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简述子产公布成文法的意义。

题目
问答题
简述子产公布成文法的意义。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公元前536年,郑国的子产“_____”,开创了公布成文法的先例。


正确答案:铸刑书

第2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郑国子产“铸刑书”,向社会公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
B、郑国子产公开“竹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
C、晋国赵鞅将其所编刑书铸于鼎上,公之于众,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公布成文法
D、《法经》是我国第一部公布的成文法

答案:A
解析:
B、D项比较容易判断出说法错误,C项的错误之处在于赵鞅将其前任执政范宣子所编刑书铸于鼎上,此刑书不是赵鞅所编。

第3题:

子产铸刑书的重大意义在于( )。

A. 贵贱不愆

B. 改革土地制度

C. 公布成文法

D. 规范礼治


参考答案:C                 

第4题:

子产铸刑书的重大意义在于()。

A贵贱不愆

B改革土地制度

C公布成文法

D规范礼治


C

第5题:

请简述春秋时期公布成文法的历史意义:


答案:
解析:
春秋时期公布成文法是中国法律史上一次划时代的变革,其意义在于:首先,公布成文法是对旧的法律观念、法律制度以及社会秩序的一种否定,打破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信条,结束了法的秘密状态,使法律制度逐步走向公开化,开创了古代法制建设的新纪元。其次,公布成文法在客观上为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发展,为罪和刑对应的成文法典的出现提供了条件,也为各种新型社会关系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最后,春秋时期公布成文法,开辟了一种全新的以法治世的统治模式,为法治取代礼治拉开了序幕,也为战国及其后法律制度的发展与完善积累了经验。

第6题:

晋国公布成文法时遭到()的反对。

A.孔子

B.叔向

C.商鞅

D.子产


参考答案:A

第7题:

我国第一部成文法是由(  )公布的。
A.子产
B.邓析
C.赵鞅
D.商鞅


答案:A
解析:
【精解】我国第一部成文法是春秋时期郑国执政子产公布的,故选A项。邓析是《竹刑》的制定者,赵鞅是我国第二次成文法的公布者,商鞅是战国时期秦国法律的制定者。

第8题:

简述春秋时期成文法公布的意义。


参考答案: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公布是中国法制史上的一件大事,具有重在意义。 1.成文法公布后,法的公开成为历史潮流,秘密法无法延缓。 2.秘密法时代的结束也标志着刑依法定的局面逐渐打开,以刑统罪结束。 3. 成文法的公布,打破了“礼治”的传统,“法治”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4.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受到限制,为新的封建制法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5.中国法学的争论也由此萌芽,私家法律教育逐步兴起。 

第9题:

首次将“刑书”铸在鼎上,公布成文法的是()。

A邓析

B孔子

C子产

D荀子


C

第10题:

试述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公布及意义。


正确答案: 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公布是时代的要求,是新的法观念、法律意识影响的结果,也是时代的必然趋势。
春秋前的中国社会,是一个以“礼法”进行社会控制的社会,“礼法”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临事制刑”,贵族既是立法权的拥有者,也是司法权的行使者,存在司法专横的情况,“礼法”制度也缺乏一个客观公正的法律标准。春秋以来,随着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推动社会的日益变迁和进步,要求一种新的,适应生产力水平发展和时代要求的规范体系替代以前的礼法体系,以确认新的社会秩序。于是,法从礼中分离出来,成为客观和相对公正的规范体系就有了必要。可以说,成文法的公布正适应了这样的时代要求。
成文法的公布最早发生在郑国和晋国。公元前536年郑国子产将刑书铸在彝器上,公之于众,成为国家常法,史称“铸刑书”;公元前513年,晋国赵鞅和荀寅将范宣子执政时期修订的刑书铸于鼎上,公布于众,史称“铸刑鼎”;公元前501年,郑国执政驷颛杀邓析而用其所著的“竹刑”为国家常法;这些都是这一时期成文法公布的典型代表。
成文法的公布有重要的意义在于:它首先宣布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奴隶制法律形态的结束和成文法的诞生,使客观的以罪统刑的刑法规范开始出现,从此封建制法律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其次,成文法的公布也拉开了春秋战国时期成文法运动的帷幕,春秋末期一直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进行变法改革,公布法律,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成文法运动;最后,成文法的公布对维护新的社会秩序、推进法制变革具有重要意义,它拉开了中华法系的序幕,为历代封建王朝的法制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