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清代八大山人是怎样一位书法家?

题目
问答题
清代八大山人是怎样一位书法家?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清代哪一位书法家在九十三岁高龄在将死前数日自作讣文时,笔力与平时无异?


正确答案: 梁同书(公元一七二三——一八一五年)。梁同书,字元颖,浙江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他曾得到元代书家贯云石的行楷“山舟”二字挂在轩中,因此人们就称他为“山舟先生”。晚年自号不翁,九十岁后自号新吾长翁。
他父亲梁诗正善书法,梁同书耳濡目染,承受家学,十二岁就能作擘窠大字。他先学颜真卿、柳公权,中年师法米芾,晚年任笔自运,自然飘逸,不屑依傍古人。他善写大字,而且字越大,结构越严整。九十一岁时,曾为无锡孙氏写家庙“忠孝传家”四字匾额,字方三尺,魄力沉厚,观者叹绝。当时论者认为他的书法兼有同时代刘墉、王文治、翁方纲、汪士鋐等人的长处,笔力纵横,如天马行空,出入苏轼、米芾之间。
他的墨迹广布国内,声名远扬海外,日本、朝鲜等国都出重价购求。当时日本国王子爱好书法,就将自己的书法托商船带来,请他评定。梁同书精力过人,晚年还能作蝇头小楷。每天求他墨迹而送来的纸总有好几束。所以他每天都写上几十纸,八十多岁时还为人写碑文墓志,终日不倦。他说:古书家都有代笔者,我独没有,因为不想作伪骗人,我性格就是如此。所以他宁可拖延日期,而决不请人代笔。东南一带士大夫的碑版和道观寺庙的匾额,他总是有求必应。而地方长官请他写字,却往往几年不见回音。袁枚去他家,看见纸素塞满两间屋子,就开玩笑说:“你要有八百岁的寿命,才能还清这笔债。”书法之外,他还擅画人物、花卉,复精鉴赏。在鉴赏上,对古人书画,过眼就能判别真伪,当时海宁有个专门复制赝品的吴某,曾对人说:“其他人都可以骗,就是骗不过梁先生。”去世前数日,他自做讣文,笔法苍劲,一如平日。
著作有《频罗庵论书》、《直语补正》、《频罗庵书画跋》等,墨迹由弟子刻为《瓣香楼帖》和《青霞馆帖》。

第2题:

与宋克、宋璲并誉为“三宋”的宋广是怎样的一位书法家?


正确答案:宋广,生卒年不详。河南南阳人。字昌裔。善行书、草书,融晋唐笔势于一体,行笔连续不断,风度翩翩。也有人认为行笔连续不断不是古法,所以不如宋克、宋璲。明陶宗仪《书史会要》说:“广草书宗张旭、怀素,章草入神。”《明史》卷二百八十五有传。

第3题:

清代的“八大山人”指的是()

  • A、一位画家;
  • B、八位画家。

正确答案:A

第4题:

弘一法师李叔同是怎样的一位书法家?


正确答案: 弘一法师(一八八○——一九四二年)是李叔同出家后的法名。李叔同,祖籍浙江平湖人,出生于天津,一生异名极多。他初名文涛,改名广候。丧母后改名哀,字哀公,又字息霜、婴等。三十九岁出家,释名为演音、弘一,号晚晴老人。别署笔名总计有二百多个之多,而以叔同、弘一两名最为人们所熟知。
叔同从小跟赵幼梅学词,跟唐敬严学篆刻、金石之学,弱冠时就很有造诣了。他二十一岁时,就刊印了《李炉印谱》和《李庐诗录》两书。在艺术上,他工篆刻、填词及歌曲,更精于书法。他的书法取法六朝,醇朴自然,脱尽火气,他在执教浙江两级师范期间,学生求书,来者不拒。出家后仍有好多人向他求字。弘一因为已经出家,对于能否再从事书法艺术,心中颇费踌躇。范古农建议说:“若以佛家语书写,以种净因,亦无不可。”因此后来所见到的法师墨迹,多作禅家语言。书法作品集有《临古法书》、《李息庵法书》等。

第5题:

“邢张米董”中的张瑞图是怎样一位书法家?


正确答案:张瑞图,明福建晋江人。字长公,号二水,生年不详,卒于公元一六四四年。万历三十五年进士殿试第三(探花)。授编修,官少詹事兼礼部侍郎,后至礼部尚书、大学士。善画山水,尤工书法。其书法以行草见长,结构紧凑,茂密中又有舒展之姿。行笔取横接,敢以侧锋、偏锋行笔。点画以方折为主,沉着犀利,气势雄强,有自己独特的面目,是明代为数不多的富有独创精神的书法家之一。清秦祖永《桐阴论画》说:“瑞图书法奇逸,钟王之外,另辟蹊径。”其传世书迹颇多,大奸宦魏忠贤的生祠碑文多出其手。今有《邓公聪马行》、《乐志论》等墨迹刊行于世。

第6题:

在清代,有两位书法家被并称为“南北二梁”,“南梁”指梁同书,“北梁”指谁?其书法怎样?


