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最开始的旋律运用了( )的旋律发展手法。

题目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最开始的旋律运用了( )的旋律发展手法。

A.模进
B.倒影
C.节奏重复
D.自由延伸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旋律的发展手法多种多样,下列不属于旋律发展手法的是()。


A.重复

B.变奏

C.对比

D.和弦转换

答案:D
解析:
旋律的发展手法有重复、变奏、对比等。和弦转换不属于旋律发展手法。

第2题:

下列谱例出自哪一部音乐作品?( )

A.《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B.《草原小姐妹》
C.《森吉德玛》
D.《辽阔的草原》

答案:B
解析:
知识点:对器乐谱例的认识。该旋律为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的主题片段。这部作品是由当代著名作曲家吴祖强和琵琶名家刘德海共同创作的,选自《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一单元第一课。

A项:《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是蒙古族作曲家美丽其格创作的独唱歌曲。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与题干相符,当选。

C项:《森吉德玛》是贺绿汀创作的管弦乐合奏曲。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辽阔的草原》是蒙古族长调的代表。与题干不符,排除。

第3题:

下面谱例采用的旋律发展手法是()。

A.旋律加花
B.严格重复
C.对比再现
D.变化重复

答案:D
解析:
该旋律是通过节奏的缩小与扩大而展开的,属于变化重复的类型。

第4题:

下面旋律运用了( )手法。

A.起承转合
B.鱼咬尾
C.螺丝结顶
D.扩大

答案:C
解析:
A选项:“起、承、转、合”乐段的第一句是“起句”,即主题句。第二句是“承句”,是从第一句之后运用种种发展手法发展而来。通常第一、二句比较均衡,小节长度大小都相等。第三句“转句”出现一定的变化和转折。
B选项:后句句首是采用前句句尾材料来进行发展时就是承接发展的手法,我国民间称为“连环扣”“鱼咬尾”的,就是指这种手法。
C选项:螺丝结顶是指将原有的乐句逐步紧缩,直至最后形成简洁的顶端。只剩最后一个音。
D选项:扩大作品规模。
故正确选项是A。

第5题:

下面谱例中,1-2小节旋律上行,3-4小节旋律下行,它属于下列哪种旋律发展手法?( )

1=C 2/4

A.模进
B.变奏
C.扩大
D.逆行

答案:D
解析:
知识点:对旋律发展手法的认识。题干中,1-2小节的主要旋律走向是a-d1-e1, 3-4小节的主要旋律走向是e1-d1-a。他们以e1为对称轴分别向左右两侧反向进行,这种形式叫做“逆行”。D项正确。

A 项:模进指的是将相同的音乐素材在不同的高度上进行重复。与题干不符,排除。

B 项:变奏指的是在原旋律的基础上加上一些修饰或者围绕原旋律作一些变形。与题干不符,排除。

C 项:扩大指的是将原有旋律运用节奏扩张的手法展开写作。与题干不符,排除。

第6题:

下列谱例用了哪种旋律发展手法?( )

(谱例缺头)

A.(同头)换尾
B.鱼咬尾
C.(起承转)合
D.换头合尾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对旋律发展手法的认识。题干中的旋律釆用的是“鱼咬尾”的创作手法,其特点是后一个乐句的结尾和前一个乐句的开头是同一个音。B项正确。

A、C、D三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第7题:

分析《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主题旋律。
要求:
(1)说明该旋律的调式调性。
(2)说明该旋律主要发展手法。


答案:
解析:
(1)此主题旋律为a和声小调。 (2)首先第一小节使用的是一个主和弦的分解音,明确调性,接着本主题旋律使用严格模进的手法进行发展,原型为第三小节,依次进行一个二度的下行模进,二度模进音程度数跳动小,整体旋律进行平稳。
(3)这段旋律是作品《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的主题旋律,又叫珀塞尔主题部分,是乐曲的呈示部。它先是通过整个管弦乐队的合奏展示出珀塞尔的音乐主题。这个主题庄重宏伟,具有十分雄壮的气势,这个主题奏完后,按照木管乐器组、铜管乐器组、弦乐器组、打击乐器组、最后再次整合管弦乐队全部乐器,按照这样的顺序,先后五次变化重复进行演奏。

第8题:

下列谱例用了哪种旋律发展手法?

A.(同头)换尾
B.鱼咬尾
C.(起承转)合
D.换头合尾

答案:B
解析:
题干中的旋律采用的是“鱼咬尾”的创作手法,该手法主要特点为:前一句旋律的结束音和下一句旋律的第一个音相同的结构,也叫衔尾式、接龙式,典型的歌曲有《沂蒙山小调》等。故本题选B。

第9题:

分析格季凯的《假日》。
要求:
(1)说明该旋律的调式调性。(4分)
(2)说明该旋律主要发展手法。(6分)
(3)说明该旋律节拍的情绪特点。(5分)



答案:
解析:
(1)调式调性:C大调转G大调转C大调。
(2)此曲是一首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结构图为:A(8+8)+B(4+4)+A(8+8)。A段第一句,和弦开始的I实质上是V的倚音和弦,VI实质上是Ⅲ的倚音和弦。所以第1~4小节就是原位V到Ⅲ,是属功能D。第5、6小节的IV是主和弦的倚音和弦,所以这两节的功能是T。第7、8小节是属和弦,第7小节第二拍的重属是对属的加强,整体就是属。所以第一句整体功能是D—T—D,半终止。A段第二句,前四小节和第一句一样。第13、14小节是V1,可视为属和弦的阻碍进行,所以归纳为T功能,第15、16小节是很清楚的S—D—T,第二句功能是D—T—S—D—T,全终止,和第一句的终止形成属主呼应。B段为4+4的结构,两句材料不同,属于对比性乐段。和声上的对比体现为B段整个在属调G大调上,再是内部不断地离调.和A段的和声形成鲜明对比。第三段是完全再现第一段。
(3)这首曲子的拍子是2/4拍。在乐谱的左上角,标有Giocos0,它的意思是欢快地,这就确切地表达了整首曲子的情绪特点,并且曲目中大量地使用了十六分音符,也显示了曲目欢快的情绪特点。

第10题:

分析歌曲《沃尔塔瓦河》。

要求:
(1)说明该旋律的调式调性。
(2)说明该旋律的主要发展手法。
(3)说明该旋律节拍的情绪特点。


答案:
解析:
(1)此主题旋律为e小调。 (2)主题部分运用了旋律反向进行的发展手法,它们的结合构成了旋律线的上下起伏。演奏出一个宽广、奔放、律动性很强的旋律。
(3)它符合捷克民歌特点,朴素、抒情,蕴含着作者炽热的爱,以一种不可抵御的力量向前翻滚、奔腾。旋律为八六拍子,优美流畅,旋律线为低一高一低,暗藏动力的、舒缓却有张力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