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首开“南北书派论”的书法家是谁?其书作和书论怎样?

题目
问答题
首开“南北书派论”的书法家是谁?其书作和书论怎样?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书家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这句话是哪一位书法家说的,他的书作和书论如何?


正确答案: 这是宋黄庭坚的一句论书名言。黄庭坚(公元一○四五——一一○五年),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双井村)人。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黄庭坚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书法家,尝与秦观、张来、晁补之同游苏轼门下,号“苏门四学士”。
黄庭坚是我国书坛上一位精通笔法,特点突出,具有开创之功的著名书法家。《宋史·黄庭坚传》说他:“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自述早年曾从周越学书,特擅大字书,得《瘗鹤铭》神髓。近年《书法》杂志曾发表他早年所书《伯夷叔齐庙碑》,近似唐褚遂良楷法。他有诗写道:“世人但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可见黄庭坚学习书法曾有过长期探究艺术真谛而不获的苦衷。正是这样,又鞭策着他执著地去追求,去奋发。他敬慕王书,恪守“如锥画沙”、“屋漏痕”、“印印泥”等用笔理论。他从《瘗鹤铭》中去揣摩笔法,悟得“锋藏笔中,意在笔前”的要旨。然而,“锋藏笔中”,谓行笔要控制,“意在笔前”又强调运笔要听任自然。他领悟到自己之所以“学书三十余年……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显然是运笔做作的陋习未除的缘故。于是他又从友人苏舜钦处借观张旭、怀素的真迹,反复研究“乃窥笔法之妙”。晚年入峡,见船工荡桨,桨随波起伏而一任波势,于是他“悟笔法”,融于自己的书作中,形成了他独特的辐射式“黄体”书法。
黄庭坚书法艺术的成功,最主要是能以势运腕,在腕的运动中控制笔毫的提按顿挫。因此他的书法,笔势开展翻腾,起伏自然,点画丰厚而润泽,正是由于他能“以意为之”地控制笔毫,所以他那中宫紧敛、四面拓展呈辐射状的书法形体既不觉拘敛,又不失野逸,俨然如一高士,为后人学习书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他所说的“书家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一方面强调了笔法的重要,另一方面在写字的时候,确实像禅师寻觅经义要旨那样,把握住用笔这一关键。

第2题:

米芾的书法美学思想怎样?其传世的书迹书论有哪些?


正确答案: 米芾的书法美学思想,集中的反映在其书论著作《书史》和《海岳名言》之中,而以《海岳名言》为最。《海岳名言》是米芾平日论书语辑录,虽篇幅不长,但却观点鲜明生动。首先,米芾对唐人书法中的唯法是循很反感,他把唐朝的几个大家的书法,如颜、柳、欧、虞、褚等斥为“一笔书”,意指他们书迹的基调,只有一个“法”字。认为他们的书法没有能表达其各不相同的抒情达性,而是成了按“法”行事的工匠式的复制,失去了书法的艺术性。其评论是否恰当,这里暂不多讲,但其主张书法艺术要抒情达性却无疑是正确的,道出了书法艺术的美的实质。
另外,他还主张书法不能“刻意做作”,即如他说:“无刻意做作乃佳”,“心既贮之,随意落笔皆得自然”。也就是主张要真,要抒真感情达真理性。因为有意做作、虚假的面目是不能给人们以美的感受的。他的书法跳宕欹斜,随意“刷”去,行动也不拘“礼法”,被视为“颠狂”。其实这种“颠狂”,正是其真实思想感情的流露,这正是他自己认为美的具体表现。他批评颜、柳之书为“丑怪恶扎之祖”,也正是从这点出发来评论的。如他视颜真卿的楷书为丑,但却以为其《争座位帖》天真烂漫、遒放纵逸,是美。其三,米芾还主张书法要古雅脱俗,不同俗人的书法风貌才算美。所以米芾虽非常崇尚晋人,以晋为古,却不是崇尚晋人的书写法度,而是崇尚晋人各抒胸臆的情调和气质。
由于米芾把天真自然的抒情达意作为其审美理想,所以对书法中的有关技法,往往看得很淡,他在答书家薛绍彭的论书诗说:“何必识难字,辛苦笑杨雄,自古写字人,用字或不通,要之皆一戏,不当问拙工,意足我后足,放笔一戏空”,就是反映的这种观点。因此,他对自己的“集古自成家”,“人不知何以为祖”,相当得意。不计法度,强调独具风格、独具性情的美学思想,决定了米芾的对书法美的欣赏的独特性,即“故吾所论,变化入人,不为溢辞”。简单地说:要针对每个书家的每幅作品的不同情况,进行有区别的审美评价,重具体,贬玄神。因此,他对晋唐以来用玄神空泛的比喻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等,深恶痛绝,斥之为“是何等语”,无益学者。他认为以“勒字”、“排字”、“描字”、“画字”、“刷字”等词语来评论时人的书法,才是中肯的。
当然,由于其《海岳名言》是语录。杂述式的书论,不成体系,自相矛盾的地方亦不少见,但瑕不掩玉,这里就不再细述了。
其传世书迹有:《苕溪诗卷》、《多景楼帖》、《虹县诗卷》、《蜀素帖》、《珊瑚帖》、《樂兄帖》、《崇国公墓志》、《王羲之王略帖跋》、《苏东坡木石图题诗》、《叔晦帖》、《李太师帖》等。还有很多散见于《群玉堂》、《宝晋斋》、《余清斋》、《快雪堂》,《三希堂》等丛帖之中。

第3题:

《南北书派论》的作者是?


