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规定,为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对课程内容应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总要求,全面实现高中音乐的课程目标,满足学生对音乐的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需求,高中音乐课程的内容结构由六个模块组成,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以下教材截取片段是()模块的内容。

题目
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规定,为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对课程内容应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总要求,全面实现高中音乐的课程目标,满足学生对音乐的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需求,高中音乐课程的内容结构由六个模块组成,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以下教材截取片段是()模块的内容。

A.歌唱

B.音乐鉴赏

C.合唱

D.音乐与戏剧表演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举办各种类型的演唱会、音乐会,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音乐表演才能的机会,体现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中哪一个模块的内容( )


A.歌唱模块

B.音乐与舞蹈模块

C.创作模块

D.音乐鉴赏模块

答案:A
解析: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中歌唱模块建议要举办各类演唱会、音乐会。

第2题: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高中“创作”模块的教学重点是( )。


A.器乐曲创作
B.在电脑上进行简单的音乐编辑和创作
C.歌曲创作
D.采集民间音乐,作为创作素材

答案:C
解析:
知识点:对创作领域的理解。《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创作领域内容标准为:(1)学习音乐材料组织与发展的基本形式及声乐作品中的词曲结合关系,初步掌握音乐作品结构的一般常识及基本的作曲手法,参与以歌曲创作为主的创作实践;(2)学习音乐创作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遵循音乐创作的一般规律进行创作学习,并能用简谱或五线谱较准确地记录作品;(3)尝试为歌词谱曲、为旋律配置简易伴奏,或利用各种不同的音源材料,进行某一主题的命题创作;(4)在电脑上尝试运用数字音序和数字音频软件进行简单的音乐编辑和创作;(5)鼓励学生在当地进行采风活动,采集优秀的民间音乐,作为创作和改编的素材。其中,在教学中,应以歌曲创作为重点。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第3题:

根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学建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所有学习模块都可以让学生( )。


A.自主选修
B.专业必修
C.限定选修
D.自主专修

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学建议”相关知识的掌握。《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教学建议中第一点就提出: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所有学习模块都可以让学生自主选修。教师应向学生介绍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和学习方法,并尊重学生的意愿,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未来的发展需要,指导学生对其中的若干模块进行选修。A项正确。

B、C、D三项:表述不符合新课标内容。与题干不符,排除。

第4题: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理念,设计高中音乐合唱课教学目标与教学环节。
教学对象:高中学生
教学内容:合唱《半个月亮爬上来》
要求: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15分)
(2)设计合唱课的基本教学环节。(20分)




答案:
解析:
(1)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演唱合唱作品《半个月亮爬上来》,体会合唱的魅力。
【过程与方法】
在合唱实践中逐步掌握歌唱中的艺术处理,正确运用呼吸,完成此合唱作品。提高合唱能力。
【知识与技能】
能学习歌曲高低声部旋律并带词演唱歌曲。
(2)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教师播放《半个月亮爬上来》的独唱和合唱音响资料,让学生对比独唱和合唱不同的表现方式。
(让学生第一时间感受此合唱的整体音响效果,听辨与独唱的不同之处,感受人声塑造出的和声的丰富色彩。会唱的可以小声跟唱)
(二)歌唱前的准备工作
1.开喉练习:采用歌曲主旋律练习
(1)打哈欠、气息练习
教师示范并提醒学生注意运用气息。开E1打哈欠的同时吸入气息,体会与平时说话时的不同感觉,并互相交流感受。
(2)发“u”“a”母音,体会喉咙打开的发声感觉。
(学生进一步体会喉头打开,运用气息发声)
2.音准、和声练习
(1)半音练习,选取合唱作品中的前八小节进行训练
(解决女高、女低、男高声部的半音音准问题)
(2)和声练习
主和弦一下属和弦一属和弦一主和弦的和声训练,并做出强弱的处理。
(练习并感受四部合唱.培养学生的和声感觉)
(三)作品排练
1.让学生根据歌词意境,探讨出分析、处理歌曲的意见;分段演唱计划;认识并处理好速度和力度;掌握好旋律线和换气点。
(营造民主、平等、合作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2.教师带领学生分段合唱此作品,注意提示学生要将练声的状态带入到排练的过程中。
(1)1-8小节女高、女低两声部。(注意倾听相互问的音准)
(2)加入男高、男低,注意有变化音的部分。
(3)四声部合唱前八小节.注意歌唱时互相倾听声音的均衡。
(4)9-14小节合唱训练
(5)15-22小节合唱训练。
(6)合唱整首乐曲,注意每段的速度及力度。
学生尝试自己处理作品,发挥他们自己的表演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想象力及创新能力。
(四)学生进行合唱表演
1.引导学生确立最佳艺术处理方案。
2.教师指挥班级合唱、
3.录音,并从录音中找出不足之处以便改进。
(五)作业小结
本课我们学习了合唱曲《半个月亮爬上来》,对比了独唱和合唱的区别,了解了不同声部的特点。这首歌虽然带有情歌的色彩,但更多的是表现人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作业。

