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题目
简述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阶段。
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经历3个阶段:
(1)原始的感知发展阶段。
(2)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
(3)掌握知觉标准和观察力发展阶段。

第2题:

简述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发展阶段。
1、启蒙阶段16世纪末到19世纪初。
2、依附阶段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中期。
3、独立阶段20世纪中后期至今。

第3题:

简述促进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策略。


正确答案:
(1)在自我评价中树立信心。
(2)在自我体验中享受成功。
(3)在自我调节中增进交往。

第4题:

简述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经过哪几个阶段。


正确答案:(1)自我感觉的发展(1岁前);
(2)自我认识的发展(1~2岁);
(3)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
(4)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3岁以后)。

第5题:

简述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正确答案:(1)自我感觉的发展(1岁前)。儿童由1岁前不能把自己作为一个主体同周围的客体区分开到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自我意识的最初级形式,即自我感觉阶段。
(2)自我认识的发展(1~2岁)。孩子会叫妈妈,已经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了,更重要的是孩子在15个月以后已开始知道自己的形象。
(3)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掌握代名词“我”是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标志。儿童能准确使用“我”来表达自己的愿望时,这标志着儿童的自我意识产生。
(4)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3岁后)。在知道自己是独立个体的基础上,逐渐开始了简单地对自己的评价。进入幼儿期,孩子的自我评价逐渐发展起来,同时,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已开始发展。

第6题:

试述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自我感觉的发展(1岁前)
1岁前儿童不能把自己作为一个主体同周围的客体区别开,甚至不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逐渐地,儿童知道了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这就是自我意识的最初级形式,即自我感觉阶段。
(2)自我认识的发展(1~2岁)
孩子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的前提是要和妈妈分离。随着孩子会叫“妈妈”,说明孩子已经开始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
(3)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
儿童在2~3岁的时候,掌握代名词“我”,是儿童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标志。
(4)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3岁以后)
进入幼儿期后,孩子的自我评价逐渐发展起来,同时,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已开始发展。

第7题:

游戏中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儿童在游戏中不断获得并且检验自我力量,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
2)儿童在游戏中逐步掌握应对挫折和宣泄压力的正确方法,自信心和自尊心不断增强。
3)儿童在游戏中获得基本的社会技能,学会协调并且整合自我感情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

第8题:

简述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正确答案:
科尔伯格把儿童性别守恒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性别标志。早期的学前儿童能正确标志自己以及他人的性别。但这时的儿童对性别的认识是根据外部的、表面的特征,如头发长度、服饰等。第二阶段:性别固定。这时的儿童对性别的“守恒性”有了一定的理解,如知道男孩将来要长成男人,女孩将来会长成女人,但他们仍相信改变服饰、发型等就能导致性别转换。第三阶段:性别一致性。幼儿园大班儿童和小学低年级儿童开始确信了性别的一致性,他们知道即使一个人“穿错了衣服”,也不会改变性别。

第9题:

简述学前儿童气质发展的特点。


正确答案: (1)学前儿童的气质具有相对稳定性;
(2)学前儿童的气质类型有一定变化:
(3)气质无所谓好坏但它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
(4)具有个体差异。

第10题:

简述学前儿童演绎推理的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 (1)不会运用任何一般原理;
(2)运用了一般原理,并试图引用一些从偶然特征上作出的概括,来论证自己的答案;
(3)运用了一般原理,这种原理已经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事物本质的特性,但只是近似的,不准确的,不能概括一切可能发生的个别情况,因而还不可能作出正确结论;
(4)不说明一般原理,却能正确而自信地解决问题;
(5)会运用正确反映现实的一般原理,并能作出恰当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