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概述
①“先验统觉”是把概念和直观结合为知识的能力。他认为,“先验统觉”是一个能动的思维主体;
②统觉不同于直观,因为直观是接受性的,“先验统觉”是自发的活动,其功能是把被给予的表象杂多连接在同一个自我意识中,使它们能被结合为判断;
③“先验统觉”具有“我思”的形式,因此它只属于知性的功能。“我思”伴随着我的一切表象而起作用,并以综合作为它的主要功能。它自身先于范畴,并且是范畴的源泉。
(2)功能
①主观方面
“先验统觉”通过把观念的杂多先天地结合在一个意识里,构成了杂多意识的统一,从而有了意识的统一,这种统一构成了认识的主观方面。
②客观方面
“先验统觉”通过运用知性的先天纯形式把杂多表象统一在一个概念里,使其具有科学认识所需的普遍必然性,从而构成了认识对象的统一,这种统一构成了认识的客观方面。
③主客观的统一
他认为自我意识的统一是先天的,是我们拥有关于统一的自然界的知识的必要条件。认识的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由于“先验统觉”的作用统一在同一个意识里。先验统觉自身不能被规定,它使知觉的综合达到统一性,使认识成为可能。他把统觉原理称为“在人类知识中最高的原理”。
(3)具体分析
①康德认为科学知识所必须具有的普遍必然性,只能来源于先天的理智。知识是感性的杂多与知性的先天概念的结合。这种结合的必然可能性根据就是“先验统觉”。这种知识所需要的综合的能力必然要有一个不变的自我为前提。因此,“先验统觉”是一切综合得以可能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②“先验统觉”是认识表象观念里的意识的同一性的前提。意识的同一性,不仅是我们在认识对象时所必需的条件,还是一切直观之所以成为对象的条件。没有意识的同一性,杂多就不能结合在一个意识里,就不可能有知识。所以,知性的可能性依赖于意识的同一性。
③“先验统觉”通过把头脑中先天固有的认识形式主动加在所要认识的表象上,把秩序和规则带入现象,使其成为经验的对象。没有“先验统觉”,感觉材料就是杂乱无章的,就不可能产生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科学知识。
④他认为感性认识就是先天直观形式与后天的感觉经验材料相结合的产物。感觉经验虽是我们认识的基础,但它是消极的、无普遍必然性,要构成感性认识,必须用先天感性直观形式对感性质料进行整理。我们对感性杂多进行综合统一,就必须依赖于“先验统觉”,否则就不能将其构成一个统一的意识。
⑤他认为知性通过概念和判断将感性的杂多综合统一成为知识,知性能将感性的杂多综合统一构成知识在于范畴。由于范畴把人类先天的认识形式所具有的普遍必然性带给了感性杂多,我们的知识才具有普遍必然性。意识的综合统一性就构成了一切知识的客观性的条件。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