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老师的亲戚开办了一家培训公司,希望蒋老师推荐自己班上的学生参加辅导班,或者提供班上学生的联系方式。面对这种情况,蒋老师应该

题目
蒋老师的亲戚开办了一家培训公司,希望蒋老师推荐自己班上的学生参加辅导班,或者提供班上学生的联系方式。面对这种情况,蒋老师应该

A.推荐学生参加辅导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B.坚决拒绝亲戚的请求,并说明自己的的理由

C.提供学生的联系方式,目时推荐学生参加辅导班

D.仅提供学生的联系方式,不推荐学生参加辅导班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B
解析: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中“为人师表”规定,教师应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蒋老师不应该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为自己的亲戚谋取利益,也应尊重学生,不能泄露班上学生的联系方式。故本题选B。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校实施了“师徒制”,经验丰富的吴老师对新入职的蒋老师进行帮助时,要做到()。

A.尊重同行,等蒋老师请教时才进行帮助
B.主动指导,和蒋老师商讨并确定教学方案
C.推门听课,发现不妥之处及时在课堂上纠正
D.充分信任,让蒋老师独自探索并积累教学经验

答案:B
解析:
《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爱岗敬业,要求教师要甘为人梯。

第2题:

为了让学生理解谦让,老师在班上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大部分同学都说要把梨让给奶奶,老师笑了。课后,学生跑去办公室报告学生因争足球打架。刚进行的谦让教育学生的反应也令人满意,怎么还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答案:
解析:
品德一行为是通过实践或练习形成的,是实现品德认识、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产生的品德动机的行为定向及外部表现。同时,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材料中的现象揭示了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德育内容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和发展需要脱节;知与行分离,重视德育知识的灌输,轻视实践教育和道德行为的养成;形式主义和简单化盛行,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这就要求我国加强对学生德育行为的训练,注重运用实践的方法,促进学生知行统一。
此外,教师在进行道德教育时,应采用实际锻炼法等一些让学生能深刻体验的德育方法,而不仅仅是说服教育。
材料给我们的启示如下:进行德育应从日常行为规范抓起,从实际出发,要重视训练和强化。这样,才不会导致德育与实际的脱节。

第3题:

郑乾读高中时,同学经常跟他开玩笑说:“你既然叫‘挣钱’还来学校干什么!”听多了这种言论他有些“心动”。班主任蒋老师了解情况后,及时找他谈话,“想挣钱没有错,但应先学好本领,才能为自己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听了老师的话,郑乾觉得很有道理。蒋老师指导他制定了学习计划,督促他学习……郑乾上大学后,仍与蒋老师保持联系,经常交流思想。依据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蒋老师行为评价正确的是( )。

A.以身作则
B.因材施教
C.做学生良师益友
D.关爱学生

答案:B,C,D
解析:
蒋老师及时找郑乾了解情况、谈话,并制定计划,督促他学习,体现了蒋老师践行关心爱护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的师德规范。蒋老师根据郑乾想挣钱的想法,给出先学好本领再创造财富的建议,并指导他制定学习计划,体现了因材施教。

第4题:

有老师喜欢在班上以好学生为例来批评学习不好的学生。对此,你怎么看?


正确答案: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既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教育,更需要教师的表扬与鼓励。而有的老师却喜欢在班上以好学生为例来批评学习不好的学生,我认为这种教育方式极为不妥,是缺乏正确的学生观的表现,与国家倡导的“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相悖。
一方面,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最重要的关系。老师在班上以好学生为例来批评学习不好的学生,这种行为忽视了学生的感受,会令学生十分不满,进而疏远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另一方面,不利于学生自信心的树立。教师在对待学生,尤其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时,如果一味批评,只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变得自卑,产生厌学情绪等,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为了保障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我认为还需要通过以下方面着手:一方面,学校应加大对教师师德的监督和管理,并对教师师德进行定期测评,将测评结果作为教师考核、晋升等的重要参考依据;另一方面,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以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优点、以平等的方式对待学生,通过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方式,促进每一位学生成长进步。

第5题:

针对“好学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蒋老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差异,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进行分层教学。蒋老师的做法体现了(????)。

A、诲人不倦
B、教学相长
C、循循善诱
D、因材施教

答案:D
解析:
因材施教指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第6题:

张老师在班上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展“分享知识”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班上分享收获,并及时加以点评。 张老师做法( )。

A. 减轻了教师教学负担
B. 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资源
C. 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
D. 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张老师鼓励学生课外阅读,这样做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资源。故本题选 B。

第7题:

幼儿园张老师推荐班上的学生去其亲戚办的托班,这种行为违背的师德规范是()。

A.爱国守法
B.为人师表
C.爱岗敬业
D.关爱学生

答案:B
解析: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为人师表”明确指出,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题干中的张老师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违反了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规范。

第8题:

班主任刘老师发现班上学生小冬独来独往,见到老师也远远躲开。刘老师运用社会测量法对班上人际关系进行描述,发现他属于被忽略的人。为了消除小冬对自己的生疏感,刘老师经常邀请小冬和班上几位同学周末到家一起包饺子,拉家常。他鼓励小冬主动与同学、老师交流,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感动于刘老师的真心,慢慢地小冬遇到学习困难时能主动请教老师,绘画获奖后也主动与老师、同学分享。
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策略的角度分析,上述材料中刘老师做到了( )

A.了解与研究学生
B.教学相长
C.热爱、尊重学生
D.主动与学生交往

答案:A,C,D
解析:

第9题:

针对“好学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蒋老师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前提下,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进行分成教学。蒋老师的做法体现了()。

A.诲人不倦
B.教学相长
C.循循善诱
D.因材施教

答案:D
解析:
蒋老师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前提下,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进行分层教学,说明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第10题:

处理学生问题上,班上的同学与任课老师发生意见分歧,作为班主任的你应该()

  • A、偏袒学生
  • B、和任课老师沟通
  • C、和学生沟通
  • D、听取双方的说法,理性沟通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