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深入实施《中国制造 2025》,以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基础能力为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朝( )方向发展,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

题目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深入实施《中国制造 2025》,以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基础能力为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朝( )方向发展,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

A.高端
B.智能
C.绿色
D.服务
E.自动化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A,B,C,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构建产业新体系。深入实施《中国制造 2025》,以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基础能力为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朝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发展,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中国制造2025》强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A.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

B.以提质增效为中心

C.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

D.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

E.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的需求为目标


答案:ABCDE

第2题:

中央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中指出:2017年,我国要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把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推进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区、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深入实施工业强基、重大装备专项工程,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中国制造向中高端迈进。

A.手工制作

B.新能源

C.互联网经济

D.智能制造


参考答案:D

第3题:

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了一系列的战略任务和重点,包括()。

A.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

B.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C.强化工业基础能力

D.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答案:ABCD

第4题:

《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任务和重点包括( )。
  

A.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B.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
C.全面推行绿色制造
D.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E.强化工业基础能力

答案:B,C,D,E
解析:
《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任务和重点包括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和强化工业基础能力。

第5题:

《中国制造2025》提出,以加快新一代( )深度融合为主线,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A.信息技术与制造业
B.信息化和城镇化
C.工业化和城镇化
D.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

答案:A
解析: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的需求为目标,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第6题: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推进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当今世界,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广泛应用引发制造业重大变革,制造业变革的趋势和核心是( )

A.数字化

B.网络化

C.智能化

D.去城镇化


参考答案:ABC

第7题:

《中国制造 2025》提出建设制造强国的指导思想有( )

A.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中心
B.以提质增效为主题
C.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
D.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
E.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的需求为目标

答案:C,D,E
解析: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的需求为目标, 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完善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制造文化,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第8题:

《中国制造2025》明确,通过政府引导、整合资源,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五项重大工程,实现长期制约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答案:正确

第9题:

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朝()方向发展。

A.高效、智能、绿色、服务
B.高端、智能、绿色、服务
C.高效、智能、绿色、共享
D.高端、智能、绿色、共享

答案:B
解析:

第10题:

《中国制造2025》提出,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的内容包括( )。

A.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
B.提高创新设计能力
C.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D.加强标准体系建设
E.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

答案:A,B,C,D
解析:
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1.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2.提高创新设计能力3.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4.完善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5.加强标准体系建设。6.强化知识产权运用。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