第5题:

请根据对《饮酒歌》的分析,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理念,设计高中音乐与戏剧表演模块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环节。
教学对象:高中学生
教学内容:《饮酒歌》
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2)根据教学目标与重点设计具体的教学过程。


答案:
解析:
【参考设计】 (1)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浪漫主义音乐、歌剧艺术的发展及艺术特点,丰富情感体验,在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逐步养成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表演和参与活动,展示学生才能,能够感受、体验《饮酒歌》的音乐情绪,并能辨认变化着的演唱形式,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
【知识与技能】学习歌剧《茶花女》并哼唱《饮酒歌》主题旋律,增强对作品的理解,掌握歌剧音乐对刻画人物性格及叙述情节的戏剧性和表现力。
【重点】
歌剧概念及歌剧的艺术特点。
【难点】
歌剧音乐对刻画人物和叙述情节时的戏剧性和表现力。
(2)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浪漫主义音乐
1.复习古典音乐特点及代表人物。(学生欣赏音乐后回答,教师评价)
2.学习浪漫主义音乐:
(1)欣赏一段浪漫主义音乐,学生谈感受,教师评价并讲述浪漫主义音乐;
(2)了解其概念、特点及代表人物。(多媒体展示浪漫时期的重点人物,加深学生对这一时期人物的印象)
(二)新课教授——感受歌剧《饮酒歌》
1.播放《饮酒歌》
(1)出示作曲家威尔第的肖像、简介及代表作并介绍威尔第和作品《茶花女》的创作。
(2)歌剧介绍。
①师:歌剧是一门什么样的艺术?包含哪几方面?最主要的表现手段?歌剧由音乐(声乐与器乐)、戏剧(剧本与表演)、文学(诗歌)、舞蹈(民族舞与芭蕾)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其中歌唱为主要表现手段。
②教师出示连线题,学生分组搜集资料,并连线
歌剧——(正歌剧、喜歌剧、大歌剧、轻歌剧)
音乐部分——(独唱、重唱、合唱、管弦乐)
演唱部分——(女高音、次女高音、女中音、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
管弦乐——(声乐伴奏、舞蹈伴奏、序曲、前奏曲、间奏曲)
独唱的声乐体裁——(咏叹调和宣叙调)
(3)再次播放歌曲《饮酒歌》,感受歌曲情景。
师:音乐洋溢着一种怎样的活力?你仿佛看到什么场面?(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同时又描绘出沙龙舞会上热闹、欢乐的情景。)
(4)讲述故事梗概。(学生了解剧情并讲述,师概括主要内容并补充)
(5)分析第一幕《饮酒歌》。
①播放《饮酒歌》录像,学生观看,为歌曲划分段落(单三部曲式,歌曲的旋律重复了三遍)
②学生采JTl4,组竞答的方式分段欣赏,感受每段的演唱形式和人物的内心变化。
师:请同学们通过旋律、节奏、调式分析每段的演唱形式是怎样的?人物的内心有什么样的变化?(第一遍为阿尔弗莱德的独唱及朋友们的合唱,其旋律色彩明朗,表现了阿尔弗莱德借酒抒发他对真诚爱情的渴望和赞美。洋溢着青春的活力;第二遍为薇奥列塔的咏叹调,表现女主人公复杂微妙的心理矛盾;第三遍是阿尔弗莱德与维奥列塔的对唱、重唱及众人的合唱,此时的旋律转入降E大调,情绪显得更加热烈欢快。)。
2.再次欣赏全曲并学唱,掌握《饮酒歌》主旋律。
(1)播放歌曲,学生小声跟唱。
(2)教师钢琴教唱,引导学生熟悉主旋律,体会歌剧音乐演唱时的情感的表达。
教师引导(歌唱技巧的处理,注意大六度跳进,节奏轻快而活泼,感情的调动和抒发)
(3)全体齐唱。
(4)根据演唱分组(男生、女生、重唱)
(三)巩固提高——表演剧情
1.教师按照所需人物角色,推荐学生表演剧情。
2.学生排练、表演,提高剧情的理解和表现力,其他学生当观众,进一步理解剧情、感受气氛,加深对作品情节的理解和感受音乐的渲染艺术。
3.将学生分组演唱歌剧(一组为爱好声乐的学生根据《饮酒歌》内容边领唱边加以相应的表演;二组为爱好舞蹈的学生随音乐翩翩起舞;三组为参与合唱的学生)
4.学生完整表演歌剧片段《饮酒歌》,教师用录像机录制。
(四)小结与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歌剧《茶花女》,了解了歌剧音乐的特点,通过表演和演唱,增进了大家对歌剧的熟悉,希望大家能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浪漫时期的歌剧作品,并欣赏其重点片段。只要我们走进歌剧,走进音乐,音乐就会给我们无穷无尽美的享受。