正确答案: 北梁即指梁巘。他字闻山,号松斋,安徽亳县人。其官籍当为湖北巴东县。其生卒大约在康熙四十九年(公元一七一○年)——乾隆五十年(公元一七八五年)间,享年七十以上。
梁巘是清代乾隆年间的重要书家之一,与王澍、刘墉、王文治、梁同书等著名书家齐名。他官位低微,居朝不长,他就将精力倾注在书法研究之中。《亳州志》说他“初得笔法于宣城梅釴(Yì),以功力精专,苍健遒劲,釴与弟鉁(疑应为鉨(Xǐ))皆自叹不如”。著名书法家邓石如曾向他请教书法,并得到了他的奖掖。
梁巘楷宗晋、唐,草法二王,于李邕、张从申摹仿尤久,几于神似。特别是在晚年,他完全沉浸在书法艺术的天地里,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梁巘的书法秀润而有书卷气,一扫“馆阁体”俗风。因其书法极适宜碑刻,所作逼似李邕,故时人乐于请他书丹,而至于“碑版遍天下”(见《亳州志》)。所书行、草,得董
其昌神韵而气魄过之,故其“真迹人犹宝之”(见《亳州志》),风靡皖南北,人称“乡先生”。
惜晚年腕力减弱,偶失枯蒿。梁巘精于书法理论,论书言之有物,切中肯綮。关于临碑帖,能指出其利弊、临摹之途径和补救之方法等。传世书论著作有《评书帖》一卷。集其书论之大成者则为《承晋斋积闻录》。

第7题:

清代书法理论家包世臣的入门弟子吴熙载是怎样一位书法家?


正确答案: 吴熙载(公元一七九九——一八七○年),本名廷飏,字熙载,因以字行,改今名,又字让之,一作攘之,晚年号让翁,又号晚学居士、江苏仪征人。他是诸生,博学多能,跟随包世臣学书法,为包的入门弟子。包是书法理论家,虽酷爱篆、隶书,然而本人却在这两种书体上功力较浅,这样,篆隶功夫深厚的吴熙载就成了老师理论的理想实践者。
吴熙载在书法上恪守师法,致力于秦汉和南北朝,在北魏碑上用力尤深,在篆书笔法上直接承接包世臣的老师邓石如,笔画圆整匀称、工整平稳,酷似邓石如。蒋宝龄《墨林今话》称赞他善长各种体书,兼工刻印,扬州一带没有谁能够超过他的。他多才多艺,时人评他的刻印第一,花卉第二,第三画山水,第四篆书,隶书第五,最次为楷书。

第8题:

被明太宗誉为“我朝王羲之”的沈度是怎样一位书法家?


正确答案: 明朝李绍文在《皇明世说新语》一书中说:“(明)太宗征善书者试而官之,最喜云间二沈学士,尤重度书,每称曰:我朝王羲之。”所说“二沈学士”,就是指沈度、沈粲兄弟二人,至于说“我朝王羲之”,则就专指沈度了。沈度(公元一三五七年——公元一四三四年),字民则,号自乐。松江华亭(今上海华亭县)人。松江古称“云间”,所以《皇明世说新语》有“云间二沈学士”的说法。
明太祖洪武年间,沈度曾被荐举文学的职位,但却没有就任。为连坐所累,一度被谪到边远的云南地区。明成祖朱棣即位,诏擅长书法的入翰林院,沈度因为长于此道,于是便中了选。当时擅长书法的还有解缙、胡广、梁潜、王琏等人,但明成祖所赏识的却以沈度为第一。因此,沈度便每天侍候便殿,凡宫中的金版玉册,无论是用在朝廷中的,还是藏之秘府或颁布属国的,就多由沈度书写。由是,沈度遂先后从翰林典籍擢检讨、修撰,直至升到了侍讲学士。
关于他的书法,明杨士奇《东里集》中是这样说的:“善篆、隶、真、行、八分书。洪武中举文学不就,成祖擢为翰林典籍。一时翰林善书者如解大绅之真、行、草,胡光大之行、草,滕用亨之篆、八分,王汝玉、梁用行之真,杨文遇之行,皆知名当世,而胡、解及度之书,独为上所爱。”并说沈度的书法,以“八分尤为高古,浑然汉意”。至于清王文治在《论书绝句》中所说的“沈家兄弟直词垣(翰林院),簪笔俱承不次恩。端雅正宜书制诰,至今馆阁有专门”。认为其书是馆阁体,此说似褒实贬。

第9题:

八大山人是()时期的写意画家。

  • A、唐代
  • B、明代
  • C、清代
  • D、宋代

正确答案:C

第10题:

清代八大山人是怎样一位书法家?


正确答案:明代宁王后裔、清代八大山人是清初著名的文人画家。姓朱,名耷,字雪个,号八大山人,谱名统??。江西南昌人。生于明熹宗天启六年,卒于康熙四十四年(公元一六二六——一七○五年)。其书法和其绘画一样,形势怪伟,气韵潇散,风格独特,在中国书法史上独秀一枝。明朝灭亡后,他隐居山林,为僧为道,以书画排遣其国破家亡之情。在书画题款中,他每每有意将八大和山人各自联成似“哭”似“笑”,非“哭”非“笑”。其书法自王献之、颜真卿出,亦自称一家。由于其性格孤傲狂狷,于常人多不屑一顾。世人因宝其书画,多苦求而片纸只字难得。但八大山人嗜酒如命,有些人知道了他的这个特点,就置办酒肴,殷勤招待,并事先准备好笔、墨、纸、砚。待其将醉时,把文房四宝放到他面前,他就抓起毛笔,狂呼大叫,洋洋洒洒,一会就能写几十幅。但在他清醒时,就是拿出百两黄金,也不为之写一字。有的达官显贵,或拿着绫绢请他写字作画,他接受下来之后说:“留下来我做袜子用吧!”也不给人家写画。所以,那些达官显贵为想得到他的字画,常常出高价从山僧、村人,或酒店老板那里购买。据清张庚《画徽录》记载:“八大山人有仙才,隐于书画,书法有晋、唐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