参考答案:

阮元


第4题:

冯班的书论、书作怎样?


正确答案:冯班,江苏常熟人。字定远,号钝吟。生于明神宗万历三十年,卒于清圣祖康熙十年(公元一六○二——一六七一年),享年七十。因其落拓自喜,动不谐俗,且排行第二,故称其为“二痴”。能诗文,善书,尤工小楷。他对书法理论有精到的见解。其著作《钝吟书要》认为:学习书法,要先学间架结构,间架结构端齐了,再学用笔。学间架可以临写碑文、石刻,而学用笔,必须看前人的墨迹帖本。“晋人用理,唐人用法,宋人用意”就是他首先提出来的。清杨宾《大瓢偶笔》说:“虞山钝吟老人论书,大概祖陈绎曾《翰林要诀》十二章,本以执笔为第一。是以钝吟训于家庭有笔法、结构法二说。”

第5题:

颜真卿书法艺术的特点怎样?他有哪些书作和书论流传后世?


正确答案:颜真卿的书法在书写《多宝塔》一帖的时候,尚未形成自己的风格,其基本特点是平整端齐,开后世馆阁体之肇端。六十岁以后,面目为之一变,自成一格。横画较细且平,竖画外凸成状,粗重雄浑。因其提按顿挫多用折笔,蚕头燕尾,棱角分明。故粗而有骨,不觉其肥。正如明王世贞的评论:“风棱秀出,精采注射,劲节直气,隐隐笔画间”。从整体结构来看,中间空灵,外画紧凑,笔势趋中,故松而不见其散,拙而雄健有神,纵横有象,低昂有姿,风格特异,强烈鲜明。宋苏轼《东坡题跋》称赞其书法为“雄秀独出,一变古法,如杜子美诗,格力天纵,奄有汉魏晋宋以来风流,后之作者,殆难复措手”。其传世作品比较有名且影响深远的有《多宝塔碑》、《颜勤礼碑》、《颜家庙碑》、《李玄靖碑》、《东方朔画像赞》、《自书告身帖》、《争座位帖》、《祭侄文稿》、《大(小)麻姑仙坛记》、《八关斋会报德记》、《大唐中兴颂》、《裴将军诗》、《刘中使帖》、《蔡明远帖》等。他还有书论一篇《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传世。

第6题:

被称为书中仙手的唐代著名书法家是谁,其书法活动及传世书迹怎样?


正确答案: 李邕(公元六七八——七四七年)。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人。李邕曾任汲郡、北海太守,人称他为“李北海”。天宝六年,因犯奸赃事,复遭奸相李林甫的暗算,终于被杖杀在北海郡任内,时年七十三岁。
李邕长于碑颂之文,士大夫和寺庙人员经常拿金帛去求文,前后撰碑约八百通,报酬极巨。当时认为从古以来,卖字得钱者没有超过李邕的。但他性格豪侈,放纵游猎,仗义疏财,有时还不拘小节,要受一点人家的贿赂。却因好拯济穷苦,所以到头来仍是家中没有积蓄。由于李邕爱才,使得诗人李白、杜甫、高适等晚辈都和他有交游。同时代人张鷟《朝野佥载》说李邕:“文章、书翰、正直、辞辩、义烈皆过人,时谓六绝。”在书法上,他的行、草为最著名。其书以王羲之为宗,得到要妙后,便摆脱旧法,笔力一新。用笔深厚坚劲,拗峭凌厉而不失法度,李阳冰称他为书中“仙手”。他对书法力主创新,反对人家模仿他,曾说:“似我者俗,学我者死。”作品有《叶有道碑》、《端州石室记》、《法华寺碑》、《李秀碑》等,其中以《云麾将军李思训碑》与《岳麓寺碑》最为著名。

第7题:

首开“南北书派论”的书法家是谁?其书作和书论怎样?


