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简述清代的司法体制与会审制度。

题目
问答题
简述清代的司法体制与会审制度。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清代的司法体制
①在中央,建立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共同构成皇帝之下的最高司法审判机关。这三大司法机构既有分工,又有配合制约,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中央司法体制。刑部是清代的主审机关,大理寺是负责案件复核的“慎刑”机构,都察院是清代全国最高监察机关,负责督察百官风纪、纠弹不法,同时负有监督刑部、大理寺之责。三大司法机构合称为“三法司”,相互合作、相互制约,共同向皇帝负责。
②在地方,司法机关分为总督(及巡抚)、省按察司、府、州(县)四级。州(县)为第一审级,府为第二审级,省按察司为第三审级,总督(或巡抚)为第四审级。
③上级司法机关有权受理上诉案件,审核下级机关的判决。省按察司与督抚有权审理地方官吏犯罪的案件,但督抚对流刑以上案件,只能提出意见,并无最后决定权。只有清代皇帝才拥有死刑的决定权。
(2)清代的会审制度
九卿会审。会审由九卿会同审问,称为九卿会审。凡全国性重大案件,由六部尚书、大理寺卿、都察院左都御史、通政司通政使等九个重要官员组成会审机构会同审理,并将审理结果报请皇帝裁决。
秋审。秋审是清代最重要的死刑复审制度,审理的对象是全国上报的斩、绞监候案件,每年秋八月由九卿、詹事、科道以及军机大臣、内阁大学士等重要官员会同审理,所复审的死刑案件按其性质和情节,分别予以处理。
③朝审。朝审是对刑部判决的重案及京师附近绞、斩监候案件进行的复审,其审判的组织方式与秋审大体相同,时间晚于秋审。
④热审。热审是清前期对发生在京师的笞杖刑案件进行重审的制度,于每年夏天小满后十日至立秋前一日,由大理寺官员会同各道御史及刑部承办司共同进行,快速决放在监笞杖“轻刑”案犯,以体现“恤刑”。清中叶以后因意义不大,废止了热审。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以下有关都察院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都察院产生于唐代

B.明代的都察院主要是纠察百司,会审及审理官吏犯罪案件

C.清代的都察院可参与重大案件的会审

D.清代的都察院主持司法行政与律例修订事宜


正确答案:BC
隋唐时期的中央司法机关是大理寺、刑部、御史台,而明清时期的中央司法机关是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由此可见,都察院是在明代产生的,A项错误。明代的都察院掌纠察.主要是纠察百司,会审及审理官吏犯罪案件。B项正确。清承明制,都察院是全国最高监察机关,在刑部、大理寺发生严重错误时,可提出纠弹,亦可参与重大案件的会审。C项正确。刑部是清代最重要的司法机构,主持司法行政与律例修订事宜,都察院负责监察,没有权力主持司法行政与律例修订事宜。D项错误。

第2题:

以下对于会审的说法正确的有、()

A、九卿会审,是由六部尚书及通政使司的通政使、都察院左都御使、大理寺卿九人会审皇帝交付的案件或已判决但囚犯仍翻供不服之案
B、清代会审制度形成了秋审、朝审、热审等比较规范的会审体制,其中秋审与朝审都由明代的朝审发展而来
C、清代秋审是最重要的死刑复审制度
D、在清朝,案件经过秋审或朝审复审程序,分四种情况处理、情实、缓决、可矜、留养承嗣

答案:A,B,C,D
解析:
明代的会审制度包括:(1)九卿会审(又称“圆审”)。是由六部尚书及通政使司的通政使、都察院左都御使、大理寺卿九人会审皇帝交付的案件或已判决但囚犯仍翻供不服之案。A选项正确。(2)朝审。每年霜降之后,三法司会同公、侯、伯爵,在吏部尚书(或户部尚书)主持下会审重案囚犯,从此形成制度。(3)大审。清代会审制度。清代在明代会审制度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重案会审制度,形成了秋审、朝审、热审等比较规范的会审体制。清代秋审、朝审皆渊源于明代的朝审。由此B选项正确。秋审是最重要的死刑复审制度,因在每年秋天举行而得名。C选项正确。朝审是对刑部判决的重案及京师附近绞、斩监候案件进行的复审,其审判组织、方式与秋审大体相同,于每年霜降后十日举行。案件经过秋审或朝审复审程序后,分四种情况处理:其一情实:指罪情属实、罪名恰当者,奏请执行死刑;其二缓决:案情虽属实,但危害性不大者,可减为流三千里,或发烟瘴极边充军,或再押监候;其三可矜:指案情属实,但有可矜或可疑之处,可免于死刑,一般减为徒、流刑罚;其四留养承嗣:指案情属实、罪名恰当,但有亲老丁单情形,合乎申请留养条件者,按留养奏请皇帝裁决。D选项正确。

