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单选题关于CT原始数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是CT扫描后由探测器接收到的信号B 经模数转换后传送给计算机C 其间已转换成数字信号经预处理后D 尚未重建成横断面图像的这部分数据E 与重组图像的质量有关
查看答案
问题:单选题单层螺旋CT的优点(与非螺旋CT扫描相比),不包括A 整个气管或一个部位可在一次屏住呼吸下完成B 屏气情况下容积扫描,不会产生病灶的遗漏C 无运动伪影D 可任意地回顾性重建E 提高了多平面成像图像质量
问题:单选题关于灌注参数的叙述,错误的是A 灌注参数包括灌注量、组织血流量、组织血容量和平均通过时间B 灌注图红色表示高灌注,黑色表示低灌注C 组织血流量常以相对血流量表示D 组织血容量是绝对值E 平均通过时间是时间密度曲线上,对比剂开始注射后至血管内对比剂峰值下降段的平均值
问题:单选题CT扫描中,对射线束的要求不包括A 形状B 大小C 质量D 运动的路径E 运动的方向
问题:单选题窗宽、窗位的使用原则,错误的是A 计算一幅图像CT值范围的数学式为:C-W/2~C+W/2,C是窗宽,W是窗位B 目前常用的窗都属于线性窗C 双窗属于非线性窗D 宽窗宽通常用于组织密度差别较大的部位E 窄窗宽通常用于区分组织密度较为接近的图像,如颅脑、肝脏
问题:单选题关于颅脑扫描基线的描述,错误的是A 听眶线是外耳孔上缘与眶上缘的连线B 听眶线与台面垂直时扫描,受检者的位置较舒适C 对幕下部位扫描可采用听眶线D 听眉线做扫描基线时的优点是,标志醒目、定位准确E 听眉线做扫描基线时的优点是,通过3个颅凹的最低处
问题:单选题关于扫描参数的选择,正确的是A 某些选择将影响最终成像的质量B 较大的扫描层厚可以用较短的扫描时间得到小的扫描覆盖范围C 较大的扫描层厚纵向分辨力较高D 减小层厚无需增加扫描剂量E 扫描时间短,噪声不增加
问题:单选题关于“各相同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 “各相同性”是无需相位选择的一次性采集B “各相同性”扫描覆盖的所有层面都在同一心动周期的相位中C “各相同性”主要指心脏冠状动脉的CT扫描D “各相同性”只有256层及以上CT能做到E “各相同性”双源CT也能做到
问题:单选题双源CT可以利用两个X线球管发射不同的能量,错误的是A 骨骼的CT值:80kV时,670HU;140kV时,450HUB 对比剂的CT值:80kV时,144HU;140kV时,296HUC 对血管和骨骼进行直接减影D 可对某些组织,如肿瘤组织进行特征性识别E 对人体的体液成分进行识别
问题:单选题关于螺旋CT飞速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A 所有螺旋CT的扫描速度都比非螺旋CT快B 目前64层CT的扫描时间缩短到了周/0.33sC 图像数量急剧增加,产生了新的诊断模式:CT图像后处理诊断模式D 目前64层螺旋CT的横向和纵向分辨力分别达到了0.3mm和0.4mmE 多平面重组可作为横断面图像的补充
问题:单选题关于单层螺旋CT扫描层厚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非螺旋CT扫描后,层厚的大小不能改变B 单层螺旋CT扫描结果的层厚不能改变C 非螺旋CT扫描后,可改变再次重建后图像的质量属性D 单层螺旋CT后,可改变再次重建后图像的质量属性E 射线束的宽度决定了单层螺旋扫描的层厚
问题:单选题关于CT分代的描述,正确的是()A 20世纪90年代发明了螺旋CTB CT的发展通常以“代”称呼C CT的发展经历了第一代到第六代的过程D 单层螺旋CT的探测器数目与第三代CT机相比没有数量的增加和材料的改变E 只有第一代CT采用的是旋转-平移扫描方式
问题:单选题在CT成像中,错误的是A 物体对比度是相邻两个物体之间在图像中的显示能力B 物体对比度与物体的大小有关C 物体对比度与物体的原子序数有关D 物体对比度与物体的密度有关E 物体对比度与重建的算法无关
问题:单选题在非螺旋扫描方式中,超薄层扫描一般指层厚为A 0.5mmB 1mmC 1~2mmD 3~5mmE 5~7mm
问题:单选题关于CT内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内插是采用数学方法在已知某函数的两端数值,估计该函数在两端之间任一值的方法B CT扫描采集的数据是连续的C 目前,很多螺旋CT都采用内插做图像的重建处理D 单层螺旋扫描CT常用线性内插E 多层螺旋扫描CT常用滤过和优化采样内插
问题:单选题关于空间分辨力与纵向分辨力的叙述,错误的是A 空间分辨力主要表示CT扫描成像平面上的分辨能力B 空间分辨力也称横向分辨力C 纵向分辨力的含义是扫描床移动方向或人体长轴方向的图像分辨力D 纵向分辨力影响横断面图像质量E 目前,64层螺旋CT的纵向分辨力可达0.4mm
问题:单选题关于单扇区和多扇区的叙述,错误的是A 单扇区和多扇区重建是多排螺旋CT检查的专用术语B 单扇区重建,指图像的重建采用180°或240°的扫描数据C 采用不同心动周期、相同相位两个90°或120°的扫描数据合并重建为一幅图像称为双扇区重建D 采用不同心动周期、相同相位的4个60°的扫描数据合并重建为一幅图像称为多扇区重建E 多扇区重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善冠状动脉CT检查的时间分辨力
问题:单选题增强扫描对比剂的使用,成人的剂量为A 20ml/次B 40ml/次C 60ml/次D 80mL/次E 100ml/次
问题:单选题扫描程序中不包括A 去除被检部位的金属物品B 受检者资料的输入C 受检者体位的处置D 扫描前的定位E 扫描、摄影和存储
问题:单选题关于CT机的准备,错误的是A 训练X线球管B 对球管从高千伏、毫安到低千伏、毫安的多次曝光C 避免突然过冷、过热的情况出现D 保护球管E CT值校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