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设置正文各段落(“按照教育部高教司……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水平。”)左右各缩进2字符,首行缩进2字符,段前间距0.3行;将正文第三段(“后续课的内容……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水平。”)分为等宽两栏,栏间添加分隔线(注意:分栏时,段落范围包括本段末尾的回车符)。

题目
问答题
设置正文各段落(“按照教育部高教司……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水平。”)左右各缩进2字符,首行缩进2字符,段前间距0.3行;将正文第三段(“后续课的内容……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水平。”)分为等宽两栏,栏间添加分隔线(注意:分栏时,段落范围包括本段末尾的回车符)。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请教:2011年9月计算机等考《一级MS Office》全真模拟试卷(6)第4大题第1小题如何解答?

【题目描述】

第 27 题 在考生文件夹下,打开文档WORD1.DOC,按照要求完成下列操作并以该文件名(WORDl.DOC)保存文档。

(2)给文中所有“手机”一词添加波浪下划线;将正文各段文字(“据悉……已经全部完成。”)设置为五号楷体各段落左右各缩进1字符;首行缩进2字符。_GB2312;

(3)将正文第三段(“在此前4月3日……进行了修改。”)分为等宽的两栏、栏间距为1.62字符、栏间加分隔线。

 


【参考答案分析】:首先在“考试系统”中选择【答题→字处理题→Word1.Doc】命令,将文档“Word1.doc”打开。

步骤1选择标题文本,单击工具栏上的设置字体为“仿宋_GB2312”、字号为“三号”, 加租并居中对齐。

步骤2选择【格式→边框和底纹】命令,在“边框和底纹”对话框的“设置”中选择“方框”,在“颜色”中选择“红色”。步骤保持文本的选中状态,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段落”命令,在弹出的“段落”对话框的段后中输入“0.5行”。

步骤3选择【编辑→替换】命令,在弹出的“查找和替换”对话框中的“查找内容”输入“手机”,在“替换为”中也输入“手机”;将光标置入到“替换为”的输入框中,单击“查找和替换”对话框中“常规”按钮,展开对话框,选择对话框下方的【格式→字体】命令,弹出“替换字体”对话框,在“下划线”中选择“波浪线”的线型,单击“确定”按钮返回到“查找和替换”对话框,单击“全部替换”按钮完成所有操作

步骤5选择所有的正文部分,单击工具栏上的设置字体为“楷体GB2312”、字号为“五号”。

步骤6保持文本的选中状态,选择【格式→段落】命令,在弹出的“段落”对话框的“左”和“右”中输入值为“1字符”,在“特殊格式”中选择“首行缩进”,在“度量值”中输入“2字符”。

步骤7将正文的第3段选中,选择【格式→分栏】命令,在弹出的“分栏”对话框的“预设”中选择“两栏”,在间距中输入“1.62字符”并选中“分隔线”和“栏宽相等”复选框。

第2题:

(1)将标题段(“在美国的中国广告”)文字设置为楷体一GB2312、三号字、加粗、居中并添加红色底纹。

(2)设置正文各段落(“说纽约是个广告之都……一段路要走。”)左右各缩进0.5厘米、首行缩进2字符,行距设置为1.25倍并将正文中所有“广告”加蓝色波浪线。

(3)将正文第二段(“同为亚洲国家……平起平坐。”)分为等宽的两栏,栏宽为19字符,栏中间加分隔线。

(4)先将文中后5行文字设置为五号,然后转换成一个5行5列的表格,选择“根据内容调整表格”。计算“季度合计”列的值;设置表格居中、行高为0.8厘米,表格中所有文字靠上居中。

