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下列对偶句中,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样同属“串对”的是(  )。[2014年真题]A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B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C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D 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

题目
单选题
下列对偶句中,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样同属“串对”的是(  )。[2014年真题]
A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C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D

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对偶句中,上下句关系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同的是()

A.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C.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

D.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参考答案:A

第2题:

关于文学作品中的借代,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中的“桑麻”指的是农事
B.“桃李当时盛,葭莩后代连”中的“桃李”指的是学生
C.“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中的“南冠”指的是囚犯
D.“丧车黔首葬,吊客青蝇至”中的“黔首”指的是贵族

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人文常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丧车黔首葬,吊客青蝇至”语出唐代元稹的《杂曲歌辞·出门行》。其中,“黔首”是中国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呼。秦始皇时期开始使用。“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史记·秦始皇本纪》),含义与当时常见的民、庶民同。

第3题:

对下列诗句中的季节说明正确的有( )。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一春雨 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秋雨 C.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夏雨 D.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一冬雨


正确答案:AD
A项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描写的是春雨,A项正确。B项出自辛弃疾的《西江月》,通过作者夜行黄沙道中的具体感受,描绘出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描写的是夏雨,B项错误。C项出自杜牧的《江南眷》,这首绝句写的是春日即目所见的江南景色,描写的是春雨,C项说法错误。D项出自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显然这首诗中描写的是冬雨,D项说法正确。故本题答案为AD。

第4题:

名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杜甫诗()。

  • A、《登高》
  • B、《春夜喜雨》
  • C、《春望》
  • D、《望岳》

正确答案:B

第5题:

过故人庄①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②,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③。
开轩面场圃④,把酒话桑麻⑤。
待到重阳日⑥,还来就菊花⑦。

这首诗在景情结合上很有特色,试举例说明。


答案:
解析:
这首诗在情景结合上很有特色。如三、四句写故人村舍所在的自然景色,一近一远,清新自然, “合”、“斜”二字极为传神,却又似信手拈来,表现了作者应邀访友的喜悦之情。衬托出诗人热爱农村自然风光的感情和纯朴的思想品质。

第6题:

对下列诗句中对应的事物说明不当的是( )。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

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夏雨

C.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秋雨

D.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冬雨


正确答案:C
A项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原文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 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江湿处,花重锦官城。描写的是春雨,A项 正确。B项出自辛弃疾的《西江月》,全文是: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本篇是作者 闲居上饶带湖时期的名作。它通过自己夜行黄沙道中的具体感受,描绘出农村夏夜的幽美景 色。描写的是夏雨,B项正确。C项出自杜牧的《江南春》,原文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 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首绝句写的是春日即目所见的江南景色。描 写的是春雨,C项说法错误。D项出自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原文是:僵卧孤村不自 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显然这首诗中描写的是冬雨,D项 说法正确。故本题答案为C。

第7题:

过故人庄①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②,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③。
开轩面场圃④,把酒话桑麻⑤。
待到重阳日⑥,还来就菊花⑦。

这首诗语言质朴清新,几乎全是口语,但读来意味深长,真切动人,为什么


答案:
解析:
【学习提示】 一、思想内容
这首诗写于诗人鹿门山隐居之时。它通过对朋友宴请经过的描绘,向我们展示了农村自然风光的优美,主人的热情好客,表达了诗人对田园自然风光的热爱、与友人的真挚情谊。
二、写作特点
这首诗结构完整。起首点题,语调平静而自然,不作丝毫渲染,既反映出挚友间的亲密关系,也显示了气氛特征。“绿树”两句写故人村舍所在的自然景象,一近一远,顾盼之态如见,亲切之情可掬。
“合”、“斜”二字极为传神,却又似信手拈来。第三联写宾主畅饮欢谈农事,表现了诗人倾心于隐逸田园的淡泊情志。最后二句的预约重来与开头的应邀往访相呼应,表现了真率的心情和诚挚的情谊。
这首诗是五律,风调却近古体。对仗工稳,但无锤炼痕迹。其质朴的风格与所描写的对象、诗人的朴实情怀和谐一致。这是一种浑然天成的艺术美,它不依赖于奇词秀句,几乎完全口语化,已“淡到看不见诗”(闻一多《孟浩然》)的地步,这种语言最适合描写平常的生活场景。
这首诗语言平淡,清新通俗,几乎完全口语化,这种语言最适合描写平常的生活场景。其质朴的风格与所描写的对象、诗人的质朴情怀和谐一致,从而真实自然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自然风光的热爱、与友人的真挚情谊。

第8题:

对下列诗句中的季节说明不当的是( )。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一春雨

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夏雨

C.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秋雨

D.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一冬雨


正确答案:C

C[解析]A项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原文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江湿处,花重锦官城。描写的是春雨,A项正确。B项出自辛弃疾的《西江月》,全文是: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呜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本篇是作者闲居上饶带湖时期的名作。它通过作者夜行黄沙遭中的具体感受,描绘出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描写的是夏雨,B项正确。C项出自杜牧的《江南春》,原文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首绝句写的是春日的江南景色。描写的是春雨,C项说法错误。D项出自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原文是: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显然这首诗中描写的是冬雨,D项说法正确。故本题答案为C.

第9题:

下列诗句出自杜甫的作品的是()

  • A、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 B、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 C、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D、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正确答案:D

第10题:

商标设计以一种富有()的艺术化表现,使商标具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艺术魅力。

  • A、简化性
  • B、强化性
  • C、独创性
  • D、认知性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