第6题: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选修“音乐与舞蹈”模块的学生
教学内容: “走进维吾尔族舞蹈世界”
教学重点:了解维吾尔族舞蹈音乐的基本特点,并能配合音乐学跳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
舞步。
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
(2)针对教学重点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
教学材料一




答案:
解析:
“走进维吾尔族舞蹈世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掌握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体态和韵律,感受维吾尔族舞蹈独特的艺术特色,主动探索维吾尔族舞蹈与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参与舞蹈体验,鼓励学生通过自我感受表达对舞蹈作品的理解并与他人进行探讨、交流、合作,加深对舞蹈动作的了解,准确把握舞蹈风格。
【知识与技能】学会维吾尔族舞蹈中赛乃姆舞蹈的三大步伐的基本动作,并在学习中进一步加深对基本体态和律动的肢体体验。
(2)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导入
1.了解学生舞蹈知识储备,为同学们表演一段维吾尔族舞蹈。
2.导入本课教学内容,教师出示课题名称。
3.教师介绍维吾尔族舞蹈的形式及风格特征。
二、维吾尔族舞蹈的学习
(一)基本体态及律动的学习
1.观看完教师的表演后找出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体态及律动,并在教师的带领下尝试练习。
2.教师介绍维吾尔族舞蹈动作韵律的特点:挺拔而不僵,微颤而不窜,上身撒得开,脚步不离散,摇身带晃头,耸肩绕手腕,技巧多旋转,节奏多附点。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同眼神配合以传情达意。
3.总结出维吾尔族舞蹈脚步动作是弱拍处给予强势的处理。
4.探索维吾尔族舞蹈特点的形成原因。
(学生交流探索)
5.教师点评并引出赛乃姆舞蹈:赛乃姆的舞蹈姿态大多是从生活中提炼的,如最常见的托帽式、挽袖式、拉裙式、嘹望式、抚胸式等。赛乃姆的舞蹈风格特点和维吾尔族人民的生活习俗、性格、服饰等特征是分不开的,表
现了维吾尔族人民风趣乐观的精神面貌。
(二)赛乃姆舞蹈基本动作的学习
1.赛乃姆步伐的学习。
(教师示范引导学生学习 “三步一踢”“踏蹲旁点”“垫步”三大步伐)
2.赛乃姆舞蹈组合的学习。
3.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4.播放歌曲《送我一枝玫瑰花》跟随音乐练习舞蹈组合动作。
5.学生分组,各组由小组长组织大家练习所学的动作,然后进行组内评价,相互帮助,纠正错误动作,以提高全组学习效果。
(三)巩固提高
1.教师展示一段舞蹈组合,请学生听一听这段舞蹈运用了什么伴奏乐器。
2.学生讨论并回答。
3.教师点评并介绍维吾尔族舞蹈常用的伴奏乐器:主要有手鼓、铁鼓、热瓦普等,主要鼓点是:

4.教师踏着鼓点给学生即兴表演一段维吾尔族舞蹈。
5.教师利用维吾尔族特色乐器伴奏,请学生根据音乐节奏自由发挥,即兴创编舞蹈。
三、拓展提高
1.教师播放录像片段,请同学们判断是不是维吾尔族舞蹈。
(教师播两段舞蹈)
2.学生观看视频并探讨舞蹈特点。
3.教师引导学生从体态、动律、动作特点、音乐等方面来判断。
4.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
四、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维吾尔族舞蹈,除此之外,我们国家其他民族如蒙古族、傣族、苗族、土家族等的舞蹈也都风格各异,而且与各民族人民的生活有着很密切的联系。希望大家走进生活,用我们的双眼去观察生活,并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对这些民族的风土人情多做了解,为我们以后更快更好地掌握这些民族舞蹈奠定基础。

第7题: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理念,设计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目标与教学环节。
教学对象:高中学生
教学内容:鉴赏《多彩的民歌》
要求: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15分)
(2)设计鉴赏课的基本教学过程。(20分)


答案:
解析:
(1)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喜爱民歌的乐趣,树立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热情,感受我国各地民歌所折射和贯穿的中华民族精神。
【过程与方法】
在体验和感受音乐的过程中,了解南北民歌各自的特点,能够对南北民歌感兴趣。
【知识与技能】
了解南北民歌中的音乐要素,了解比兴的修辞手法和地方方言。
(2)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人
播放视频,猜歌曲名字。
老师设置问题:阿宝演唱的是哪几首民歌?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同学们对民歌有一定的了解,但了解不多。民歌对于我们当代的学生来说似乎很久远,但是那又似乎离我们很近,在我们身边不经意就会流淌出许多优美动听的旋律,而且民歌作为我们中华优秀的遗产一部分,我们更应该了解它的历史,关注民歌的发展。
(二)新课教学
1.了解民歌的发展
春秋时期的第一步诗歌总集诗经-战国楚辞-汉朝乐府-唐宋时期的唐曲-明清时期的明清小曲-直到现在中国民歌大集。
2.了解民歌的概念
老师设置问题:什么是民歌?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民歌就是广大的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期间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感而作,由情而发,并在流传过程中集体加工而成,_般口耳相传,它的特点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民歌的体裁包括山歌、小调、号子。
3.鉴别音乐作品的风格
(1)师:如何鉴别音乐作品的风格?(鉴别音乐作品的风格主要从作品独特的意境和情感两个层面.作品独特的意境和情感主要从音乐中突出的音乐要素来表现,而分析音乐要素主要从感性和理性两方面分析)
(2)欣赏音乐,感性和理性分析
师:这首作品会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这首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这首作品里边都有哪些音乐要素?(这首歌曲给我们最突出的表现是节奏,连续的后十六音符感觉像在草原上驰骋骑马一样,情绪非常欢快活泼.好像带给我们一种身在蒙古草原上的感觉)
4.对比南北民歌的不同风格特点
(1)欣赏沂蒙山小调,从感性和理性分别分析歌曲的风格特点
感性分析,它的情绪很舒展,感情非常的奔放,而且音调是高亢嘹亮的,这首歌曲是一首小调但是它带有山歌的风格;理性分析,它的旋律非常的大气磅礴,它的结构很规整,四个乐句非常的整齐,音色嘹亮,民族徵调式,还有就是鱼咬尾的创作方式。
(2)欣赏弥渡山歌,从感性和理性分别分析歌曲的风格特点
感性分析,它的情绪非常的含蓄、内敛,给人一种朦胧美;理性分析,它的节奏平缓,旋律舒缓,运用了比兴的修辞手法前六句全部都是兴、比,暗示着爱情路上的艰难曲折,最后两句却表现了追求纯洁爱情的决心,调式是五声羽调式。
(3)学生自主探讨两首歌曲,从音乐要素分析两首乐曲的各自特点
北方民歌节奏规整,速度较轻快,旋律起伏变化大,音色高亢嘹亮,线条粗犷,艺术表现手法比较直白.情感色彩比较豪放,属于民族调式中的徵调式,声音真声多于假声;南方民歌节奏舒缓,旋律起伏变化小,音色细腻委婉,艺术表现手法很内敛,情感色彩比较含蓄,善用比兴的手法,属于民族调式羽调式,声音假声多于真声。
(4)听歌曲,判断民歌。
5.学唱山西民歌《洗衣裳》
(1)欣赏歌曲
师:男女间这种美好的爱情,是为了追求这种美好的幸福生活,“亲疙蛋”“双屹丁”是什么意思?(“亲疙蛋”就是。亲爱的人”的意思,“双屹丁”是“双膝”的意思)
(2)老师一句一句地教唱,学生学唱
老师评价:这首歌曲里面最有特点的就是那个小字,它运用了装饰音,演唱时要唱到位,假声多一些;第三句注意里面的儿化音;歌唱的时候要用山西的地方方言。
(3)学生完整地演唱
(4)男女生分组演唱
(三)巩固提高
1.播放音频,了解民歌的传承方式
师:民歌是自古以来都非常有特色的音乐,准能说一下民歌保留下来的形式有哪些吗?(流传至今的民歌有这三种,第一种就是原生态,就像我们刚刚听到的山西民歌就是原生态歌曲,第二种是在保留民歌主题的情况下,我们主要是来丰富民歌的要素,第三种以民歌为基本素材,但是他完全创作出来的是一种新音乐,你比如说《青藏高原》,它是以藏族民歌作为素材,创作出来的一种新音乐的藏族民歌)
2、播放歌曲《天路》,学生跟随音乐演唱歌曲
(四)课堂小结
中国的南北民歌深深植根于中国古老的土地上,犹如时代和生活的一面镜子,记载了中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的变迁。它是一幅油画,描绘了中国的苍凉、平静和灿烂、它更是一部宣言,彰显出中国人不屈不挠和大步向前的民族精神。同学们,民歌作为我们优秀的文化遗产,我们理所应当把它传承下去,因为它是炎黄子孙心中永远的记忆、永远的魂魄、永远的根。