(5)设置表格外框线为1.5磅双实线,内框线为0.75磅单实线,但第一行的下框线为1.5磅单实线。

&


正确答案:
首先在“考试系统”中选择【答题→字处理题→word.doe]命令,将文档“Word.doc”打开。(1)设置文本在制作本例时,首先设置文档中的标题文本,然后再对正文的第1段内容进行设置,最后对2-4段进行设置,其具体操作如下:
步骤1选择标题文本,单击工具栏上的设置字体为“楷体GB2312”、字号为“三号”,加粗并居中对齐。
步骤2 选择【格式→边框和底纹】命令,在“边框和底纹”对话框“底纹”的“填充”中选择“红色”,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设置。
步骤3 选择文档中的正文部分,选择【格式→段落】命令,在弹出的“段落”对话框的“左”和“右”中输入值为“0.5厘米”,在“特殊格式”中选择“首行缩进”,在“度量值”中输入“2字符”;在“行距”中选择,多倍行距”,随后在“设置值”中输入“1.25”。
步骤4选择文档中的一处“广告”,选择【格式→字体】命令,在弹出的“字体”对话框的“下划线”中选择“波浪线”,在“下划线颜色”中选择“蓝色”。然后双击“格式刷”按钮,逐一将其他“广告”文字“刷”成同样的格式。
步骤5将正文的第2段选中,选择【格式→分栏】命令,在弹出的“分栏”对话框的“预设”中选择“两栏”,在“栏宽”中输入“19字符”,并选中“分隔线”和“栏宽相等”复选框。
(2)设置表格
在制作本例时,首先将文本转换为表格,然后计算合计数字,最后编辑表格的边框线,其具体操作如下:
步骤1 将文本中的后5行选中,单击工具栏上的设置字号为“五号”,选择【表格一转换一文字转换成表格】命令,在弹出的“将文本转换成表格”对话框的“自动调整”操作中选中“根据内容调整表格”,并选中“制表符”,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文本向表格的转换。
步骤2 将鼠标光标定位到表格最后一列的第2个单元格中,选择【表格→公式】命令,在弹出的“公式”对话框中直接输入“2SUM(LEFT)”。将鼠标光标定位到下一个单元格中,用相同的方法可计算出数据之和。
步骤3 选择【表格→表格属性】命令,弹出“表格属性”对话框,在“表格”的“对齐方式”中选择“居中”,设置表格居中对齐;在“行”中勾选“指定高度”,在其后的文本框中输入“0.8厘米”,在“行高值是”中选择“固定值”。
步骤4 全选表格,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单元格对齐方式→中部居中】命令,设置表格居中对齐。
步骤 选中整个表格,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边框和底纹”命令,在弹出的“边框和底纹”对话框的“线型”中选择“双窄线”,在“宽度”中选择“l.5磅”。
步骤5 在“设置”中选择“自定义”,在“线型”中选择“单实线”,在“宽度”中选择“0.75磅”,将鼠标光标移动到“预览”的表格中心位置,单击鼠标添加内线。
步骤6选择表格的第l行,选择【格式→边框和底纹】命令,在弹出的“边框和底纹”对话框的“线型”中选择“单实线”,在“宽度”中选择“1.5磅”,将鼠标光标移动到预览窗口中,单击表格的下框线添加边线。

第3题:

(2)设置正文各段落(“12月7日”……最终出炉。”)左右各缩写1字符,首行缩进2字符,段前间距0.5行;将正文第四段(“根据工作安排……最终出炉”)分为等宽两栏,栏间添加分隔线(注意:分栏时,段落范围包括本段末尾的回车符)。


正确答案:
(2)① 鼠标选中正文各段落(“12月7日”……最终出炉。”)。
② 选择菜单栏中的“格式”→“段落”命令。
③ 在弹出的对话框里设置左右各缩进“1字符”;特殊格式处选择“首行缩进”、度量值为“2字符”;段前间距为“0.5行”。
④ 鼠标选中正文第四段(“根据工作安排……最终出炉”)。选择“格式”→“分栏”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里预设处选择“两栏”→“栏间添加分隔线”。

第4题:

问答题
设置正文各段落(“晨报报道……股份有限公司”)为1.2倍行距、段前间距0.5行;设置正文第一段(“晨报报道……悬而未决。”)首字下沉2行(距正文0.2厘米)、其余各段落(“1月9日……股份有限公司。”)首行缩进2字符。

正确答案:
步骤1:选择所有的正文部分,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段落”命令,在弹出的【段落】对话框的“行距”中选择“多倍行距”,同时在“设置值”中输入“1.2”,在“段前”文本框中输入“0.5行”,单击“确定”按钮关闭对话框。
步骤2: 选择正文中的第一段文本,打开【插入】选项卡,在【文本】分组中单击“首字下沉”,“首字下沉选项”命令,在【首字下沉】对话框的“位置”中选择“下沉”,在“下沉行数”中输入“2”,在“距正文”中输入“0.2厘米”,单击“确定”按钮关闭对话框。
步骤3:选择其他的正文段落,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段落”命令,在弹出的【段落】对话框的“特殊格式”中选“首行缩进”,在“磅值”中输入“2字符”,单击“确定”按钮关闭对话框。
解析: 暂无解析

第5题:

问答题
设置正文各段落(“说纽约是个广告之都……一段路要走。”)左右各缩进0.5厘米、首行缩进2字符,行距设置为1.25倍并将正文中所有“广告”加波浪线。

正确答案:
步骤1:选择文档中的正文部分,在【开始】选项卡【段落】分组中,单击对话框启动器,在弹出的【段落】对话框的“左侧”和“右侧”中输入值为“0.5厘米”,在“特殊格式”中选择“首行缩进”,在“磅值”中输入“2字符”;在“行距”中选择“多倍行距”,随后在“设置值”中输入“1.25”,单击“确定”按钮关闭对话框。
步骤2:选择文档中的一处“广告”,在【开始】,【字体】分组中,单击对话框启动器,在弹出的【字体】对话框的“下划线”中选择“波浪线”。然后双击“格式刷”按钮,逐一将其他“广告”文字“刷”成同样的格式。
解析: 暂无解析

