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ilippe Kruchten提出的4+1视图模型从__(8)__几个方面来描述软件需求。 ①逻辑视图 ②进程视图

题目

● Philippe Kruchten提出的4+1视图模型从__(8)__几个方面来描述软件需求。

①逻辑视图 ②进程视图 ③物理视图 ④开发视图 ⑤数据流视图 ⑥场景视图

(8)A.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⑥ D.①③④⑤⑥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采用“4+1”视图模型来描述软件系统的体系结构。在该模型中,系统工程师侧重于 ()

A.实现视图

B.进程视图

C.逻辑视图

D.部署视图


逻辑视图

第2题:

采用“4+1”视图模型来描述软件系统的体系结构。在该模型中,最终用户侧重于()

A.实现视图

B.进程视图

C.逻辑视图

D.部署视图


逻辑视图

第3题:

Philippe kruchten提出的4+1视图模型从( )几个方面来描述软件需求。
①逻辑视图 ②进程视图 ③物理视图 ④开发视图 ⑤数据流视图 ⑥场景视图

A. 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④⑥
D. ①③④⑤⑥

答案:C
解析:
4+1视图模型从五个不同的视角来描述软件体系结构,每个视角只关心系统的一个侧面,五个视角结合在一起才能反映软件体系结构的全部内容。这五个视角分别为:
1. 逻辑视图:主要支持系统的功能需求,它直接面向最终用户;
2. 开发视图:主要支持软件模块的组织和管理,它直接面向编程人员;
3. 进程视图:主要关注一些非功能性的需求,如系统的性能和可用性等,它直接面向系统集成人员;
4. 物理视图:主要关注如何把软件映射到硬件上,通常要解决系统的拓扑结构、系统安装、通信等问题,它直接而向系统工程人员;
5. 场景视图:是重要系统活动的抽象描述,可以使上述四个视图有机联系起来,可认为是最重要的需求抽象。
其中,逻辑视图、开发视图描述系统的静态结构,进程视图和物理视图描述系统的动态结构。

第4题:

在RUP中采用“4+1”视图模型来描述软件系统的体系结构。在该模型中,最终用户侧重于()。

A. 实现视图
B.进程视图
C.逻辑视图
D.部署视图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核RUP模型。

第5题:

软件架构为软件系统提供了一个结构、行为和属性的高级抽象模式。“4+1”视图模型指用5个视图组成的模型来描述软件架构。其中,(50)描述了软件的静态组织结构,支持软件开发的内部需求。

A.物理视图

B.逻辑视图

C.进程视图

D.开发视图


正确答案:D
解析:软件架构是指大型、复杂软件系统结构的设计、规格说明和实施。它以规范的形式装配若干结构元素,从而描述出系统的主要功能和性能要求,同时表述其他非功能性需求(如可靠性、可扩展性、可移植性和可用性等)。软件架构为软件系统提供了一个结构、行为和属性的高级抽象模式,可以使用公式“软件架构={构成系统的元素,指导元素集成的形式,关系和约束}”来表达。
  “4+1”视图模型用5个视图组成的模型来描述软件架构。该模型包含5个主要视图及其实现的功能如表7-7所示。

第6题:

Kruchten提出的“4+1”视图模型,提倡从不同维度看软件架构。( )侧重于系统的运行特性,主要关注一些非功能性需求,例如,系统的性能和可用性等。( )A.逻辑视图 B.进程视图 C.物理视图 D.场景


正确答案:B
Kruchten提出的“4+1”视图模型,提倡从不同维度看软件架构。这些维度包括:逻辑视图、进程视图、开发视图、物理视图、场景。(1)逻辑视图。逻辑视图主要支持系统的功能需求,即系统提供给最终用户的服务。在逻辑视图中,系统分解成一系列的功能抽象,这些抽象主要来自问题领域。这种分解不但可以用来进行功能分析,而且可用作标识在整个系统的各个不同部分的通用机制和设计元素。在OO技术中,通过抽象、封装和继承,可以用对象模型来代表逻辑视图,用类图来描述逻辑视图。逻辑视图中使用的风格为面向对象的风格,在设计中要注意保持一个单一的、内聚的对象模型贯穿整个系统。(2)开发视图。开发视图也称为模块视图,在UML中被称为实现视图,它主要侧重于软件模块的组织和管理。开发视图要考虑软件内部的需求,例如,软件开发的容易性、软件复用和软件的通用性,要充分考虑由于具体开发工具的不同而带来的局限性。开发视图通过系统I/O关系的模型图和子系统图来描述。(3)进程视图。进程视图侧重于系统的运行特性,主要关注一些非功能性需求,例如,系统的性能和可用性等。进程视图强调并发性、分布性、系统集成性和容错能力,以及逻辑视图中的功能抽象如何适合进程结构等,它也定义了逻辑视图中的各个类的操作具体是在哪一个线程中被执行的。进程视图可以描述成多层抽象,每个级别分别关注不同的方面。(4)物理视图。物理视图在UML中被称为部署视图,它主要考虑如何把软件映射到硬件上,它通常要考虑到解决系统拓扑结构、系统安装和通信等问题。当软件运行于不同的物理节点上时,各视图中的构件都直接或间接地对应于系统的不同节点上。因此,从软件到节点的映射要有较高的灵活性,当环境改变时,对系统其他视图的影响最小化。(5)场景。场景可以看作是那些重要系统活动的抽象,它使四个视图有机联系起来,从某种意义上说场景是最重要的需求抽象。场景视图对应UML中的用例视图。在开发软件架构时,它可以帮助架构设计师找到构件及其相互关系。同时,架构设计师也可以用场景来分析一个特定的视图,或描述不同视图的构件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第7题:

● 1995年Kruchten提出了著名的“4+1”视图,用来描述软件系统的架构。在“4+1”视图中, (46) 用来描述设计的对象模型和对象之间的关系; (47) 描述了软件模块的组织与管理; (48) 描述设计的并发和同步特征。

(46)

A. 逻辑视图

B. 用例视图

C. 过程视图

D. 开发视图

(47)

A. 逻辑视图

B. 用例视图

C. 过程视图

D. 开发视图

(48)

A. 逻辑视图

B. 用例视图

C. 过程视图

D. 开发视图


正确答案:A,D,C

第8题:

Kruchten提出的“4+1”视图模型,提倡从不同维度看软件架构。()可以看作是那些重要系统活动的抽象,它使四个视图有机联系起来,从某种意义上说场景是最重要的需求抽象。()A.逻辑视图 B.进程视图 C.物理视图 D.场景


正确答案:D
    Kruchten提出的“4+1”视图模型,提倡从不同维度看软件架构。这些维度包括:逻辑视图、进程视图、开发视图、物理视图、场景。
    (1)逻辑视图。逻辑视图主要支持系统的功能需求,即系统提供给最终用户的服务。在逻辑视图中,系统分解成一系列的功能抽象,这些抽象主要来自问题领域。这种分解不但可以用来进行功能分析,而且可用作标识在整个系统的各个不同部分的通用机制和设计元素。在OO技术中,通过抽象、封装和继承,可以用对象模型来代表逻辑视图,用类图来描述逻辑视图。逻辑视图中使用的风格为面向对象的风格,在设计中要注意保持一个单一的、内聚的对象模型贯穿整个系统。
    (2)开发视图。开发视图也称为模块视图,在UML中被称为实现视图,它主要侧重于软件模块的组织和管理。开发视图要考虑软件内部的需求,例如,软件开发的容易性、软件复用和软件的通用性,要充分考虑由于具体开发工具的不同而带来的局限性。开发视图通过系统I/O关系的模型图和子系统图来描述。
    (3)进程视图。进程视图侧重于系统的运行特性,主要关注一些非功能性需求,例如,系统的性能和可用性等。进程视图强调并发性、分布性、系统集成性和容错能力,以及逻辑视图中的功能抽象如何适合进程结构等,它也定义了逻辑视图中的各个类的操作具体是在哪一个线程中被执行的。进程视图可以描述成多层抽象,每个级别分别关注不同的方面。
    (4)物理视图。物理视图在UML中被称为部署视图,它主要考虑如何把软件映射到硬件上,它通常要考虑到解决系统拓扑结构、系统安装和通信等问题。当软件运行于不同的物理节点上时,各视图中的构件都直接或间接地对应于系统的不同节点上。因此,从软件到节点的映射要有较高的灵活性,当环境改变时,对系统其他视图的影响最小化。
    (5)场景。场景可以看作是那些重要系统活动的抽象,它使四个视图有机联系起来,从某种意义上说场景是最重要的需求抽象。场景视图对应UML中的用例视图。在开发软件架构时,它可以帮助架构设计师找到构件及其相互关系。同时,架构设计师也可以用场景来分析一个特定的视图,或描述不同视图的构件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第9题:

1995年Kruchten提出了著名的“4+1”视图,用来描述软件系统的架构。在“4+1”视图中,( )用来描述设计的对象模型和对象之间的关系;( )描述了软件模块的组织与管理;( )描述设计的并发和同步特征。

A.逻辑视图 B.用例视图 C.过程视图 D.开发视图 A.逻辑视图 B.用例视图 C.过程视图 D.开发视图 A.逻辑视图 B.用例视图 C.过程视图 D.开发视图


正确答案:A,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