第8题: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要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及对音乐历史与文化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是增进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这属于(  )的内容。

A.歌唱
B.音乐鉴赏
C.音乐与戏剧表演
D.音乐与舞蹈

答案:B
解析:

第9题: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选修“演奏”模块的学生教学内容:乐器合奏《雪绒花》(片段)
要求:(1)设定教学目标和重点。
(2)写出谱例中每件乐器的名称。
(3)针对教学重点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
雪绒花



答案:
解析:
(1)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体会《雪绒花》这一作品蕴含的爱国情感,并通过器乐合奏增强对器乐演奏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能够在器乐合奏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音乐之美,并在合奏中加强与别人的合作,学会团结。
【知识与技能】能够掌握《雪绒花》这一歌曲的曲谱视唱,能够熟悉《雪绒花》旋律,能够用各自掌握的乐器熟练演奏乐曲并达到合奏目的。
【教学重点】能够视唱曲谱并进行熟练演奏,并能合奏。
(2)乐器名称
根据给出曲谱,高声第一、第二旋律乐器为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第三旋律乐器为中提琴,第四旋律乐器为大提琴,第五旋律为打击乐器,鉴于旋律中有多次颤音出现,故选择铃鼓。
(3)教学过程
【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音乐之声》吗
教师通过对《音乐之声》的故事讲解,引出本课内容《雪绒花》。
【新课教学】
1.欣赏电影两次出现的插曲《雪绒花》
师: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引导学生发现其中蕴含的爱国情感。
2.欣赏器乐合奏《雪绒花》,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师:乐曲的速度、力度、变化是怎样的
3.分组学唱《雪绒花》曲谱
(1)分组自行视唱曲谱,老师巡回指导。
(2)小组轮流演唱各自对应曲谱,打击组敲击桌子。
(3)老师指挥,各小组伴着统一节奏共同演唱,体会和声效果。
4.器乐练习
(1)用钢琴调整各乐器音高。
(2)基本音阶练习。老师弹琴,弦乐吹管熟练指法,打击组按照给定节奏打节奏。
(3)分组进行各组器乐的旋律练习。
5.器乐合奏
各声部在老师指挥下进行慢速演奏。
6.纠错
对于各组乐器的强弱、错音、节奏错误进行指出并反复练习。
7.再次完整合奏,老师加人钢琴
8.情感激发
师:音乐是为了表现情感.这首歌曲的情感表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加深对作品情感的理解。
9.带感情完整演奏全曲
【拓展】
欣赏雅尼的器乐合奏《夜莺》。
【课堂小结】
合奏的境界博大精深,但也是一件件乐器组合起来的,我们只要好好练习,以后一定能够达到更完美的境界,课下大家去搜集一首器乐合奏曲,我们下节课一起来分享。

