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分别用公式计算表格中2~4列的合计,填入对应的单元格中;设置表格外框线为1.5磅蓝色双实线、内框线为0.5磅红色单实线。

题目
问答题
分别用公式计算表格中2~4列的合计,填入对应的单元格中;设置表格外框线为1.5磅蓝色双实线、内框线为0.5磅红色单实线。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考生文件夹下,打开文档WORD2.DOC,按照要求完成下列操作并以该文件名(WORD2.DOC)

(2)设置外框线为1.5磅蓝色双实线、内框线为0:75磅红色单实线;并按。“负载能力”列降序排序表格内容。


正确答案:
首先在“考试系统”中选择【答题→字处理题Word2.doc】命令,将文档“Word2.doc”打开。
(1)转化并设置表格
设置前首先需要选择要转换的文本,然后对其进行转换设置,并依次完成其他的设置,其具体操作如下:
步骤1将文本中的后7行选中,选择【表格→转换→文字转换成表格】命令,在弹出的“将文本转换成表格”对话框中设置“文字分隔位置”为“制表符”。
步骤2选定全表,选择【表格→表格属性】命令,在弹出的“表格属性”对话框的“表格”中“对齐方式”里选择“届中”;在“列”中勾选“指定宽度”,设置其值为“3厘米”,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表格居中和列宽的设置。
步骤3选定全表的情况下单击工具栏上的设置表格中字体为“宋体”,字号为“小五”。将鼠标光标移动到表格的内部,按住鼠标左键不放。拖动鼠标选择所有的单元格,再次单击“居中”按钮,表格中的文本将居中对齐。
(2)设置边框线
选择表格后即可对其边框进行设置,其具体操作如下:
步骤1选中整个表格,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边框和底纹”命令,在弹出的“边框和底纹”对话框“线型”中选择“双窄线”,在“颜色”中选择“蓝色”,在“宽度”中选择“1.5磅”,这时,我们在“预览”区发现整个表格的内外框线都被设置成蓝色、1.5磅双窄线了。
步骤2下面在我们设置内框线之前,必须要做的一项重要操作是:单击“边框和底纹”对话框中的“自定义”。
步骤3下面开始设置内线:在“线型”中选择“单实线”,在“颜色”中选择“红色”,在“宽度”中选择“0.75磅”,将鼠标光标移动到“预览”的表格中心位置,单击鼠标添加内线。
步骤4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对表格的设置。
(3)排序
步骤1将光标置入表格中,选择【表格→排序】命令,在弹出的“排序”对话框中设置:在“列表”选择“有标题行”,在“排序”对话框“依据”中选择“负载能力”,在“类型”中选择“数字”并选择“降序”。
步骤2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排序。

第2题:

问答题
设置表格外框线和第一行与第二行间的内框线为1.5磅红色单实线,其余内框线为0.5磅红色单实线。

正确答案:
步骤1:全选表格,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边框和底纹”命令,在弹出的【边框和底纹】对话框的“样式”中选择“单实线”,在“颜色”中选择“红色”,在“宽度”中选择“1.5磅”,单击“确定”按钮关闭对话框。
步骤2:选择表格中第1行以外的其他单元格,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边框和底纹”命令,在弹出的【边框和底纹】对话框的“设置”中选择“自定义”,在“样式”中选择“单实线”,在“颜色”中选择“红色”,在“宽度”中选择“0.5磅”,将鼠标光标移动到“预览”窗口的中心位置单击鼠标添加内框线,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对表格的设置。
解析: 暂无解析

第3题:

打开考生文件夹下的Word文档WDA112.doc:

按要求完成下列操作并原名保存。

(1) 制作一个5行4列的表格,设置表格列宽为2cm、行高为16磅、表格居中。

(2) 对表格进行如下修改:在第1行第1列单元格中添加一条深蓝色0.5磅单实线对角线;合并第 2、3、4、5行的第1列单元格;将第3、4行第2、3、4列的6单元格合并、并均匀拆分为2行2列4个单元格;表格第1行添加青色底纹;设置表格外框线为1.5磅深蓝色单实线、内框线为0.5磅深蓝色单实线、第1、2行间的表格线为深蓝色1.5磅单实线。制作后的表格效果如下:


正确答案:[WDA112.doc文档) (1) 执行“表格/插入/表格”命令打开“插入表格”对话框。将“列数”设置为4“行数”设置为5然后单击“确定”按钮。选中整个表格执行“表格/表格属性”命令在打开的对话框里设置“行高”为16磅“列宽”为2cm单击“确定”按钮。 (2) 将光标定位于表格内然后执行“表格/绘制表格”命令单击“表格和边框”浮动工具栏中的“边框颜色”按钮然后从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深蓝”。将“线型”设置为“单实线”“线条粗细”设置为“0.5磅”然后沿着第1行第1列单元格的对角进行绘制。单击“表格和边框”浮动工具栏中的“绘制表格”按钮使其不再凹下然后选中第1列的第2、3、4、5行再执行“表格/合并单元格”命令。选中第 3、4行第2、3、4列的6个单元格然后执行“表格/合并单元格”命令。选中合并后的单元格然后执行“表格/拆分单元格”命令打开“拆分单元格”对话框。将“列数”设置为“2”“行数”设置为“2”然后单击“确定”按钮。选中第一行然后单击“格式”菜单中的“边框和底纹”命令打开“边框和底纹”对话框。单击“底纹”标签切换到“底纹”选项卡然后将“填充”设置为“青色”再单击“确定”按钮。选中整个表格然后单击“表格和边框”浮动工具栏中的“绘制表格”按钮使其凹下。将“线型”设置为“单实线”“线条粗细”设置为“1.5磅”然后单击“框线”右侧的下拉按钮从弹出的列表框中选择“外围框线”。以同样方法设置其他线。
[WDA112.doc文档) (1) 执行“表格/插入/表格”命令,打开“插入表格”对话框。将“列数”设置为4,“行数”设置为5,然后单击“确定”按钮。选中整个表格,执行“表格/表格属性”命令,在打开的对话框里设置“行高”为16磅,“列宽”为2cm,单击“确定”按钮。 (2) 将光标定位于表格内,然后执行“表格/绘制表格”命令,单击“表格和边框”浮动工具栏中的“边框颜色”按钮,然后从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深蓝”。将“线型”设置为“单实线”,“线条粗细”设置为“0.5磅”,然后沿着第1行第1列单元格的对角进行绘制。单击“表格和边框”浮动工具栏中的“绘制表格”按钮,使其不再凹下,然后选中第1列的第2、3、4、5行,再执行“表格/合并单元格”命令。选中第 3、4行第2、3、4列的6个单元格,然后执行“表格/合并单元格”命令。选中合并后的单元格,然后执行“表格/拆分单元格”命令,打开“拆分单元格”对话框。将“列数”设置为“2”,“行数”设置为“2”,然后单击“确定”按钮。选中第一行,然后单击“格式”菜单中的“边框和底纹”命令,打开“边框和底纹”对话框。单击“底纹”标签,切换到“底纹”选项卡,然后将“填充”设置为“青色”,再单击“确定”按钮。选中整个表格,然后单击“表格和边框”浮动工具栏中的“绘制表格”按钮,使其凹下。将“线型”设置为“单实线”,“线条粗细”设置为“1.5磅”,然后单击“框线”右侧的下拉按钮,从弹出的列表框中选择“外围框线”。以同样方法设置其他线。

第4题:

问答题
设置表格外框线和第一行与第二行间的内框线为1.5磅红色双实线,其余内框线为0,5磅红色单实线。

正确答案:
步骤1:保持表格的选中状态,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边框和底纹”命令,在弹出盯【边框和底纹】对话框的“样式”中选择“双实线”,在“宽度”中选择“l.5磅”,在“颜色”中选中“红色”。
步骤2:在“设置”选项组中单击“自定义”按钮,在“样式”中选择“单实线”,在“宽度”中选择“0.5磅”,在“颜色”中选择“红色”,将鼠标光标移动到“预览”的表格中心位置,单击鼠标添加内线,单击“确定”按钮关闭对话框。
步骤3:选择表格中的第一行和第二行,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边框和底纹”命令,在弹出的【边框和底纹】对话框的“设置”中选择“自定义”,在“样式”中选择“双实线”,在“宽度”中选择“1.5磅”,在“颜色”中选择“红色”,将鼠标光标移动到“预览”的表格中心位置,单击鼠标添加需要的内线,单击“确定”按钮关闭对话框。
解析: 暂无解析

第5题:

问答题
将表格标题段文字(“逻辑子网划分”)设置为四号蓝色黑体、居中。设置表格外框线为l磅蓝色单实线,内框线为l磅绿色单实线;并按“主交换机端口数”列(依据“数字”类型)升序排序表格内容。

