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经》作者蒋衡的书作、书论怎样?

题目
问答题
《十三经》作者蒋衡的书作、书论怎样?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蒋衡,生于康熙十一年,卒于清高宗乾隆八年(公元一六七二——一七四三年),享年七十二岁。江苏金坛人。改名振生,字湘帆,又字拙存。晚年自号拙老人、江南拙雯,又号函泽布衣。由于其喜好游历,足迹达半个中国,到处访碑问帖,获得了不少晋、唐以来的著名法帖,并临摹了三百余种,集录为《拙存堂临古帖》,所以其书法名扬大江南北。《大瓢偶笔》的作者杨宾是他的书法老师。杨宾说:“湘帆十五岁从余学书,今小楷冠绝一时,余不及也。”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蒋衡闭门十二年,写出了八十多万字的《十三经》,后被收藏入清廷内府。他还著有《蒋氏游艺秘录》。他说:“临帖须运以我意,参昔人之各异,以求其同。如诸名家各临《兰亭》,绝无同者,其异处各由天性,其同处则传自右军。以此求之,思过半矣。又正书用行草意,行草用正书法。学褚求其苍劲,学欧求其圆润。以怒张本强为欧,绮靡软弱为褚,均失之。夫言者心之声也,书亦然”。这里,他强调参异求同,相反相成,强调创作书法要反映自己的真实感情等。可见他对于学书是极有见地的。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元朝著名书论著作《衍极》一书的作者郑杓是怎样的一个人?


正确答案:郑杓,又作郑枃。是元朝仙游(今福建仙游县)人。生卒年不详。字子经。精于字学,著《衍极》一书,详论篆、籀及书法的演变。为他这本书,宣抚使齐履谦专门奏请元朝皇帝批准,建立了“衍极堂”来收藏郑杓的著述。其书论著作还有《书法流传之图》、《学书次第元图》、《论题署书》、《论古文》等传世。郑杓亦兼善书法,于题署书、榜书、八分书等各种书体均有成就。

第2题:

《十三经》作者蒋衡的书作、书论怎样?


正确答案: 蒋衡,生于康熙十一年,卒于清高宗乾隆八年(公元一六七二——一七四三年),享年七十二岁。江苏金坛人。改名振生,字湘帆,又字拙存。晚年自号拙老人、江南拙雯,又号函泽布衣。由于其喜好游历,足迹达半个中国,到处访碑问帖,获得了不少晋、唐以来的著名法帖,并临摹了三百余种,集录为《拙存堂临古帖》,所以其书法名扬大江南北。《大瓢偶笔》的作者杨宾是他的书法老师。杨宾说:“湘帆十五岁从余学书,今小楷冠绝一时,余不及也。”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蒋衡闭门十二年,写出了八十多万字的《十三经》,后被收藏入清廷内府。他还著有《蒋氏游艺秘录》。他说:“临帖须运以我意,参昔人之各异,以求其同。如诸名家各临《兰亭》,绝无同者,其异处各由天性,其同处则传自右军。以此求之,思过半矣。又正书用行草意,行草用正书法。学褚求其苍劲,学欧求其圆润。以怒张本强为欧,绮靡软弱为褚,均失之。夫言者心之声也,书亦然”。这里,他强调参异求同,相反相成,强调创作书法要反映自己的真实感情等。可见他对于学书是极有见地的。

第3题:

蒋骥在执笔上有何精到的见解?他有否书论著作传世?


正确答案:蒋骥,乾隆年间人,生卒年不详。江苏金坛人。字赤霄,号勉斋,是蒋衡的儿子。其书法并不怎么出名,但在论书方面特别是有关悬肘执笔的方法上有精到的论述。他说:“作小楷能悬腕已非下乘。惟能悬臂则神气益静,非端坐不能为此。初学时,右臂横案而不着实,以虚其中,则通体之力俱到笔尖上。积习之久,才能肘腕虚灵,出于自然,无庸勉强。若右肘凭案,过于着实,则只有腕力到尔。至于搦管,初学亦以适中为主,过高则易失势。”他还认为:学习书法,不能呆板、直率,能领悟书道之妙的人都是这样认为的。刚开始临摹时,只求和原帖形式上相像,好像顺着墙走路一样,有道可循。这时应该尽量按帖摹练,力求平直方整。然后,再注意点画、结构、动态的千变万化,一经领悟就会融会贯通。他有书论著作《续书法论》、《传神秘要》等传世。

第4题:

书作、书论均为后世所重的吾衍是怎样一个人?


