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的内隐性
态度的对象性
态度的稳定性
态度的改变
态度的形成
第1题:
认知失调论主要是研究
A.态度的内隐性
B.态度的对象性
C.态度的稳定性
D.态度的改变
E.态度的形成
第2题:
"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点,有不少人至死都拥护,这说明()
第3题:
"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点,有不少人至死都拥护,这说明
A.态度的内隐性
B.态度的对象性
C.态度的稳定性
D.态度的改变
E.态度的形成
第4题:
态度必须从个人的行为表现中间接地推断说明态度具有()
第5题:
虽然可以看到他人的外在行为,但很难知道别人真实的态度,这是因为()
第6题:
按照情感体验来分,态度可以分为()
A正性的态度与否性的态度
B积极的态度和消极的态度
C肯定的态度和否定的态度
D外显的态度和内隐的态度
第7题:
下列关于态度特点与态度改变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第8题:
虽然可以看到他人的外在行为,但很难知道别人真实的态度,这是因为
A.态度的内隐性
B.态度的对象性
C.态度的稳定性
D.态度的改变
E.态度的形成
第9题:
认知失调论主要是研究()
第10题:
态度具有以下性质:态度具有社会性;态度具有对象性;态度具有结构性;态度具有稳定性;态度具有协调性;态度的核心是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