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8个月,因上感发热,体温39.8℃,突然出现双眼凝视,意识丧失,全身抽搐。该患儿惊厥的原因可能是

题目

患儿,8个月,因上感发热,体温39.8℃,突然出现双眼凝视,意识丧失,全身抽搐。该患儿惊厥的原因可能是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患儿男,8个月,急性上呼道感染发热,体温39.8℃,突然出现双眼凝视,意识丧失,全身抽出。该患儿惊厥的原因可能是( )。

A.高热惊厥
B.低血糖
C.化脓性脑膜炎
D.癫痫
E.手足抽搐症

答案:A
解析:
该患儿发热39.8℃,意识丧失,全身抽出,考虑为高热惊厥。

第2题:

患儿男,2岁。T39℃,1小时前以上感急诊入院,治疗期间患儿突然出现双眼凝视,全身抽搐,意识丧失。

该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
A.高热惊厥
B.低钙惊厥
C.中毒性脑病
D.癫痫
E.化脓性脑膜炎

答案:A
解析:

1.热性惊厥多由上感引起,主要发生在6个月至3岁,多发生于急骤高热开始后12小时内,没有神经系统异常体征。
2.应用抗惊厥药物能快速控制惊厥。一般首选地西泮静脉注射,静脉注射有困难可保留灌肠,另外在药物暂时缺如时可用针刺法解惊。
3.惊厥发生时勿强行牵拉或按压肢体防止发生骨折、关节脱位。
4.有高热惊厥病史的小儿,再度高热会再次出现惊厥,因此出院时应向其家长讲解惊厥的预防及急救措施。

第3题:

患儿男.7个月。因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发热,体温39.7℃,突然出现全身抽搐、双眼凝视、意识丧失。为防止患儿受伤,以下处理错误的是

A.将可能伤害患儿的硬物移开
B.床档处放置棉垫
C.用纱布包裹压舌板
D.强行牵拉患儿肢体
E.手中或腋下垫上纱布


答案:D
解析:
本例患儿出现惊厥发作,护理应将患儿头偏向一侧,给予口腔保护以免舌咬伤,拉好床档,将可能伤害患儿的硬物移开,并在床档放置棉垫,或在患儿手中或腋下垫上纱布,避免躁动及惊厥时受伤或坠床,及时清理患儿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造成误吸,压舌板应用纱布包裹,不能强行牵拉患儿肢体,故选D。解题关键:惊厥发作时应注意避免患儿受伤或坠床。

第4题:

共用题干
患儿男,2岁。T39℃,1小时前以上感急诊入院,治疗期间患儿突然出现双眼凝视,全身抽搐,意识丧失。

该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
A:高热惊厥
B:低钙惊厥
C:中毒性脑病
D:癫痫
E:化脓性脑膜炎

答案:A
解析:
热性惊厥多由上感引起,主要发生在6个月至3岁,多发生于急骤高热开始后12小时内,没有神经系统异常体征。应用抗惊厥药物能快速控制惊厥。一般首选地西泮静脉注射,静脉注射有困难可保留灌肠,另外在药物暂时缺如时可用针刺法解惊。惊厥发生时勿强行牵拉或按压肢体防止发生骨折、关节脱位。有高热惊厥病史的小儿,再度高热会再次出现惊厥,因此出院时应向其家长讲解惊厥的预防及急救措施。

第5题:

共用题干
患儿男,2岁。T39℃,1小时前以上感急诊入院,治疗期间患儿突然出现双眼凝视,全身抽搐,意识丧失。

惊厥的护理措施中正确的是
A:立即送抢救室
B:首先给予脱水处理
C:大声喊叫唤醒患儿
D:勿牵拉、按压肢体
E:吸入纯氧

答案:D
解析:
热性惊厥多由上感引起,主要发生在6个月至3岁,多发生于急骤高热开始后12小时内,没有神经系统异常体征。应用抗惊厥药物能快速控制惊厥。一般首选地西泮静脉注射,静脉注射有困难可保留灌肠,另外在药物暂时缺如时可用针刺法解惊。惊厥发生时勿强行牵拉或按压肢体防止发生骨折、关节脱位。有高热惊厥病史的小儿,再度高热会再次出现惊厥,因此出院时应向其家长讲解惊厥的预防及急救措施。

第6题:

患儿,男,7个月。因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发热,体温39.7℃,突然出现全身抽搐、双眼凝视、意识丧失。为防止患儿受伤,以下处理错误的是

A、将可能伤害患儿的硬物移开

B、床档处放置棉垫

C、用纱布包裹压舌板

D、强行牵拉患儿肢体

E、手中或腋下垫上纱布


参考答案:D

第7题:

患儿女,4个月。因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发热,体温39.5℃,突然出现双目凝视,意识丧失,全身抽搐,首先采取的护理措施是

A、立即物理降温

B、立即将患儿送入抢救室

C、立即给予吸氧

D、立即针刺人中穴止惊

E、立即测量血压


参考答案:D

第8题:

患儿8个月,因上感发热,体温39.8℃,突然出现双眼凝视,意识丧失,全身抽搐。该患儿惊厥的原因可能是

A.高热惊厥

B.低血糖

C.化脓性脑膜炎

D.癫痫

E.手足搐搦症


正确答案:A

第9题:

患儿,男,6个月,因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发热,体温40℃,突然出现双眼凝视,意识丧失,全身抽搐。首先应采取的护理措施是

A.用强心苷期间少食含钾食物

B.用强心苷之前要先测脉搏

C.让患儿头足抬高,休息

D.经常给患儿翻身

E.立即针刺人中制止抽搐


正确答案: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