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可以缓和改革中的社会矛盾,是尽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我国应尽快建立起健全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具体措施有:
(1)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我们必须站在社会公平与稳定、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贫困和贫困救助。贫困是任何社会制度都存在的社会现象,而低保是社会救助体系的主体和最后一道安全防线,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低保工作是关系到我国能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问题。没有农业的发展、农民和农村的富裕,就谈不上共同富裕;只要还存在低保的阳光尚未普照到的绝对贫困人口,更谈不上起码的社会公平。低保是政府对其公民应尽的义务,是社会救济而不是福利,更不是施舍。是政府行使的基本社会职责,也是实现从管理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过渡的一项重大举措。
(2)营造政府重视支持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氛围环境
农村低保工作是一项面广量大的系统工程,没有党政领导的重视,这项工作就列不到议事日程,因为政府部门的决策者和管理者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与理解是政策形成的关键因素。同样,没有社会各界的认同和参与,这项工作就失去了社会基础。
(3)确定科学规范的救助标准
鉴于我国居民储蓄率普遍偏高的国情,结合农村低保对象家庭收入支出的特点,建议以家庭人均支出计算贫困线,以家庭人均年收入指标为标准来界定低保对象。要特别注意收入的货币化问题,在以市场价格为标准折算实物收入时,应充分考虑物价的变动,将名义收入转化为实际收入。
在救助标准上,首先,应遵循“低标准,广覆盖”的原则。既能充分发挥救助资源的效益,也体现出社会公平与公正。其次,救助标准要符合低保制度的功能定位。低保制度的功能应是满足困难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其保障标准应根据当地最基本的生活消费水平来确定,不宜包括其他如医疗、教育等消费的需要。最后,保障标准要有层次性和差别性。根据救助对象的特征和需求的不同,实行分类救助,标准有别。
(4)完善农村低保的管理体制
借鉴城市低保工作的成功经验,农村低保工作可实行政府统一协调、民政归口管理、部门尽责联动的管理模式。①加强基层管理机构和服务网络的建设。②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夯实基层工作基础。③贯彻“属地管理”的原则,即以户口所在地作为低保救助管理的基本单元,无论困难人员住在何地,工作单位归属何处,都必须纳入户口所在地的街道或乡镇统一管理。④“一口上下”的运行机制。
(5)完善农村低保资金管理办法,继续抓好地方负担资金的落实
一是加强检查和督促,确保地方低保金如数进入专户,保证低保金及时足额发放;二是根据低保金管理有关规定,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省级低保资金激励和约束办法,以保证次年工作的平稳衔接。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