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在学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征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题目
儿童在学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征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书面语言的发展是儿童语言发展的最高阶级
B:情绪发展比较丰富和强烈
C:注意的稳定性增强、范围逐渐增大、分配能力逐渐提高
D:逻辑思维处于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的阶段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C
解析:
考点:儿童在学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征。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被称为(  )

A.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
B.儿童生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C.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D.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答案:C
解析: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幼儿在每个不同的年龄阶段中表现出来的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特征。
【命题立意】考查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的定义。★
【错因分析】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的含义没有准确把握。

第2题:

下列关于个体心理发展不同阶段的心理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指儿童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的时期
B.童年时期又称学龄初期,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在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中,个性的发展占有重要地位
C.少年期又称学龄中期,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
D.青年初期,相当于高中时期,个体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经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变,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管理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少年期也称学龄中期。少年的认识活动、特别是思维的发展产生了两个新的特点:①少年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导形态,但具体形象成分在其思维中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②少年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显著发展,但也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等缺点,以致使这个阶段的思维品质出现矛盾交错的情况。综上,少年期抽象逻辑思维已有所发展,但是还不占主导地位。故C项表述错误。
因此,选择C选项。

第3题: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

A、同一年龄阶段的人表现出来的典型的特征

B、和儿童生理成熟有关的年龄特征

C、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D、每个具体儿童的个别差异


参考答案:C

第4题:

结合学龄儿童心理发展特点,论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问题。


正确答案:一般认为,在儿童主体和客观事物(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即在儿童不断积极活动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儿童已有的心理水平或心理状态之间的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这个内因或内部矛盾即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第5题:

儿童心理发展出现一个重大转折的年龄阶段是()

  • A、新生儿期
  • B、婴儿期
  • C、幼儿期
  • D、学龄前期
  • E、学龄期

正确答案:E

第6题: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  )。

A.个别的心理特征
B.所有的心理特征
C.典型的心理特征
D.笼统的心理特征

答案:C
解析: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第7题:

简述学龄前期儿童观察的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 学龄前期儿童观察的有意性可以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3岁):不能接受所给予的观察任务,不随意性起主要作用;
第二阶段(4~5岁):能接受任务,主动进行观察,但深刻性、坚持性差;
第三阶段(4~5岁):接受观察任务后,开始能坚持一段时间,进行观察;
第四阶段(6岁):接受任务后,能不断分解目标,能坚持较长时间,反复进行观察。

第8题:

年龄特征的含义包括

A、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B、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儿童的生理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C、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从许多个别儿童心理发展的事实中总结概括出来的

D、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生理发育的年龄特征不同


参考答案:ABCD

第9题: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

  • A、同一年龄阶段的人表现出来的典型的特征
  • B、和儿童生理成熟有关的年龄特征
  • C、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 D、每个具体儿童的个别差异

正确答案:C

第10题: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


正确答案:一、新生儿期(0~1月)
人生第一年:儿童出生后的第一年,称婴儿期或乳儿期,是儿童心理开始发生和心理活动开始萌芽的阶段,又是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
1.心理发生的基础:惊人的本能。
2.心理的发生:条件反射的出现。
3.认识世界的开始。
4.人际交往的开端。
(二)婴儿早期(1~6月)
这段时间心理的发展,突出表现在视听觉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依靠定向活动认识世界,眼手动作逐渐协调
1.视觉、听觉迅速发展
2.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
3.主动招人。
4.开始认生。
(三)婴儿晚期(6~12月)
1.身体动作迅速发展。
2.手的动作开始形成。
3.言语开始萌芽。
4.依恋关系发展。
二、先学前期(1~3岁)
1.学会直立行走。
2.使用工具。
3.言语和思维的真正发生。
4.出现最初的独立性,
学前初期的年龄特征:
1.生活范围扩大。
学前初期是3—4岁的孩子,也就是幼儿园小班年龄的孩子。具备了扩大生活活动范围的条件。首先,幼儿的身体比以前更加结实、健壮,身高、体重明显增加,活动精力充沛。其次动作的发展也比较自如,能够进行各种游戏活动。此外语言能力也基本发展起来,能向别人表示要求和愿望,与人进行初步的交流活动。
2.认识依靠行动
这一阶段的儿童的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来进行。认识特点是先做再想,而不是先想好了再做。
3.情绪作用大
在幼儿期,情绪对幼儿的作用比较大,3—4岁的幼儿情绪作用更大,往往因为一件小事而哭闹。
4.爱模仿
3—4岁幼儿模仿性很强,对成人的依赖性也很大。模仿是3—4岁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主要是通过模仿他人来掌握和学习别人的经验的。
学前中期(4—5岁)幼儿的年龄特点:
1.活泼好动
这个时期的幼儿对什么都感到好奇、新鲜,总是摸摸这,看看那,动作灵活,思维活跃,但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强。
2.具体形象思维
这时候的孩子主要依靠头脑中的表象进行思维。他们的思维很形象很具体的。
3.开始能够遵守规则
在这个时期的幼儿已经能够在一日生活中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活动规则。
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他们已经能够理解和遵守游戏规则,能够自己组织游戏,自己确定游戏主题。
学前晚期(5—6岁)幼儿年龄特征:
1.好学好问
这一时期的幼儿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好奇心比以前更强,他们不再满足与了解表面现象,而是想要知道事物的原因。
2.抽象逻辑思维还是萌芽
5—6岁幼儿的思维仍是具体形象思维,但明显有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3.开始掌握认识方法
幼儿出现有意的自觉控制和调节自己心里活动的能力,认知方面有了方法,开始运用集中注意的方法和有意记忆。
4.个性初具雏形
开始有了比较稳定的态度、兴趣、情绪、心理活动,思想活动不再那么外露。看问题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有了一定的独立性。

更多相关问题