第6题:

对考生文件夹下WORD.DOC文档中的文字进行编辑、排版和保存,具体要求如下:

(2)设置正文各段落(“第1代计算机……是智能计算机。”)左右各缩进0.5厘米、首行缩进2字符,行距设置为1.2倍,并为正文各段落中的“计算机”添加着重号(标题段除外)。

(3)将正文(“第1代计算机……是智能计算机。”)5段合并为一段,将此段分为等宽的两栏,栏宽为18.09字符,栏中间加分隔线。

(4)先将文中后5行文字设置为五号,然后转换成一个5行4列的表格。将标题(“计算机德4个发展阶段”)设置成四号黑体、居中;设置表格居中、行高为0.8厘米,表格中所有文字靠上居中。

(5)设置表格外框线为1.5磅双实线,内框线为0.75磅单实线。


正确答案:
首先在“考试系统”中选择【答题→字处理题→Word.doc】命令,将文档“Word.doc”打开。
(1)设置文本
步骤1选择标题文本,单击工具栏上的设置字体为“楷倒k_GB2312”、字号为“三号”,加粗并居中对齐。
步骤2保持文本的选中状态,选择【格式→边框和底纹】命令,在“边框和底纹”对话框“底纹”的“填充”中选择“黄色”,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设置。
步骤3选定正文各段落,选择【格式→段落】命令,分别在“段落”对话框的“左”和“右”中输入“0.5厘米”,在“特殊恪式”中选择“首行缩进”,在“度量值”中输入“2字符”,在“行距”中选择“多倍行距”,在“设置值”中输入“l.2”。
步骤4选择文档中任意一个文本“计算机”,选择【格式→字体】命令,在“字体”对话框的“着重号”中选择“。“双击工具栏上的,将鼠标光标移动到其他“计算机”文本上方,选中该文本即可应用选择样式。
步骤5将鼠标光标定位到正文第2段的开头,单击“Backspace”键删除第1段的段落标记,合并第l和第2段为一段文本,使用相同的方法将第3、4、5段也合并到第l段中。
步骤6将正文的第一段选中,选择【格式→分栏】命令,在弹出的“分栏”对话框的“预设”中选择“两栏”,在“栏宽”中输入“l8.09字符”,选中“栏宽相等”和“分隔线”复选框。步骤7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分栏设置,返回到操作界面中即可查看分栏效果。
(2)设置表格
在制作本例时,首先进行表格的转换,然后再进行表格的具体设置,其具体操作如下:
步骤1选择正文的后5行,单击工具栏上的设置字号为“五号”,选择【表格→转换→文字转换成表格】命令,在弹出的“将文本转换成表格”对话框中设置“文字分隔位置”为“制表符”,并单击“确定”按钮。
步骤2选择文本“计算机的4个发展阶段”,单击工具栏设置字体为“黑体”,字号为“四号”并居中对齐。
步骤3将鼠标光标移动到表格中,单击在表格左上角出现的图标选中整个表格,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表格属性”命令,在弹出的“表格属性”对话框的“行”中勾选“指定高度”,在其后的文本框中输入“0.8厘米”,在“行高值是”中选择“固定值”。
步骤4选择【表格→表格属性】命令,在弹出的“表格属性”对话框的“对齐方式”中选择“居中”,设置表格居中对齐。选择表格中的单元格,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单元格对齐方式→靠上居中】命令,表格中的文本将靠上居中对齐。步骤5选中整个表格,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边框和底纹”命令,在弹出的“边框和底纹”对话框的“线型”中选择“双窄线”,在“宽度”中选择“1.5磅”。
步骤6 在“设置”中选择“自定义”,在“线型”中选择“单实线”,在“宽度”中选择“0.75磅”,将鼠标光标移动到“预览”的表格中心位置,单击鼠标添加内线。

第7题:

将选中文字设置行间距为1.5倍行距,段前2行,右缩进两字符,首行缩进两字符。


正确答案:点击“格式,段落”,点击“行距”下面的下拉列表框按钮“∨”,点击“1.5倍行距”,点击“段前”右边的上,点击“特殊格式”下面的下拉列表框按钮“∨”,点击“首行缩进”,点击“确定”。

第8题:

请在“答题”菜单下选择“字处理”命令,然后按照题目要求再打开相应的命令,完成下面下列各题,具体要求如下: 注意:下面出现的所有文件都必须保存在考生文件夹下。 {TS}在考生文件夹下,打开文档WORD1.DOC,按照要求完成下列操作并以该文件名(WORD1.DOC)保存文档。(1)将标题段文字(“可怕的无声环境”)设置为三号红色仿宋_GB2312、加粗、居中、段后间距设置为0.5行。 (2)给全文中所有“受试者”一词添加波浪下划线;将正文各段文字(“科学家曾做过……身心健康。”)设置为四号宋体;各段落左右各缩进l字符;首行缩进2字符。 (3)将正文第一段(“科学家曾做过……逐渐走向死亡的陷阱。”)分为等宽两栏,栏宽17字符、栏间加分隔线。


正确答案:
首先在“考试系统”中选择【答题→字处理题→Word1.doc]命令,将文档“Word1.doc”打开。
(1)设置标题格式
首先要设置标题文本,然后依次为“受试者”添加下划线(波浪线),再设置正文的字符格式和段落格式,最后再设置第一段的分栏效果,其具体操作如下:
步骤1选择标题文本“可怕的无声环境”,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字体”命令,在弹出的“字体”对话框中分别设置字体、字号、字形和颜色。
步骤2保持文本的选中状态,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段落”命令,在弹出的“段落”对话框“对齐方式”中选择“居中”,在“段后”中输入“0.5行”。
(2)为“受试者”添加下划线
为全文所有的一个词添加下划线,这里可用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可以一个一个词的设置,也可以设置一个词,然后去用格式刷去复制格式到其他词上。但文章如果过长,需要设置词过多,这些的操作极容易出现失误。这里,我们使用高级替换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步骤1选择【编辑→替换】命令,在弹出的“查找和替换”对话框中的“查找内容”中输入“受试者”,在“替换为”中也输入“受试者”,单击“高级”按钮展开高级功能区。
步骤2确保将鼠标光标置入到“替换为”输入框中,选择对话框下方的【格式→字体】命令,弹出“替换字体”对话框,在“下划线”中选择“波浪线”的线型,单击“确定”按钮返回到“查找和替换”对话框。
步骤3这时,我们会发现,在“替换为”的下方出现了一行文字“格式:波浪线”。其实以上的设置就是要将“受试者”替换为“带有波浪线的受试者”。最后,单击“全部替换”按钮完成所有操作。
(3)设置正文各段格式
选定正文各段,设置字体、字号等字符格式;保持正文部分的选中状态,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段落”命令,在弹出的“段落”对话框“左”和“右”中分别输入值为“1字符”,在“特殊格式”中选择“首行缩进”,在“度量值”中输入“2字符”。
(4)分栏设置
步骤1将正文的第一段选中(标题段不算),选择【格式→分栏】命令,在弹出的“分栏”对话框“预设”中选择“两栏”(或在“栏数”中输入“2”),在“栏宽”中输入“17字符”,最后勾选“栏宽相等”和“分隔线”两个复选框。注意:在“应用范围”中只能选择“所选文字”。
步骤2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对文本的分栏操作,返回到操作界面中即可查看分栏效果。

第9题:

问答题
并将正文第二段文字(“交互性是……进行控制。”)移至第三段文字(“集成性是……协调一致。”)之后(但不与第三段合并)。将正文各段文字(“多媒体计算机……模拟信号方式。”)设置为小四号宋体;各段落左右各缩进1字符、段前间距0.5行。

正确答案:
步骤1:选中正文第二段文字(“交互性是……进行控制。”,注意包括段尾的段落标记),单击【开始】,【剪贴板】分组中的“剪切”命令,或按快捷键<Ctrl+X>;然后将光标定位在第四段(“数字化特征是指……模拟信号方式。”)段落的最前面,单击“粘贴”命令,或按快捷键<Ctrl+V>。
步骤2:选中正文各段文字(“多媒体计算机模拟信号方式。”),在【开始】,【字体】分组上,将字体设置为小四号宋体。
步骤3:在【段落】分组上,单击选项卡右下角的“段落”按钮,在打开的“段落”对话框中将段落格式设置为缩进左侧1字符;缩进右侧1字符;段前距0.5行。之后关闭对话框。
解析: 暂无解析

第10题:

问答题
将第二行中重复的“的执行”删除一个,再将正文第三段(“又讯……从2001年7月1日起执行。”)分为等宽的两栏、栏间距为1字符、栏间加分隔线。

正确答案:
选择第二行中重复的“的执行”文字,单击“Delete”键删除一个。选中第三段文字,选择【页面布局】,【更多分栏】命令,选择“两栏”、“栏宽相等”、栏间距为1字符,选中“分隔线”,应用于“所选文本”,单击“确定”按钮。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