)粗骨料料径不大于25mm时,不宜超过6m。

第6题:

逆作法基础施工的大致顺序为( )。

A.支护结构→中间支撑→地下室顶板浇筑→底板混凝土浇筑
B.支护结构→中间支撑→底板混凝土浇筑→地下室顶板浇筑
C.支护结构→地下室顶板浇筑→中间支撑→底板混凝土浇筑
D.中间支撑→支护结构→底板混凝土浇筑→地下室顶板浇筑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技术。逆作法基础施工工序为:施工四周的支护结构、施工中间支撑柱和基础、浇筑地下室顶板、逐层挖土浇筑下层顶板、浇筑底板混凝土。

第7题:

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在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模板是否符合要求
B.应由低处往高处分层浇筑
C.当浇筑高度超过4m时,应采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使混凝土下落
D.为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
E.混凝土浇筑后,必须保证混凝土均匀密实,充满模板整个空间

答案:A,B,D,E
解析:
P47-52
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包括布料摊平、捣实、抹平修整等工序。浇筑工作的好坏对于混凝土的密实性与耐久性,结构的整体性及构件外形的正确性,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是混凝土工程施工中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性工作。1)在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模板是否符合要求;检查钢筋和预埋件的位置、数量和保护层厚度等;清除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污;对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应予堵严;对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降雨和降雪时,不宜露天浇筑混凝土。当需浇筑时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混凝土质量。2)混凝土的挠筑,应由低处往高处分层浇筑。每层的厚度应根据捣实的方法、结构的配筋情况等因素确定。3)浇筑中不得发生离析现象;当挠筑高度超过3m时,应采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使混凝土下落。4)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变形、移位超过允许值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5)混凝土浇筑后,必须保证泪凝土均匀密实,充满模板整个空间;新、旧混凝土结合良好;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洁。6)为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当必须问歇时,其间歇时间宜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挠筑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与所用的水泥品种、混凝土的凝结条件以及是否掺用促凝或缓凝型外加剂等因素有关。而混凝土连续浇筑的允许间歇时间则应由混凝土的凝结时间而定。若超过时,应留设施工缝。

第8题:

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模板的支撑是否牢固,对于妨碍浇筑的支撑应加以调整,以免在浇筑过程中产生变形、位移和影响浇筑。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第9题:

斜井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两侧对称浇筑,以防模板变形。分层浇筑,分层振捣,每层浇筑深度为()。

A.100mm
B.200mm
C.300mm
D.400mm

答案:C
解析:
2020版教材页码P125-130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两侧对称浇筑,以防模板变形。分层浇筑,分层振捣,每层浇筑深度为300mm,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模板的形态,如发现模板有变形趋势,应立即停止浇筑,采取应急措施。

第10题:

浇筑之前应检查模板支撑()以及()的密合情况。


正确答案:稳定性,接缝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