正确答案:
①按题目要求设置表格标题字体。选中表格标题,在【开始】功能区的【字体】分组中,单击“字体”按钮,弹出“字体”对话框。在“字体”选项卡中,设置“中文字体”为“黑体”,设置“字号”为“四号”,设置“字体颜色”为“蓝色”,单击“确定”按钮。
②按题目要求设置表格标题对齐属性。选中表格标题,在【开始】功能区的【段落】分组中,单击“居中”按钮。
③按题目要求设置表格外侧框线和内部框线属性。单击表格,在【设计】功能区的【绘图边框】分组中,设置“笔画粗细”为“l磅”,设置“笔样式”为“单实线”,设置“笔颜色”为“蓝色”,此时鼠标变为“小蜡笔”形状,沿着边框线拖动设置外侧框线的属性。
注:当鼠标单击“绘制表格”按钮后,鼠标变为“小蜡笔”形状,选择相应的线型和宽度,沿边框线拖动小蜡笔便可以对边框线属性进行设置。按同样操作设置内部框线为“l磅”、“单实线”、“绿色”。
④按照题目要求为表格排序。选中“主交换机端口数”列的内容,在【布局】功能区的【数据】分组中,单击“排序”按钮,弹出“排序”对话框,在“主要关键字”选项组中设置“类型”为“数字”,然后选中“升序”;在“列表”选项组中选中“有标题行”,单击“确定”按钮。
⑤保存文件。
解析: 暂无解析

第6题:

问答题
将表格的标题段文字(“世博会小资料”)设置为四号蓝色黑体、居中;设置表格外框线为1磅蓝色单实线,内框线为0.5磅红色单实线。

正确答案:
步骤1:选择表格的标题文本,在【开始】,【字体】分组中,单击对话框启动器,在弹出的【字体】对话框的“中文字体”中选择“黑体”(西文字体保持默认选择),在“字号”中选择“四号”,在“字体颜色”中选择“蓝色”。单击“开始”选项卡中的“居中”按钮设置文本“居中对齐”。
步骤2:选中整个表格,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边框和底纹”命令,在弹出的【边框和底纹】对话框的“样式”中选择“单实线”,在“颜色”中选择“蓝色”,在“宽度”中选择“l磅”。
步骤3:在“设置”选项组中单击“自定义”按钮,在“样式”中选择“单实线”,在“颜色”中选择“红色”,在“宽度”中选择“0.5磅”,将鼠标光标移动到“预览”的表格中心位置,单击鼠标添加内线,单击“确定”按钮关闭对话框。
解析: 暂无解析

第7题:

问答题
将表格标题段文字(“申办过程”)设置为四号蓝色黑体、居中,加删除线,设置红色方框:设置表格外框线为1.5磅蓝色双实线,内框为0.5磅红色单实线。

正确答案:
步骤1:选定表格标题文本,设置【开始】,【字体】分组中的“字体”、“字号”、“字体颜色”分别为“黑体”、“四号”、“蓝色”。单击同组的“删除线”按钮,再在【段落】分组中单击“居中”按钮。
步骤2:在【开始】,【段落】分组上,单击“下框线”按钮右侧的下拉按钮,在弹出的列表中选择“边框和底纹”命令,在【边框和底纹】对话框的“设置”中选择“方框”,在“颜色”中选择“红色”,在“应用于”中选择“文字”,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步骤3:选中整个表格,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边框和底纹”命令,在弹出的【边框和底纹】对话框的“样式”中选择“双实线”,在“宽度”中选择“1.5磅”,在“颜色”中选择“蓝色”。
步骤4:在“设置”选项组中单击“自定义”按钮,在“样式”中选择“单实线”,在“宽度”中选择“0.5磅”,在“颜色”中选择“红色”,将鼠标光标移动到“预览”的表格中心位置,单击鼠标添加内线,单击“确定”按钮关闭对话框。
解析: 暂无解析

第8题:

(1)将标题段(“黄金周”)文字设置为二号红色空心黑体、居中。

(2)将正文第一段内容(“国家法定节假日”……如此等等:”)的文字设置为小四号楷体GB2312、段落首行缩进2字符、行距1.25倍。

(3)将正文中第2~3段内容(“总之,……在逐渐走高。”)设置成楷体GB2312、红色小三号、并加黄色底纹,段后间距0.5行。

(4)将文中后6行文字转换为一个6行4列的表格。设置表格居中,表格第1列列宽为2.5厘米,其余列列宽为3.6厘米,行高为0.8厘米;表格中所有文字中部居中。

(5)分别用公式计算表格中2~4列的合计,填入对应的单元格中;设置表格外框线为1.5磅蓝色双实线、内框线为0.5磅蓝色单实线。

&


正确答案:
首先在“考试系统”中选择【答题→字处理题→Word.Doc】命令,将文档“Word.doc”打开。
(1)设置文本
在制作本例时,首先设置文档中的标题文本,然后再对正文的第1段内容进行设置,最后对2~4段进行设置,其具体操作如下:
步骤1 选择标题文本,选择【格式→字体】命令,在弹出的“字体”对话框的“中文字体”中选择“黑体”(西文字体设为“使用中文字体”),在“字号”中选择“二号”,在“字体颜色”中选择“红色”,在“效果”中勾选“空心”。单击工具栏上的设置字体居中对齐,选择正文中的第1段,单击工具栏上的设置字体为“楷体一GB2312”、 字号为“小四”。
步骤2 保持文本的选中状态,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段落”命令,在弹出的“段落”对话框的“特殊格式”中选择“首行缩进”,在“度量值”中输入“2字符”,在“行距”中选择“多倍行距”,在“设置值”中输入“1.25”。
步骤3 选择正文中的第2、3段,单击工具栏上的设置字体为“楷体_GB2312”、字号为“小三”,“颜色”为“红色”,选择【格式→边框和底纹】命令,在弹出的“边框和底纹”对话框“底纹”的“填充”中选择“黄色”。
步骤4 保持文本的选中状态,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段落”命令,在“段落”对话框的“段后”中输入“0.5行”。
(2)设置表格
在制作本例时,首先将文本转换为表格,然后再分别设置表格中的字体、表格属性及表格的排序,其具体操作如下:
步骤1 将文本中的后6行选中,选择【表格→转换→文字转换成表格】命令,在弹出的“将文本转换成表格”对话框中设置“文字分隔位置”为“制表符”,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文本向表格的转换。
步骤2 选择【表格→表格属性】命令,在弹出的“表格属性”对话框的“对齐方式”中选择“居中”,设置表格居中对齐,选择表格的第1列,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表格属性”命令,在弹出的“表格属性”对话框“列”中勾选“指定宽度”,在其后的文本框中输入“2.5厘米”。
步骤3 选择表格的其他列,用相同的方法设置“列宽”为“3.6厘米”,在“行”中勾选“指定高度”,在其后的文本框中输入“0.8厘米”,在“行高值是”中选择“固定值”。
步骤4全选表格,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单元格对齐方式一中部居中】命令,设置表格居中对齐。
步骤5 将鼠标光标定位到表格的最后一行中,选择【表格→插入→行(在下方)】命令,在表格的下方将添加一行,将鼠标光标定位到表格第l列最后1个单元格中,输入文本“合计”。
步骤6 将鼠标光标定位到表格第2列的最后一个单元格中,选择【表格→公式】命令,在弹出的“公式”对话框中直接输入“=SUM(ABOVE)”,用相同的方法分别计算出第3列、第4列的合计结果。
步骤7 选中整个表格,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边框和底纹”命令,在弹出的“边框和底纹”对话框的“线型”中选择“双窄线”,在“宽度”中选择“l.5磅”,在“颜色”中选择“蓝色”。
步骤8 在“设置”中选择“自定义”,在“线型”中选择“单实线”,’在“宽度”中选择“0.5磅”,在“颜色”中选择“蓝色”,将鼠标光标移动到“预览”的表格中心位置,单击鼠标添加内线。

第9题:

问答题
将“生产厂家”列(主要关键字)以“拼音”类型、“分辨率(bit)”列(次要关键字)以“数字”类型升序排序表格内容;设置表格外框线为3磅红色单实线、内框线为1磅红色单实线。

正确答案:
①按照题目要求为表格排序。选中表格,在【布局】功能区的【数据】分组中,单击“排序”按钮,弹出“排序”对话框。设置“主要关键字”为“生产厂家”,设置“类型”为“拼音”,然后选中“升序”;设置“次要关键字”为“分辨率(bit)”,设置“类型”为“数字”,然后选中“升序”;在“列表”选项组中选中“有标题行”选项,单击“确定”按钮。
②按题目要求设置表格外侧框线和内部框线属性。单击表格,在【设计】功能区的【绘图边框】分组中,设置“笔画粗细”为“3磅”,设置“笔样式”为“单实线”,设置“笔颜色”为“红色”,此时鼠标变为“小蜡笔”形状,沿着边框线拖动设置外侧框线的属性。
注:当鼠标单击“绘制表格”按钮后,鼠标变为“小蜡笔”形状,选择相应的线型和宽度,沿边框线拖动小蜡笔便可以对边框线属性进行设置。按同样操作设置内部框线为“I磅”、“单实线”、“红色”。
③保存文件。
解析: 暂无解析

第10题:

问答题
设置表格外框线为0.75磅蓝色双实线、内框线为0.5磅红色单实线。

正确答案:
步骤1:保持表格的选中状态,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边框和底纹”命令,在弹出的【边框和底纹】对话框的“样式”中选择“双实线”,在“宽度”中选择“0.75磅”,在“颜色”中选中“蓝色”。
步骤2:在“设置”选项组中单击“自定义”按钮,在“样式”中选择“单实线”,在“宽度”中选择“0.5磅”,在“字体颜色”中选择“红色”,将鼠标光标移动到“预览”的表格中心位置,单击鼠标添加内线,单击“确定”按钮关闭对话框。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