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复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重要文言实词“病”的不同意思,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题目
文言文复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重要文言实词“病”的不同意思,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君之病在肠胃”,句中的“病”是动词,“得病”的意思(《扁鹊见蔡桓公》)
B.“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句中的“病”是动词,“使……成病态”的意思(《病梅馆记》)
C.“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句中“病”是动词,“担心,忧虑”的意思(《论语》)
D.“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句中的“病”是形容词,“困苦”的意思(《捕蛇者说》)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初三语文复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中国古代文学的相关知识,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孔尚任《桃花扇》
B.白朴《长生殿》
C.蒲松龄《聊斋志异》
D.吴敬梓《儒林外史》

答案:B
解析:
B选项,《长生殿》是清代洪昇写的戏曲,白朴写的是《梧桐雨》,综上,B选项正确。

A、C、D选项,说法正确,故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第2题:

文言文复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和“欲信大义于天下”中“信”用法相同的句子.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B、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呋丽(《邹忌讽齐王纳谏》)
C、蝉则千转不穷(《与朱元思书》)
D、发问左适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汉语中的通假字。题干中的“信”是通假字,通“伸”,“伸张”的意思。A项中,“简”通“拣”;C项中,“转”通“啭”;D项中,“适”通“谪”。B项中无通假现象,故当选。

第3题:

文言文复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重要文言实词“病”的不同意思,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君之病在肠胃”,句中的“病”是动词,“得病”的意思(《扁鹊见蔡桓公》)
B、“以天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句中的“病”是动词,“使……成病态”的意思(《病梅馆记》)
C、“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句中“病”是动词,“担心,忧虑”的意思(《论语》)
D、“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句中的“病”是形容词,“困苦”的意思(《捕蛇者说》)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A项,“君之病在肠胃”,句中的“病”是名词,“病症、病根”的意思。故A项表述错误,当选。

第4题:

学习多篇文言文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言实词“古今异义”的现象。下列诗句中没有包含“古今异义”的是()。

  • A、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六国论》)
  • 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过秦论》)
  • C、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 D、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正确答案:B

第5题:

初中文言文复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学过的文言文中文言虚词“乃”的用法.以下归纳错误的一项是(  )。

A.《小石潭记》:“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代词,我)
B.《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副词,竟然,却)
C.《狼》:“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副词,于是,就)
D.《送东阳马生序》:“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副词,才,这才)

答案:A
解析:
A项中的“乃”是副词“于是,就”的意思。

第6题:

学习多篇文言文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言实词“古今异义”的现象。下列诗句没有包含“古今异义”词的是( )。


A.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送东阳马生》)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D.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廉颇蔺相如列传》)

答案:A
解析:
知识点:对文言知识中古今异义词的掌握。古汉语中有一些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

A项:“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的意思是有时遇到老师的训斥,我就态度愈加恭敬,礼数愈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来争辩;等到老师高兴的时候,就有去请教。此句中不存在古今异义词,与题意不符,错误。

B项:“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为古今异义词,古义:妻子和子女,今义:男性的配偶。此项存在古今异义词,与题意相符,正确。

C项:“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中的“牺牲”为古今异义词,古义:祭祀或祭拜用品。今义:为坚持信仰而死、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此项存在古今异义词,与题意相符,正确。

D项:“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中的“美人”、“左右”皆为古今异义词。“美人”古义:泛指王的妃嫔。今:美丽的人。“左右”古义:指王左右的人,即王的臣子。今义:方位词。此项存在古今异义词,与题意相符,正确。

第7题: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学生“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下列教学行为体现了该要求的是( )。


A.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并翻译文言课文
B.教师让学生讲解课文中的生僻字词
C.教师让学生学习并总结“之”的用法
D.教师要求学生背诵、默写文言课文

答案:C
解析:
A项:朗读并翻译文言文,能够使学生把握文章的断句、节奏,疏通文章大概意思。没有体现课标中的了解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B项:讲解课文中的生僻字词,能让学生读准字音,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没有体现课标中的了解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C项:教师让学生学习并总结“之”的用法,体现了学习重点虚词“之”的意义用法,达到了题干中所说的要求,故当选。

D项:背诵、默写文言课文是对学习文言文的巩固和提升。没有体现课标中的了解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第8题:

阅读下面的教学论文(节选),按照要求答题。
文言文教学必须重视文言知识的积累,但重视积累不等于就是孤立的字词训练,不是古汉语知识的系统学习,在整体阅读中积累才是文言文学习的基本规律。
文本理解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但重视文本理解不等于是教师必须句句落实地串讲。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才是文言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文本理解不是文言文教学的唯一任务,但的确是基本任务。然而.必须强调的是,文本理解不是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才是目的所在。
以下对该教学论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言文教学需注重学生的积累、感悟
B.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可随文学习必要的文言文语法知识
C.需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层面对文本进行阐述、评价
D.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答案:C
解析:
C项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出来,属于无中生有。

第9题:

初中文言文复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学过的文言文中文言虚词“乃”的用法,以下归纳错误的一项是( )。

A、《小石潭记》:“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代词,我)
B、《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副词,竟然,却)
C、《狼》:“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副词,于是,就)
D、《送东阳马生序》:“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副词,才,这才)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汉语文言虚词。A项中的“乃”是副词“于是,就”的意思。故A项归纳解释有误,本题当选A项。

第10题:

文言文复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主谓倒装句,以下不正确的是()。

  • A、四月秀萋,五月鸣蜩
  • B、敢问何谓也
  • C、桃之天天,灼灼其华
  • D、美哉室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