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简述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

题目
问答题
简述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常有1—3天的持续低烧,口腔和咽喉部疼痛,或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特征。皮疹多在第2天出现,呈离心型分布。多见于手指、足趾背面及指甲周围,也可见于手掌、足底、会阴及臀部。开始时为玫红色斑丘疹,1天后形成半透明的小水疱,如不破溃感染,常在2—4天吸收干燥,呈深褐色薄痂,脱落后无瘢痕。本病整个病程为5—7日,个别达10日。一般可自愈,预后良好,并发症少见,但少数患者可复发。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传染病,大多数病儿症状轻微,有发热、厌食。
皮疹在发病当日或第二日出现,无痒感,多发生于手指或足趾掌面、指甲周围、口腔黏膜、肛门周围及会阴处,少数可以发生在足跟边缘及足背处,腿部及躯干少见。局部淋巴结不肿大,整个病程7-10日,预后良好。

第2题:

手足口病普通型临床表现不包括()

  • A、发热
  • B、手足疱疹
  • C、口腔疱疹
  • D、流涎、拒食
  • E、惊厥

正确答案:E

第3题:

简述预防手足口病的措施。


正确答案: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避免吃生冷以及不洁的食物;室内经常通风换气;尽量不带孩子到空气不流通或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去;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保护身体抵抗力等。

第4题:

问答题
简述手足口病的症状及护理。

正确答案: 症状:(1)潜伏期4~6日。最先出现轻微的症状,如发烧、全身不适、咳嗽、咽痛等。
(2)在指(趾)的背面、侧缘、手掌、足跖,尤其是指(趾)甲的周围,有时在臀部、躯干四肢发生红色斑丘疹,很快发展为水疱。
(3)口腔内在舌、硬腭、颊黏膜、齿龈上发生水疱,破溃后形成浅在的糜烂,可因疼痛影响进食。
(4)一般于8~10天水疱干涸,病愈。
护理:病儿发烧时应卧床休息,多饮水,吃有营养、好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食物饭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因本病是由病毒引起,不必用抗菌素治疗。病儿的食具、便具等应用后消毒。
解析: 暂无解析

第5题:

简述手足口病的症状及护理。


正确答案: 症状:(1)潜伏期4~6日。最先出现轻微的症状,如发烧、全身不适、咳嗽、咽痛等。
(2)在指(趾)的背面、侧缘、手掌、足跖,尤其是指(趾)甲的周围,有时在臀部、躯干四肢发生红色斑丘疹,很快发展为水疱。
(3)口腔内在舌、硬腭、颊黏膜、齿龈上发生水疱,破溃后形成浅在的糜烂,可因疼痛影响进食。
(4)一般于8~10天水疱干涸,病愈。
护理:病儿发烧时应卧床休息,多饮水,吃有营养、好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食物饭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因本病是由病毒引起,不必用抗菌素治疗。病儿的食具、便具等应用后消毒。

第6题:

简述手足口病的定义及其传播途径。


正确答案:手足口病又名发疹性水疱口腔炎,是由一组人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临床表现以发热和手、足、口腔和臀部等部位出现皮疹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传播途径: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粪-口传播途径为主。主要是由于人接触了被患者或隐性感染者的粪便、咽部分泌物、疱疹液污染的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经口感染发病。也可通过呼吸道(飞沫,咳嗽或打喷嚏)传染,亦可经由接触病人皮肤水泡的液体而受感染

第7题:

手足口病的主要临床表现特征是什么?


正确答案: 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

第8题:

请简述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正确答案: 传染源: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
人对人肠道病毒普遍易感。不同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

第9题:

简述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常有1—3天的持续低烧,口腔和咽喉部疼痛,或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特征。皮疹多在第2天出现,呈离心型分布。多见于手指、足趾背面及指甲周围,也可见于手掌、足底、会阴及臀部。开始时为玫红色斑丘疹,1天后形成半透明的小水疱,如不破溃感染,常在2—4天吸收干燥,呈深褐色薄痂,脱落后无瘢痕。本病整个病程为5—7日,个别达10日。一般可自愈,预后良好,并发症少见,但少数患者可复发。

第10题:

问答题
请简述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正确答案: 传染源: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
人对人肠道病毒普遍易感。不同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