第3题:

清代的会审制度包括( )。

A. 九卿会审

B. 秋审

C.朝审

D. 热审


参考答案:BCD

第4题:

()是指以司法为职能目的而形成的组织体系与制度体系,或者说是司法机构组织体系和司法制度的统称。

  • A、司法体制
  • B、体制改革
  • C、经济体制
  • D、政治体制

正确答案:A

第5题:

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专业检索中,题名字段中检索司法体制改革方面的论文,检全率最高的是()

  • A、TI=司法*(体制+体系+制度)*(改革+变革+革新)+司法*改制
  • B、TI=司法*(体制+体系+制度)*(改革+变革+革新)
  • C、TI=司法*改制
  • D、TI=司法*((体制+体系+制度)*(改革+变革+革新)+改制)

正确答案:A,D

第6题:

以下对于会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九卿会审,是由六部尚书及通政使司的通政使、都察院左都御史、大理寺卿九人会审皇帝交付的案件或者已经判决但囚犯仍翻供不服之案

B.清代会审制度形成了秋审、朝审、热审等比较规范的会审体制

C.清代秋审是最重要的死刑复审制度

D.在清朝,案件经过秋审或者朝审复审程序后,分四种情况处理:情实、缓决、可矜、留养承嗣


正确答案:ABCD
  【考点】会审制度
    【解析】(1)明代的会审制度包括:九卿会审(明代又称圆审)是由六部尚书及通政使司的通政使、都察院左都御使、大理寺卿九人会审皇帝交付的案件或者已经判决但囚犯仍翻供不服之案。朝审:每年霜降之后,三法司会同公、侯、伯,在吏部尚书(或者户部尚书)主持下会审重案囚犯,从此形成制度。清代秋审、朝审皆渊源于此。(2)清代的会审制度包括:在明代会审制度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重案会审制度,形成了秋审、朝审、热审等比较规范的会审体制。秋审:是最重要的死刑复审制度,因在每年秋八月中下旬举行而得名;朝审:朝审是对刑部判决的重案及京师附近绞、斩监候案件进行的复审,其审判组织、方式与秋审大体相同,于每年霜降后十日举行。案件经过秋审或朝审复审程序后,分四种情况处理:其一情实,指罪情属实、罪名恰当者,奏请执行死刑;其二缓决,指案情虽属实但危害不大者;其三可矜,指案情虽属实,但有可矜或可疑之处,可免于死刑;其四留养承嗣,指案情属实,罪名恰当。但是有亲老丁单的情形,合乎申请留养条件者,按照留养奏请皇帝裁决。热审:是对发生在京师的笞杖刑案件进行重审的制度,于每年小满后十日至立秋前一日,由大理寺官员会同各道御史及刑部承办司共同进行,快速决放在监笞杖刑案犯。

第7题:

下列对清代会审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清代会审制度形成了秋审、朝审、热审等比较规范的会审体制
B、朝审是清代最重要的死刑复奏制度
C、案件经过朝审程序后,分四种情况处理、情实、缓决、可矜和留养承嗣
D、会审制度是慎刑思想的一种反映,但在实践中却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答案:B
解析:
秋审是清代最重要的死刑复奏制度,因此,B项错误,应入选。其余三项表述都是正确的。

第8题:

清代的会审制度在明朝的基础上更加完善。其中在明代会审制度和朝审制度的基础上,清代发展成为一种每年举行一次的会审大典,称为:( )。

A.朝审

B.热审

C.九卿会审

D.秋审


正确答案:D
  【考点】清代会审制度中最为重要的秋审制度
  【解析】清代的秋审制度是在明代的九卿会审
和朝审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但又有新的变化。秋审制度之所以被称为国家的大典,就在于:一是参加会审的人员包括内阁、军机、九卿、詹事、科道以及各院寺监等官员,有时皇帝也亲自参加;二是会审的案件包括全国上报的、并且经过各省督抚层层复核的各类死刑案件;三是会审的结果必须报经皇帝最后裁决;四是会审的时间安排在每年的秋天,也符合封建正统法律思想中关于秋冬行刑的指导思想;五是秋审的结果分为情实、缓决、可矜、留养承祀,这与其他会审的结果是不同的;六是秋审的规范法律化,清朝制定专门的《秋审条例》,用以指导秋审活动。因此,本题的正确选择是D。

第9题:

简述美国与德国司法审查制度的差异


正确答案: 第一,法律根据不同
第二,审查机构不同
第三,审查方式不同
第四,宣布违宪的结果不同

第10题:

清代在明代会审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成()。

  • A、寺卿会审
  • B、秋审
  • C、朝审
  • D、热审

正确答案: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