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单选题黑圆点在S行中代表()。A 激动起源点在心室B 激动起源点在心房C 激动起源点在窦房结D 室内差异性传导E 激动起源点在房室交界区
查看答案
问题:单选题年轻运动员可出现以下心电图改变,但应除外()。A 早期复极B 窦性心动过缓C 左心室高电压D 右心室肥大E 相对高尖、常呈对称性的T波
问题:单选题AAI起搏器患者发现长、短两种不同的起搏间期,如图4-8-12所示,引起该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A起搏功能异常B感知不良C交叉感知D频率滞后功能E频率应答功能开启
问题:单选题患者男性,70岁,心电图显示1个心动周期内有2个钉样起搏信号,分别起搏心房和心室,起搏模式为()。A VATB VVIC AAID DDDE VVT
问题:单选题患者男性,60岁。因阵发性心悸准备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以下为安装完记录仪后向患者告知的事项,其中不正确的表述是()。A 在第2天的同一时间来医院卸记录仪B 不要牵扯导联线及电极C 认真填写生活日志D 回家后应卧床休息E 记录症状的发生时间及结束时间
问题:单选题宽QRS波群心动过速时V1~V6导联QRS波群主波均向下,可明确诊断为()。A 室性心动过速B 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C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D 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E 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
问题:单选题黑圆点在A-V行中代表()。A 激动起源点在心室B 激动起源点在心房C 激动起源点在窦房结D 室内差异性传导E 激动起源点在房室交界区
问题:单选题食管心房调搏时,进入旁路前传有效不应期的表现是()。A S1S2刺激后,S2R间期突然缩短,delta波消失,QRS波群时限变为正常B S1S2刺激后,S2R间期突然延长,QRS波群时限不变C S1S2刺激后,S2R间期突然缩短,QRS波群时限增宽D.SS刺激后,SR间期不变,QRS波群时限增宽D S1S2刺激后,S2R间期突然延长,delta波消失,QRS波群时限变为正常
问题:单选题患者女性,60岁。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AAI起搏器,下限起搏频率设定为800ms(频率为75次/分)。近来有心悸症状就诊,心电图检查见图4-8-19。 避免发生上述现象的简单而可行的解决方法是()。A更换起搏器B关闭频率滞后功能C提高感知阈值D降低心房起搏输出电压E重新放置电极
问题:单选题绘制梯形图时应将V行中的竖线对准()。A P波B PR间期C QRS波群起点D T波E QRS波群的R峰
问题:单选题患者男性,58岁。胸闷1年,因平时静息心电图正常而行平板运动试验。运动至目标心率的70%时即出现V1~V4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0.1~0.15mV,立即终止试验。冠状动脉狭窄最可能的部位是()。A 左前降支远段B 左前降支近段C 左前降支的对角支D 左回旋支E 右冠状动脉及左回旋支
问题:单选题测得窦房结恢复时间为2400ms,房室结文氏点为160次/分,可选用()。A AAI起搏器B VVI起搏器C VAT起搏器D DDD起搏器E VOO起搏器
问题:单选题提示为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是()。A QRS波群宽大畸形B 心率为140~200次/分C 心室夺获及室性融合波D 房室分离,心房率快于心室率E 节律轻度不齐
问题:单选题梯形图中SA代表()。A 心房区B 心室区C 窦房区D 交界区E 窦房结
问题:单选题心电图检查床的宽度至少不短于()。A 70cmB 75cmC 80cmD 85cmE 90cm
问题:单选题起搏器心室感知不良是指()。A 起搏器对心脏自身的P波不能感知B 起搏器对心脏自身的QRS波群不能感知C 双腔起搏器感知房性期前收缩或其他信号后出现快速、规整的心室起搏D 出现长于基础起搏间期的固定起搏RR间距E 起搏器对不应该感知的信号进行感知
问题:单选题黑圆点在A行中代表()。A 激动起源点在心室B 激动起源点在心房C 激动起源点在窦房结D 室内差异性传导E 激动起源点在房室交界区
问题:单选题以下情况可引起左胸导联QRS波群振幅增高,但不包括()。A 左心室肥大B 右束支阻滞C B型预激综合征D 前间壁心肌梗死E 运动员
问题:单选题患者男性,25岁,风湿性心脏病。心电图示心房颤动,其中有3个单发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在V1导联呈rsR′型,联律间期不等,无类代偿间歇。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应考虑为()。A 频发室性期前收缩B 室内差异性传导C 室性心动过速D 干扰E 合并预激综合征
问题:单选题以下为终止运动试验的指征,但不包括()。A 患者出现体力衰竭B 收缩压下降>10mmHgC ST段水平型压低0.3mVD 运动至Bruce方案3级时,收缩压升高30mmHgE 剧烈胸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