第10题: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理念,设计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目标与教学环节。
教学对象:高中学生
教学内容:鉴赏《王大娘钉缸》
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2)针对教学目标与重难点,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


答案:
解析:
【参考设计】 (1)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歌曲生动活泼、诙谐幽默的音乐情绪,体会歌曲的风格特征。
【过程与方法】在体验、对比、探究的活动中,感受民歌与创作歌曲的区别。
【知识与技能】了解歌曲的曲式结构,有情感地演唱歌曲。
【重点】分析作品的调式调性,有情感地演唱歌曲。
【难点】感受民歌与创作歌曲的区别。
(2)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豫剧《刘大哥讲话理太偏》,引出课题。
师:这是哪里的戏曲(河南)
师:今天我们再来欣赏河南的一首很有意思的歌曲,名叫《王大娘钉缸》。大家听完后谈谈自己的感受。(歌曲是一首轻松、明快、幽默、诙谐的民间歌舞曲)
(二)新课教学
1.欣赏歌曲,感受音乐的风格特征
(1)欣赏《王大娘钉缸》的视频,感受歌曲的情绪(轻松、明快、幽默、诙谐的民间歌舞曲)
(2)教师演唱,学生判断结构形式(上下两句,从整体上看,上下旬均为6个小节,彼此呼应,显得工整平衡。如果从上下句的局部看,它们的唱词与衬词部分,明显地增强了歌曲的明快、轻松、诙谐的色彩)
(3)分析鱼咬尾的曲式结构
师:每句结尾的音与开头的音一样吗这样的曲式结构是什么(鱼咬尾)
2.了解民间歌舞形式——地花鼓
(1)查阅地花鼓资料。(在河南息县、商城、固始一带,流行着一种民间歌舞形式——地花鼓。这种地花鼓多由一旦一丑合作表演。其演唱内容多为北方各地流传的生活小调。《王大娘钉缸》就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首歌舞曲)
(2)播放视频,了解地花鼓的表演形式。
(3)地花鼓的特点。
师:为什么老百姓很喜欢这首歌曲(地花鼓之所以受到广大老百姓的喜爱,一来是因为它真实地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表现了老百姓的真实情感和对生活的现实性追求;二来是它的表演形式生动活泼,诙谐幽默,富于亲切感)
3.学唱歌曲
(1)学生根据视频哼唱,熟悉旋律。
(2)学生加入歌词学唱歌曲,体会生动活泼、诙谐幽默的音乐情绪。
(3)老师指挥,学生用生动活泼、诙谐幽默的音乐情绪演唱歌曲。
(三)巩固提高,对比歌曲,感受民歌与创作歌曲的区别。
提问:《王大娘钉缸》的旋律与哪首影视歌曲的旋律有相似之处
聆听《好汉歌》,与《王大娘钉缸》的旋律进行比较。初步认识:
1.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差别
民歌不受某种专业作曲技法的支配,是劳动人民自发的口头创作;其旋律和歌词并非固定不变,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会不断地得到加工而有所发展及变化;不借助于记谱法,而主要依靠人民群众口耳相传;不体现作曲者的个性特征,但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
2.专业音乐创作与民歌之间的关系
《王大娘钉缸》的旋律是《好汉歌》的创作素材,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民歌仍然是作曲家的创作源泉之一。
(四)课堂小结
民歌就是人民的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和人民生活紧密地联系着的歌曲艺术,就像我们今天学习的歌曲《王大娘钉缸》一样,与人民的生活紧密相连。我希望同学们课下后以歌曲《王大娘钉缸》的旋律为基础,根据自己的生活内容为素材创编一个小歌舞表演,下节课分享。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