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软硬件故障可能造成数据库中数据被破坏,数据库恢复就是 (14) 。可用多种方法实现数据库恢复

题目

● 由于软硬件故障可能造成数据库中数据被破坏,数据库恢复就是 (14) 。可用多种方法实现数据库恢复,如:定期将数据库作备份;在进行事务处理时,对数据更新(插入、删除、修改)的全部有关内容写入 (15) 。

(14)

A. 重新安装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应用程序

B. 重新安装应用程序,并将数据库做镜像

C. 重新安装数据库管理系统,并将数据库做镜像

D. 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数据库恢复到故障发生前的状态

(15)

A. 日志文件

B. 程序文件

C. 检查点文件

D. 图像文件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由于软硬件故障可能造成数据库中的数据被破坏,数据库恢复就是(14)。可用多种方法实现数据库恢复,如:定期将数据库作备份;在进行事务处理时,将数据更新(插入、删除、修改)的全部有关内容写入(15)。

A.重新安装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应用程序

B.重新安装应用程序,并将数据库做镜像

C.重新安装数据库管理系统,并将数据库做镜像

D.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数据库恢复到故障发生前的状态


正确答案:D

第2题:

由于软硬件故障可能造成数据库中数据被破坏,数据库恢复就是(43)。可以有多种方法实现数据库恢复,如定期将数据库作备份;在进行事务处理时,对数据更新(插入、删除、修改)的全部有关内容写入(44);当系统正常运行时,按一定的时间间隔,设立(45),把内存缓冲区内容还未写入到磁盘中去的有关状态记录到该文件中;当发生故障时,根据现场数据内容及相关文件来恢复系统的状态。

A.重新安装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应用程序

B.重新安装应用程序,并将数据库做镜像

C.重新安装数据库管理系统,并将数据库做镜像

D.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把数据库恢复到故障发生前的状态


正确答案:D

第3题:

● 由于软硬件故障可能造成数据库中数据被破坏,数据库恢复就是 (43) 。可以有多种方法实现数据库恢复,如:定期将数据库作备份;在进行事务处理时,对数据更新(插入、删除、修改)的全部有关内容写入 (44) ;当系统正常运行时,按一定的时间间隔,设立 (45) ,把内存缓冲区内容还未写入到磁盘中去的有关状态记录到该文件中;当发生故障时,根据现场数据内容及相关文件来恢复系统的状态。

(43)

A. 重新安装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应用程序

B. 重新安装应用程序,并将数据库做镜像

C. 重新安装数据库管理系统,并将数据库做镜像

D. 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把数据库恢复到故障发生前的状态

(44)

A. 日志文件

B. 程序文件

C. 检查点文件

D. 图像文件

(45)

A. 日志文件

B. 程序文件

C. 检查点文件

D. 图像文件


正确答案:D,A,C

第4题:

当数据库出现故障时要对数据库进行恢复,恢复的原理是 (14) ,常用的技术是数据转储和 (15) 。

14.


正确答案:数据冗余
数据冗余

第5题:

软硬件故障常造成数据库中的数据破坏。数据库恢复就是( )。

A.重新安装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应用程序

B.重新安装应用程序,并将数据库做镜像

C.重新安装数据库管理系统,并将数据库做镜像

D.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把数据库恢复到故障发生前的状态


正确答案:D
解析:数据库恢复实际上就是利用技术手段把不可见或不可正常运行的数据文件恢复成正常运行的过程。

第6题:

由于软硬件故障可能造成数据库中数据被破坏,数据库恢复就是 () 。可以有多种方法实现数据库恢复,如:定期将数据库作备份;在进行事务处理时,对数据更新(插入、删除、修改)的全部有关内容写入 () ;当系统正常运行时,按一定的时间间隔,设立 () ,把内存缓冲区内容还未写入到磁盘中去的有关状态记录到该文件中;当发生故障时,根据现场数据内容及相关文件来恢复系统的状态。

A.重新安装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应用程序 B.重新安装应用程序,并将数据库做镜像 C.重新安装数据库管理系统,并将数据库做镜像 D.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把数据库恢复到故障发生前的状态 A.日志文件 B.程序文件 C.检查点文件 D.图像文件 A.日志文件 B.程序文件 C.检查点文件 D.图像文件


正确答案: D,A,C

第7题:

数据库的故障恢复一般是由( )来执行恢复。

A)电脑用户

B)数据库恢复机制

C)数据库管理员

D)系统普通用户


正确答案:C

第8题:

● 软硬件故障常造成数据库中的数据破坏。数据库恢复就是 (53) 。

(53)

A. 重新安装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应用程序

B. 重新安装应用程序,并将数据库做镜像

C. 重新安装数据库管理系统,并将数据库做镜像

D. 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把数据库恢复到故障发生前的状态


正确答案:D
试题(53)分析
  本题考查关系数据库事务处理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保证数据库中数据的安全可靠和正确有效,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提供数据库恢复、并发控制、数据完整性保护与数据安全性保护等功能。数据库在运行过程中由于软硬件故障可能造成数据被破坏,数据库恢复就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把数据库恢复到故障发生前的状态。
参考答案
(53)D

第9题:

当数据库被破坏后,如果事先保存了的转储文件和 ______,就有可能恢复数据库。


正确答案:日志文件
日志文件 解析:作为DBMS,应能把数据库从被破坏、不正确的状态恢复到最近一个正确状态。数据库恢复的实现方法如下:①定期对整个数据库进行复制或转储;②建立“日志”文件;③利用存储在系统其他地方的数据来恢复数据库中被破坏的或不正确的数据。

第10题:

阅读以下关于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备份与恢复的叙述,回答问题1至问题4。在数据库的运行过程中,为防止由于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故障造成数据库中全部或部分数据丢失,需要建立冗余数据,即备份数据,以便在系统出现故障后能及时使数据库恢复到故障前的正确状态,即实现数据库恢复。

数据库备份常用的技术是数据转储和建立日志文件,请用150字以内文字列出数据转储方式分类并分别解释。


正确答案:[解答要点] 数据的转储分为静态转储、动态转储、海量转储和增量转储。 (1)静态转储是指在转储期间不允许对数据库进行任何存取、修改操作。 (2)动态转储是指在转储期间允许对数据库进行存取、修改操作。 (3)海量转储是指每次转储全部数据。 (4)增量转储是指每次只转储上次转储后更新的数据。
[解答要点] 数据的转储分为静态转储、动态转储、海量转储和增量转储。 (1)静态转储是指在转储期间不允许对数据库进行任何存取、修改操作。 (2)动态转储是指在转储期间允许对数据库进行存取、修改操作。 (3)海量转储是指每次转储全部数据。 (4)增量转储是指每次只转储上次转储后更新的数据。 解析:本考题考查通过建立冗余数据来实现数据库备份,以及系统出现故障后实现数据库恢复的相关技术。
第一步:总结出问题的要点。
问题的要点是如何备份数据和如何实现数据库恢复,以及在数据库备份和恢复中的一些具体的问题,例如,日志文件的建立过程、数据库的并发访问的控制、系统的容灾能力的提高等。
第二步:分析试题的内容,构思答案要点。
[问题1]
本问题主要是要求应试者了解数据库备份十的几种数据转储的方式。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