正确答案:是阮元。他生于清高宗乾隆二十九年,卒于清仁宗嘉庆十六年(公元一七六四——一八四九年),享年八十六岁。他是清中晚期金石考古学的倡导者之一,也是“南北书派论”的首创者。阮元是江苏仪征人。字伯元,号芸台,晚号怡性老人、揅经老人。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卒谥文达。阮元学识渊博,著作颇有影响,在当时名望甚高。他在书论著作《南北书派论》中,首次提出了书法的南宗、北宗之说,亦即后来的帖学、碑学,详细分析了两派书法的源流、风格的异同,是中国地域文化说的拥护者。其《小沧浪笔谈》一书,对书法基础理论亦有独到的见解。阮元的书法,得力于碑学,他对《石门颂》,《天发神谶碑》等都很有研究,故其书郁盘磅礴,纵逸飞动,很有此二碑的神意。并常以这类字书擘窠大字,题写匾额,甚为世人所崇敬。

第8题:

在清代,有两位书法家被并称为“南北二梁”,“南梁”指梁同书,“北梁”指谁?其书法怎样?


正确答案: 北梁即指梁巘。他字闻山,号松斋,安徽亳县人。其官籍当为湖北巴东县。其生卒大约在康熙四十九年(公元一七一○年)——乾隆五十年(公元一七八五年)间,享年七十以上。
梁巘是清代乾隆年间的重要书家之一,与王澍、刘墉、王文治、梁同书等著名书家齐名。他官位低微,居朝不长,他就将精力倾注在书法研究之中。《亳州志》说他“初得笔法于宣城梅釴(Yì),以功力精专,苍健遒劲,釴与弟鉁(疑应为鉨(Xǐ))皆自叹不如”。著名书法家邓石如曾向他请教书法,并得到了他的奖掖。
梁巘楷宗晋、唐,草法二王,于李邕、张从申摹仿尤久,几于神似。特别是在晚年,他完全沉浸在书法艺术的天地里,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梁巘的书法秀润而有书卷气,一扫“馆阁体”俗风。因其书法极适宜碑刻,所作逼似李邕,故时人乐于请他书丹,而至于“碑版遍天下”(见《亳州志》)。所书行、草,得董
其昌神韵而气魄过之,故其“真迹人犹宝之”(见《亳州志》),风靡皖南北,人称“乡先生”。
惜晚年腕力减弱,偶失枯蒿。梁巘精于书法理论,论书言之有物,切中肯綮。关于临碑帖,能指出其利弊、临摹之途径和补救之方法等。传世书论著作有《评书帖》一卷。集其书论之大成者则为《承晋斋积闻录》。

第9题:

以“书艺”、“书论”两绝传世的《书谱》的作者是谁?


正确答案: 是孙虔礼。孙虔礼,字过庭,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县)人。一说是富阳人。由于其社会地位低下,有关他的书学记载很少,而且互相牴牾。根据《述书赋》、《书断》和陈子昂作的墓志铭及祭文,我们大体可以知道,孙过庭出身寒微,幼时没能读书,成人后,善于自学,“博雅有文章”(唐张怀瓘语),并擅长书法。四十岁时,做了率府录事,不久遭人诽谤诬陷,丢了官职。仕途既然无望,就专心于书论著作,惜书还未完稿,突患暴病死于洛阳植业里客舍。
孙过庭十五岁时就开始学习书法。他师法钟繇、张芝和王羲之父子,一面临摹练习,一面深入思考,研究他们的成就和笔法。他坚持不懈地练了二十多年,终于取得了书法实践和书法理论两个方面的丰硕成果,颇得后人推崇。

第10题:

中国历史上,最早论述用笔之道的书法家是谁?其书法作品和书论怎样?


正确答案: 中国历史上最早论述用笔之道的书法家是萧何、张良等。刘宋羊欣《笔阵图》曾说:“(萧何)深善笔理,尝与张子房(张良)、陈隐等论用笔之道。”其书论有《论书势》载于宋朝陈思《书苑菁华·卷一·秦汉魏四朝用笔法》中。关于张良谈论书道的记载,可见于元朝郑杓《衍极·书要篇》中,云:“张侯谈笔道”。张良的书法作品,不见传世记载。而萧何的书法,在当时是名重一时的。唐朝韦续《墨薮·九品书人论》列其署书、草书、隶书为上品之中。宋朝僧適之《金壶记》亦认为:“(萧)何用退笔书裳尤工。”传说萧何为书其前殿扁额,精思熟虑三个月才写。写的扁额挂出后,人们争相观看,如流水一般络绎不绝。
萧何、张良都是汉朝刘邦的开国功臣。萧何今江苏沛县人。生年不详,卒于西汉惠帝二年(公元前一九三年)。他在其扶佐刘邦起兵反秦和与项羽争霸的过程中,刻意求访贤士良将,搜集制定律典,并保障战争的后勤供应,有杰出的功绩,被刘邦封为酂侯,拜国相。死后谥“文终”。张良,城父(今安徽亳县东南城父集)人,字子房。生年不详,卒于西汉吕后二年(公元前一八六年)。其祖上代为韩国公候,秦灭韩后,张良曾募得刺客,狙击秦始皇于博浪沙(今河南省原阳县东南),未成,匿名而逃。后佐汉高祖刘邦起兵,出谋划策,以其功高而得封留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