正确答案:吾衍,生于宋度宗咸淳八年,卒于元武宗至大四年(公元一二七二年——公元一三一一年)。字子行,号竹房,史传多写为吾丘衍或吾邱衍,自号贞白处士。太末(今浙江衢县龙游镇)人。他的大篆、小篆写得很好,时人评论其篆书不在李斯、李阳冰之下。篆、籀之学,至宋末渐渐衰微。吾衍出,著《周秦刻石音释》、《学古编》等。赵孟頫也支持吾衍之说,给当时人很大影响。他大力提倡篆书,于是精研篆籀之风顿开。明宋濂认为:他的隶书也写的很好。其传世书论还有《三十五举》、《字源七辨》、《论写篆》、《论科斗书》、《续古篆韵》等。故名重后世,常为书界称道。

第5题:

首开“南北书派论”的书法家是谁?其书作和书论怎样?


正确答案:是阮元。他生于清高宗乾隆二十九年,卒于清仁宗嘉庆十六年(公元一七六四——一八四九年),享年八十六岁。他是清中晚期金石考古学的倡导者之一,也是“南北书派论”的首创者。阮元是江苏仪征人。字伯元,号芸台,晚号怡性老人、揅经老人。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卒谥文达。阮元学识渊博,著作颇有影响,在当时名望甚高。他在书论著作《南北书派论》中,首次提出了书法的南宗、北宗之说,亦即后来的帖学、碑学,详细分析了两派书法的源流、风格的异同,是中国地域文化说的拥护者。其《小沧浪笔谈》一书,对书法基础理论亦有独到的见解。阮元的书法,得力于碑学,他对《石门颂》,《天发神谶碑》等都很有研究,故其书郁盘磅礴,纵逸飞动,很有此二碑的神意。并常以这类字书擘窠大字,题写匾额,甚为世人所崇敬。

第6题:

历代的书论典籍中关于钟繇学书的感人事迹怎样?


正确答案:据宋陈思《秦汉魏四朝笔法》记载:钟繇年青时在抱犊山向刘德昇学习书法,回来后曾与曹操、邯郸淳、韦诞、孙子荆、关枇杷等人研讨笔法。一次,他忽然发现在韦诞的座位上有蔡邕写的《笔法》,但又无法得到,心中郁忿,只能以拳狠狠捶击自己的胸膛。这样一连三天,胸口被捶得发青而吐了血。还是曹操用“五灵丹”救治,方才幸免于死。后来,钟繇又向韦诞苦苦索求蔡邕《笔法》,然而韦却仍坚持不给。此后一直等到韦诞去世,钟繇派人偷挖他的坟墓,才将蔡邕《笔法》弄到手。钟繇临死,将蔡邕《笔法》从口袋中取出,交给儿子钟会,并郑重其事地说:我潜心学习书法三十年,习读别人的笔法都认为不行,最后才学蔡邕的,从此,我一心扑在笔法的学习上,与别人同坐时,在周围地上都画满了字,睡觉时,连棉被面也被划穿,上厕所则写字写得忘了出来。可见他用功之勤。

第7题:

米芾的书法美学思想怎样?其传世的书迹书论有哪些?


正确答案: 米芾的书法美学思想,集中的反映在其书论著作《书史》和《海岳名言》之中,而以《海岳名言》为最。《海岳名言》是米芾平日论书语辑录,虽篇幅不长,但却观点鲜明生动。首先,米芾对唐人书法中的唯法是循很反感,他把唐朝的几个大家的书法,如颜、柳、欧、虞、褚等斥为“一笔书”,意指他们书迹的基调,只有一个“法”字。认为他们的书法没有能表达其各不相同的抒情达性,而是成了按“法”行事的工匠式的复制,失去了书法的艺术性。其评论是否恰当,这里暂不多讲,但其主张书法艺术要抒情达性却无疑是正确的,道出了书法艺术的美的实质。
另外,他还主张书法不能“刻意做作”,即如他说:“无刻意做作乃佳”,“心既贮之,随意落笔皆得自然”。也就是主张要真,要抒真感情达真理性。因为有意做作、虚假的面目是不能给人们以美的感受的。他的书法跳宕欹斜,随意“刷”去,行动也不拘“礼法”,被视为“颠狂”。其实这种“颠狂”,正是其真实思想感情的流露,这正是他自己认为美的具体表现。他批评颜、柳之书为“丑怪恶扎之祖”,也正是从这点出发来评论的。如他视颜真卿的楷书为丑,但却以为其《争座位帖》天真烂漫、遒放纵逸,是美。其三,米芾还主张书法要古雅脱俗,不同俗人的书法风貌才算美。所以米芾虽非常崇尚晋人,以晋为古,却不是崇尚晋人的书写法度,而是崇尚晋人各抒胸臆的情调和气质。
由于米芾把天真自然的抒情达意作为其审美理想,所以对书法中的有关技法,往往看得很淡,他在答书家薛绍彭的论书诗说:“何必识难字,辛苦笑杨雄,自古写字人,用字或不通,要之皆一戏,不当问拙工,意足我后足,放笔一戏空”,就是反映的这种观点。因此,他对自己的“集古自成家”,“人不知何以为祖”,相当得意。不计法度,强调独具风格、独具性情的美学思想,决定了米芾的对书法美的欣赏的独特性,即“故吾所论,变化入人,不为溢辞”。简单地说:要针对每个书家的每幅作品的不同情况,进行有区别的审美评价,重具体,贬玄神。因此,他对晋唐以来用玄神空泛的比喻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等,深恶痛绝,斥之为“是何等语”,无益学者。他认为以“勒字”、“排字”、“描字”、“画字”、“刷字”等词语来评论时人的书法,才是中肯的。
当然,由于其《海岳名言》是语录。杂述式的书论,不成体系,自相矛盾的地方亦不少见,但瑕不掩玉,这里就不再细述了。
其传世书迹有:《苕溪诗卷》、《多景楼帖》、《虹县诗卷》、《蜀素帖》、《珊瑚帖》、《樂兄帖》、《崇国公墓志》、《王羲之王略帖跋》、《苏东坡木石图题诗》、《叔晦帖》、《李太师帖》等。还有很多散见于《群玉堂》、《宝晋斋》、《余清斋》、《快雪堂》,《三希堂》等丛帖之中。

第8题:

略述周伯琦的书作、书论?


正确答案:周伯琦,元成宗大德二年生,明太祖洪武二年卒(公元一二九八年——公元一三六九年),享年七十二岁。字伯温,号玉雪坡真逸。饶州番阳(今江西波阳县东北)人。官至荣禄大夫、集贤院大学士。其篆、隶、真、草擅名当时。明赵琦美《铁网珊瑚》记载:“伯琦古篆得文敏公遗意,字颇肥而玉润可爱。”明陶宗仪《书史会要》认为周伯琦的篆书学自徐弦,行笔结体有隶味。他在康里子山的推荐下书写宣文阁宝,并题署了宣文阁匾。以后,皇帝又命令他摹写了王羲之的《兰亭序》和智永的《千字文》,并刻石存于宣文阁内。此外,他还有书论《论篆书》、《六书正伪》、《说文字源》等著作。书迹有《六书正伪篆文》、《四体千文》、《藏经铭诗》、《理公岩记》等传世。

第9题:

颜真卿书法艺术的特点怎样?他有哪些书作和书论流传后世?


正确答案:颜真卿的书法在书写《多宝塔》一帖的时候,尚未形成自己的风格,其基本特点是平整端齐,开后世馆阁体之肇端。六十岁以后,面目为之一变,自成一格。横画较细且平,竖画外凸成状,粗重雄浑。因其提按顿挫多用折笔,蚕头燕尾,棱角分明。故粗而有骨,不觉其肥。正如明王世贞的评论:“风棱秀出,精采注射,劲节直气,隐隐笔画间”。从整体结构来看,中间空灵,外画紧凑,笔势趋中,故松而不见其散,拙而雄健有神,纵横有象,低昂有姿,风格特异,强烈鲜明。宋苏轼《东坡题跋》称赞其书法为“雄秀独出,一变古法,如杜子美诗,格力天纵,奄有汉魏晋宋以来风流,后之作者,殆难复措手”。其传世作品比较有名且影响深远的有《多宝塔碑》、《颜勤礼碑》、《颜家庙碑》、《李玄靖碑》、《东方朔画像赞》、《自书告身帖》、《争座位帖》、《祭侄文稿》、《大(小)麻姑仙坛记》、《八关斋会报德记》、《大唐中兴颂》、《裴将军诗》、《刘中使帖》、《蔡明远帖》等。他还有书论一篇《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传世。

第10题:

以“书艺”、“书论”两绝传世的《书谱》的作者是谁?


正确答案: 是孙虔礼。孙虔礼,字过庭,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县)人。一说是富阳人。由于其社会地位低下,有关他的书学记载很少,而且互相牴牾。根据《述书赋》、《书断》和陈子昂作的墓志铭及祭文,我们大体可以知道,孙过庭出身寒微,幼时没能读书,成人后,善于自学,“博雅有文章”(唐张怀瓘语),并擅长书法。四十岁时,做了率府录事,不久遭人诽谤诬陷,丢了官职。仕途既然无望,就专心于书论著作,惜书还未完稿,突患暴病死于洛阳植业里客舍。
孙过庭十五岁时就开始学习书法。他师法钟繇、张芝和王羲之父子,一面临摹练习,一面深入思考,研究他们的成就和笔法。他坚持不懈地练了二十多年,终于取得了书法实践和书法理论两个方面的丰硕成果,颇得后人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